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掌握一些离子的检验方法。(4)学习蒸发基本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化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酸的反应,总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从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个角度分析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2)通过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纯碱生产,简要介绍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三化学下册的11单元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复习课,经过前一段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和生活联系紧密很有用,学起来也并不难;也有的学生认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没有预习、复习、整理听课听课笔记的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本节利用课件及动画,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及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学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2.学习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难点]1.归纳总结某些离子的检验方法。2.学习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过程]第三学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盐以及他们的俗名、物理性质和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学习测定pH值等基本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见微知著,见著知微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中盐的应用事例,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复习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难点]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教学过程]一、走进厨房标签名称 主要成分(化学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属于盐的有 属于有机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二、观察生活1.写出视频中反应的物质的名称 、反应的方程式【归纳盐的性质】盐+ = +2.写出配制波尔多溶液用到物质的化学式 、 、反应的方程式 、【归纳盐的性质】盐+ = +3.写出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写出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1)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镁(2)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3)氯化钡溶液和硫酸(4)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钠能解毒的物质是 (写名称)【归纳盐的性质】盐+ = +4.处理胶片的稀废液中含有大量AgNO3、Zn(NO3)2和Fe(NO3)2,若随意倾倒会造成严重污染.某工厂想从上述的稀废液中回收金属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固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生产流程.(1)操作①②是(2)固体A是 C中溶质是 Y是(3)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为 、【归纳盐的性质】盐+ = +三、学会模仿1.视频1中的方程式为反应的实质是:2.视频2中的方程式为反应的实质是:四、动手探究【提出问题】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后,是不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都消失了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完全消失 猜想2 猜想3 猜想4哪个猜想是错误的 理由是 。【设计实验】根据老师桌上准备好的实验药品,讨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目的是什么?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 第四组【进行实验】规范实验填写准确实验现象第一组现象 第二组现象第三组现象 第四组现象【获得结论】动手操作后回答你们组的待测液中都有什么离子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 第四组总结论: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后,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接龙”是化学扑克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请同学写出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的顺序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