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总议题: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定性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同时,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实施建议。基于此,在我校“5S 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景宁中学政治教研组结合多年的实践构建了“基于整体取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议”课堂,在这一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本框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主
本课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大主题的统领下,设置了三个小主题,即寻味真理、品味真理、回味真理。第一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依靠力量、实现路径;第二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品读经典原著中感受真理的力量;第三个主题旨在用事实让学生看到真理的强大生命力。
(二)动
本课在三个小主题之下设置了三个序列化的活动,即议一议、读一读、辩一辩,旨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体验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第一个活动是议一议(小组讨论 2 分钟,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第二个活动读一读(以小组为单位,朗读 P15《共产党宣言》节选,感悟其理论力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第三个活动辩一辩(小组讨论 3 分钟,有理有据驳斥其观点,选派代表发言)。通过这三个活动的推进,践行了“学科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学科化”的课程理念。
(三)议
本课以“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为核心议题,在这个核心议题的统领下,对应两个子议题,第一个子议题是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从理论层面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第二个子议题是驳斥“历史终结论”,从实践层面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内容要求:1.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学提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可讲述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故事,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可讲述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科学研究和革命活动的故事,解释科学社会主义延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可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感悟,表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可查阅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可列举不同发展道路的表现,如社会制度的形式、社会变革的方式、发展程度的差距,发展阶段的跨越等,分析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可列举事实,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历史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教学提供了生动详实的案例。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加之本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这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创设生动的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参与议一议、读一读、辩一辩三个活动,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依靠力量和实现路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通过驳斥“历史终结论”,感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
3.公共参与
通过参与议论“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基础;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实践应用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迁移创新
通过学习,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产生标志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苏联东欧剧变?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教学内容立意宏大、比较抽象。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素材(视频《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视频《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历史终结论”相关观点)、活动设计(议一议、读一读、辩一辩)等,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2.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本课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等,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由来,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离不开理论灌输,为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体系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教学情境,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在问题探究中分析、思考,并能科学建构学科知识,形成和深化学科核心素养。
七、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师:1848 年 2 月,整个欧洲被一本只有区区一万多字的小册子震动了,这本小册子的问世,无异于一颗惊雷,使欧洲革命的火焰烧得更旺了。170 多年来,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了 200 多种文字、数千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颂。在咱们浙江义乌就有一个关于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动人故事,我们通过视频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生:观看视频《真理的味道非常填》。
师: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议题一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设计意图】从《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力说起,借助生动的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化抽象为具象、化枯燥为趣味的效果。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寻味真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议学情境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资本主义已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议学任务一: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及局限性。
议学情境二: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枰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1848 年, 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 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议学任务二: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议学活动一:议一议
小组讨论 3 分钟,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设计意图】学生先从具体的议学情境中感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再在小组合作“议一议”活动中初步感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尊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也能有效调动和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环节二:品味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议学情境三:《共产党宣言》指出: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 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议学活动二: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共产党宣言》节选,感悟其理论力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每位同学从4 段中自选1 段读给小组成员听;小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诵读并分享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朗读品味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真理的伟大力量和强大生命力。
环节三:回味真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议学情境四: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甚至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
议学活动三:小组讨论 3 分钟,有理有据驳斥其观点,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在辩论中升华对真理科学性的认识,再次感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三)课堂总结
30 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但在世界上举住了、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崭新阶段。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设计意图】总结教学核心内容,促进学生认识和情感升华。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谨遵“5S 生态课堂”理念和《新课标》的指引,坚持教学设计整体取向,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和彰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
“5S 生态课堂”为指引。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注重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首先,在深入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本框知识进行整体建构,确立“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一中心议题并设置三个序列化的活动有序推进课堂教学;其次,整堂课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在体验中生成知识,真正践行着“基于整体取向、以学生为中心”“5S 生态课堂”理念。
核心素养为导向。《新课标》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借用丰富详实的史料设计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在“议一议、读一读、辩一辩”中增进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从设计到实施,做到了以素养为导向,以议题为抓手,以学生为 主体,践行了“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
课堂活动为载体。在本案例中,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这一教学内容,确定中心议题——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再围绕议题,设置了“寻味真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品味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回味真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这样三个层层推进的子议题,引导学生参与“议一议、读一读、辩一辩”这三个序列化的课堂活动,充分让学生在“议中学”,从而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十、教学改进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立德树人目标,契合“5S 生态课堂”理念和《新课标》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按预设推进,比如第一个活动(议一议:小组讨论 2 分钟,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时间预留不足、任务不够明确,导致学生讨论不充分、发言要点零散,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我进一步明确了比较的维度(设计成表格)并制作了学案课前发放给学生预习。经过这样改进,学生课上的发言能与教材紧密结合,从而顺利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