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虞美人》说课稿开场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想。说教材《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该课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在诵读中鉴赏,在鉴赏中诵读的好习惯。说学情学生虽然已接触过较多的古典诗歌,但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这一层面上,对诗词鉴赏心怀畏难情绪,缺乏品读诗歌的方法,不懂得从诵读、意象、用字、手法等方面鉴赏诗歌,因而缺乏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不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三、 说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情,并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词人李煜并掌握诗歌朗诵的一般技巧。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真正能在诵读中体味词人的情感,真正融入诗歌的所营造的艺术境界。2、掌握从意象、用字、手法等方面鉴赏诗歌提升诵读的方法。四、说教法、学法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自主学习法 2诵读感悟法 3、示范引导法 4、合作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备——导——读——品——悟” 五个环节。㈠、备(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课前我下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1、知人论世(查阅有关词人李煜的资料)2、自读诗歌,解读词意,重点揣摩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㈡、导(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我的导入是这样的 :先组织学生齐读课件上展示的对联。然后我说:“同学们,这是后人对历史上某一位名人的评价,知道是谁吗?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他有哪两重身份呢?李煜,一个失败的君王,却又是个绝代的词人,这位绝代的词人,以他绝世的才情,写下了一首词,这首词最终招来他的杀身之祸,成为绝命词,知道是哪首词吗?——《虞美人》这首词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这是怎样的一首词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对联的导入,我对学生的几次发问,不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了解了李煜其人做好知人论世的准备,而且引出了本课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投入下面诵读的教学环节,真可谓一石三鸟。)、读(诵读诗歌 整体把握)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环节都是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的问题。一读 自由朗读目标:了解大意、明确背景, 检查学生的预自主学习情况。问题设置:1、这首词写在词人的亡国之前还是之后?词中找印证。”2、词中的“何时了”、“东风”、“不堪” “雕栏玉砌”、“红颜”各是什么意思?二读 齐读目标:预想学生把握内容后朗读整齐、响亮,但忽略情 感的体现,从而引出学生对情感的整体把握。问题设置:1、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思考为什么而愁? 、思考:要读出深沉的亡国之恨,语速、语调怎么处理?节拍、重音怎么处理?节拍和重音就出示PPT展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读 : 自由朗读——个别展示 ——教师示范读——师生齐读.目标: 引领学生真正在诵读中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走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迈开了关键一步。(过渡语:同学们,当我们深入品读诗歌,进入李煜这位亡国之君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情感把握会让我们的诵读更加精彩。)㈣、品(品析诗歌 自主发言)教师提示:品读诗歌,当从细微出去把玩。如一个意象、一个用词、甚至一个标点,往往有着丰富的信息,找出自己最有感觉的诗歌句,从意象、用字、手法等角度来谈词人如何展现这种愁情的?并示范该怎么朗读出来。操作设想:教师先带领学生示范赏析诗歌的第一句,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品,在小组中合作讨论,相互补充,然后再做精彩的展示,不到位处,教师再发挥其主导作用。示范引导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从意象“春花秋月”、用字、“了” 入手)从意象“春花秋月”和用字“了” 入手,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景色,但词人却希望它“了结”,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以“意逆志”设想后主的处境,明白是他人生的巨大落差,使他对人生已经绝望,看到此景不仅不会感到愉悦欢欣,反而会触景伤情,心生厌倦,觉得这一切没完没了,永无休止。这是以乐景衬愁情,表现出了亡国之君的人生绝望与备受煎熬的苦痛.所以,在诵读中”何时”要重读,读出词人的厌倦之情,”了”字要包含绝望和凄楚.(设计意图:我想在我的启发示范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掌握从意象、用字、手法等方面体味情感的诗歌鉴赏方法,真正把自己的准确解读体现到朗诵上,深入诗歌营造的情感世界,从而突破该课的两个重点、难点。)㈤、悟(教师小结 感悟提升)这首词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这自然会招来杀生之祸——宋太祖听到后自然大怒,赐药酒毒死他。法国的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的这首词又何尝不是呢?没有这惨痛的人生经历,写不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他那对美好事物失去的凄楚、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慨,何不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情感,是宇宙人生的普遍悲剧情感,读来怎不令我们后来千千万的读者引起强烈的共鸣呢让我们再次饱含情感,深情朗诵这首饱含血泪的作品!学生在再次深情朗读中结束本诗歌个教学.。(设计意图:这样的结语不仅照应开头的导入,使整个课堂首尾圆合:而且把李煜的个人情感上升到人类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最后的诵读深化本课以诵读为主的鉴赏方法,再次做到一石三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