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课文从交代小艇的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再到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课文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威尼斯的活力与生机,同时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夜晚所特有的风光,是学生体会动静之美的极佳范本。文章选取典型文章并没有用多方面的描绘威尼斯的所见所闻,而且这座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来把水上名称威尼斯的风光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学情分析】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会过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尝试过了表达,而本单元重在体会表达的效果,从初步体会到体会表达效果,能力要求明显上升,体现了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学目标】1.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学习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状物。2.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水域风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学习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状物。【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回顾主要内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围绕小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回答,师指导:围绕小艇写了“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和“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三方面内容。2.小艇有哪些特点呢?采用填空形式回顾: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 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艇的特点。那么,水城威尼斯还有魅力,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吧。二、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正是船夫才让小艇轻快灵活地行驶,威尼斯船夫水平怎么样呢?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四自然段,自主探究:(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在本段起什么作用?(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并勾画出关键的词句。探究问题(1),并指导:“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探究问题(2),并指导把握关键词:操纵自如、左拐右拐、挤过去、平稳地穿过、急转弯。这些词描写了小艇运动的状态,是动态描写。2.再次朗读这些词语,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动地写出了船夫驾驶小艇的操纵自如、技术高超。3.再次朗读本段,读出对船夫的赞美之情,并想象假如你是游客坐在里边的感觉。三、感受“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1.正是船夫技术好,才使小艇灵活自如,成为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2.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在课文中圈画关键字词。并试着补充:在威尼斯,商人( ),青年妇女( ),孩子( ),老人( ),看完戏的人们( )。小结:这么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乘坐小艇做事,可以看出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小艇在威尼斯起重要作用。3.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乘坐小艇做什么?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威尼斯,( )坐着小艇( );( )坐着小艇( )......4.人们散去后,威尼斯的夜晚又变成了另外模样: 是啊,水面上逐渐沉寂,只见—— 生读: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四、探讨动静描写,领略威尼斯情趣1.此时的威尼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多么宁静、古老、美丽的威尼斯啊!这种抓住静态景物描写的方法叫静态描写,也展现了景物的另一种美。 2.而本段前三句写人们从戏院散场后走上小艇、散开、哗笑、告别回家,这样描写运动变化的情景,是动态描写。3.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这种写法叫什么?动静结合的写法。4.同桌合作探究:互相交换读本段动态、静态描写的句子,说说感受到了威尼斯的什么?师指导:动态描写写出了威尼斯的活力与热闹,“人动则艇动”突出了小艇占有重要地位;静态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寂静美,“人歇则艇歇”,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充满魅力。马克·吐温抓住威尼斯典型的事物,以小见大,通过小艇写出了威尼斯的情趣,字里行间流露了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热爱之情。5.配着音乐,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威尼斯的夜景之美吧!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也写了《威尼斯》,法国作家乔治·桑也曾写过《威尼斯之夜》,都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也别具一番风味。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读出了三篇文章写法的什么相似之处。 师作总结,并指导:都写了小艇,都有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都表达了对威尼斯是喜爱之情。2.我国很多古诗与本文写法也有相似之处,你能发现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还有很多诗和文章用到了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也充满了这样的动态和静态,请看:3.小练笔:出示图片:这是不同时间的校园,请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互相说说你的所见所感吧。下课了,操场上立刻热闹起来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校园,热闹了一天的校园,逐渐沉寂下来了,暮色也慢慢地笼罩着校园......六、作业设计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威尼斯》和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再次感受威尼斯的风光。2、观察校园白天和夜晚的情景,欣赏动静之景,把小练笔写完整。好,同学们,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