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检验课型:复习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评价依据;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之间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物质(离子)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小结的方法;认识检验物质成分类问题的实质是利用物质特性和特有现象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感受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于化学学习积极的作用。重点:梳理物质性质,构建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注意点难点: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的形成(物质转化观的建构)。准备:复习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化学促进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提高了生活品质。然而,生活中许多食品、服饰、材料真真假假,如何识别?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物质的检验。如何设计?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简便呢?二、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检验。(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1.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及评价依据;2.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之间的异同点。为了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我们先比较一下学习中常遇到的两个操作名词。三、概念解读,明晰标准物质的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实验现象来确定是某种物质。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之间的性质差别及在变化中的不同现象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质的检验是确定是某种物质,鉴别是把几种物质区分开。相同点都是利用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今天,我们只复习酸碱盐类物质的检验。从微观本质看,检验酸碱盐类物质的实质是检验物质中所含的某种离子。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复习指导”进行自主复习。四、引导复习1.复习指导:请快速默看复习讲义中“常见离子的检验”,巩固常见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物质检验的一般规律。4分钟后能熟练说出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及检验依据。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3.检查、点评同学们刚才复习了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从中有没有发现检验物质的依据。比如:检验酸类物质有5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利用了酸类物质的哪些性质呢?(生:……师:利用了酸的通性)。检验碱类溶液有2种不同的方法,那又是利用了碱的哪些性质?(生:……师:利用了碱溶液的通性)。由此可见,检验物质都是利用该物质的性质,产生特殊的现象来确定。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检验方法,判断这样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4.检测:(1)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取样,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B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 取样,先加入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C 证明石灰水呈碱性 取样,滴加Na2C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 检验化肥氯化铵中是否含有NH4+ 取样,加入NaOH溶液,微热,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蓝(2)请回忆如何设计实验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本质是检验变质后的碳酸钠,方法:借助于酸、石灰水、BaCl2溶液等。这样的设计依据的是碳酸盐的性质。小李和小张围绕这一问题设计了2个实验方案,大家一起来评评它们的设计。思考:设计是否可行?结论是否可靠?①小李: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结论:NaOH溶液没有变质。(错误:几滴稀盐酸,量太少,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师:考虑到氢氧化钠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影响,如果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共存的情况下检验碳酸钠,所加酸的量要足量甚至过量)(引导归纳:所以检验某物质时,必须考虑并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②小张:小张同学根据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呈碱性。设计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小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这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对检验碳酸钠产生了干扰)(3)请回忆如何设计实验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本质是检验变质前氢氧化钠,方法:指示剂类、CuSO4/FeCl3等盐溶液。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利用碱溶液的性质。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有干扰,必须先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根据碳酸盐的性质,请大家思考:这3种方法是否都能用来除去碳酸钠呢?(生:思考、分析:加入酸除去碳酸钠时,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了氢氧化钠,从而无法检验氢氧化钠)(板书:检验物质时,不能除去该物质)(生:思考、分析: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从而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板书:也不能生成该物质)(过渡:有时,我们还要考虑实验设计是否简便?)(4)思考:设计是否简便?能否简化?(资阳中考题改编)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否为Na2CO3溶液,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生:利用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是碳酸钠特有性质,而能与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溶液是碳酸盐特有性质,所以可以将实验简化为:直接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师:所以,设计实验方案时也要兼顾简便性。(5)巩固应用:有一个同学设计下列两种验证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实验,实验方案如下:上述两种方案能否说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方案1: ,理由是 。方案2: ,理由是 。思路点拨:方案1不能。理由:在未知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AgCl或BaSO4。所以不确定原未知溶液中是含有Ag+还是SO42-方案2可行。理由:在未知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排除未知液中含有Ag+和CO32-的可能,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BaSO4,所以能确定未知液中含有SO42-。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知道如何检验物质的实验设计的依据及注意点。这些也是评价实验设计的依据,通常我们把这些依据说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等。在平时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检验时,要根据检验的一般思路,综合考虑。六、当堂训练(作业另布置)复习讲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检验1.概念解读物质的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实验现象来确定是某种物质。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之间的性质差别及在变化中的不同现象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2.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H+(酸性) 滴加紫色蕊试液用pH试纸测定其pH 石蕊试液变红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等 有气泡产生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等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铜等不溶性碱 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加入少量碳酸钠等碳酸盐 有气泡产生OH-(碱性)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用pH试纸测定其pH 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pH大于7滴加CuSO4溶液滴加FeCl3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产生红褐色沉淀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SO42- 滴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加稀盐酸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CO32-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NH4+ 加入强碱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试纸变蓝等盐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