3.3.2氨的转化与生成 课件 (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2氨的转化与生成 课件 (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2课时 氨的转化与生成
第3节 氮的循环
联想 · 质疑
1.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2.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避免吸入氨气?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无色、易液化(液氨常用作致冷剂),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 g · L-1,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 体积氨气。
实验原理:少量水溶解大量气体,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而形成喷泉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烧瓶要干燥 ③气体要充满烧瓶
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现红色
实验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圆底烧瓶
1.氨气的物理性质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常见的可以形成喷泉的气体
气体 液体 实验原理
CO2
SO2
Cl2
NaOH溶液
均为酸性气体,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 === Na2CO3+H2O
2NaOH+SO2 === Na2SO3+H2O
2NaOH+Cl2 === NaClO+NaCl+H2O
NH3
HCl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均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 700 体积NH3,1体积水能溶解约 500 体积HCl
活动 · 探究
氨气的应用非常广泛,氨气的转化与生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那么,以氨气为原料,如何将其转化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氨水、氯化铵和硝酸?另外,哪些含有氮元素的物质能够转化为氨气?
根据上述问题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实施部分实验,实现氨气的转化与生成。
活动 · 探究
预期转化 设计思路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NH3 → NH3·H2O
NH3→ NH4Cl
NH3→ NO→NO2→HNO3
1.将氨气分别转化为氨水、氯化铵,需要借助怎样的化学反应?
2.如何将氨气转化为硝酸?
3.从物质类别和氮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总结氨气的性质。
任务一:氨气转化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活动 · 探究
预期转化 设计思路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N2 → NH3
其他含氮化合物 → NH3Cl
1.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溶液的反应,总结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2.总结铵盐的性质。
3.在实验室里如何获得氨气?
任务二:氮气和其他含氮化合物转化成氨气
(1)与H2O反应:
氨水的成分:
NH3、H2O、NH3· H2O; 、OH-、H+
NH3· H2O是一元弱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NH3+H2O NH3· H2O +OH-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气的检验:
NH3· 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一水合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浓盐酸、浓硝酸等挥发性酸遇氨会产生白烟,利用这点可以检验浓氨水或氨的存在。硫酸等难挥发性酸也能与氨反应生成铵盐,但不会产生白烟。
(2)与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大量白烟
氨+酸→盐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2.氨气的化学性质
(3)氨的还原性: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①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②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也叫氨的催化氧化
③说明氨有一定的还原性,还可被 Cl2、CuO 等氧化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2.氨气的化学性质
8NH3+3Cl2 === N2+6NH4Cl
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露
2NH3+3CuO === N2+3CuO+6H2O
CuSO4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3)氨的还原性:
2.氨气的化学性质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1)步骤⑤是化合反应,写出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②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 的不同,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步骤③是化合反应,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 4NO+6X,则X的化学式为: 。
(4)流程中一定要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观察 · 思考
工业制硝酸
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如下:
2NO+O2=== 2NO2
沸点
物理
H2O
NO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一、氨的转化与生成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做制冷剂
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3.氨气的用途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铵盐的分解
(1)加热NH4Cl
NH4Cl === NH3+ HCl

(2)加热NH4HCO3
NH4HCO3===NH3↑+CO2 ↑ + H2O

+OH- === NH3↑ + H2O

铵盐与碱的反应
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铵根离子的检验
原理:铵盐与浓碱反应生成氨气
4.氨气的生成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1.制取氨气,为什么用氯化铵而不用硝酸铵、硫酸铵?为什么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
2.反应原理及装置是什么?
3.如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口的棉花团是什么作用?
4.如何干燥氨气?如何验满?
5.氨气会污染空气,故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你会处理吗?
氨的实验室制法
4.氨气的生成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原理:
(2)气体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3)干燥装置:
用碱石灰干燥
(4)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5)尾气处理:
用水或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氨的实验室制法
4.氨气的生成
二、氮循环中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6)验满:
a: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4.氨气的生成
身边的化学
尿素和复合化肥
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它的含氮量高达46.65%,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尿素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水缓慢反应产生氨,因此尿素的肥效比较持久。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尿素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
复合化肥是一类优质、高效的化肥,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是氮和磷的复合化肥,如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这类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无关成分少等优点。
身边的化学
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
合理地施用氮肥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不合理的施用氮肥会导致环境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中过量的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会污染水资源;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氮含量增多;长期施用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板结。在提倡科学施肥的同时,还要改良化学肥料的生产工艺,改善氮肥的品种,向生产高效、多功能、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方向发展。
1.如图所示是氨催化氧化制备硝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B.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一定为无色
C.加热后,通过三氯化二铬的气体由
无色变为红棕色
D.三氯化二铬起氧化剂的作用
当堂训练
2.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收集氨气时,试管口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管口向下倾斜时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氧气
防止氨气和空气对流,使收集氨气不纯
胶头滴管要事先吸满水,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当堂训练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图3装置。
①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  )
A.碳酸钙粉末和浓盐酸
B.碳酸氢铵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氢和硝酸银溶液
D.氯化氢和酚酞溶液
②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
C
A
当堂训练
3.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物质F中阴离子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盐酸、氯化钡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来鉴别
K2SO3+Br2+H2O === K2SO4+2HBr
(NH4)2SO3
(NH4)2SO4 
SO2 
NH3
K2SO3
K2SO4
当堂训练
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的性质
01
02
03
课堂小结
THANKS
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