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 回声第一课时 《友谊的回声》教学目标:1.能用歌声表现大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体会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的兴趣。2.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3. 能用清新、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理解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重、难点:1.能用歌声表现大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体会音乐与自然的关系。2.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3.能用清新、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理解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同学间真挚美好的友谊之情。教学具准备:电钢琴、录音、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多媒体:引入大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设疑: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2.出示多媒体:释疑——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解说:原声与回声)3.出示多媒体:学生做模仿山谷回声的游戏,感受原声强“f”,回声弱“P”。4.复习力度记号:f、mf、p、mp、pp。二、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1.欣赏歌曲,激发兴趣。(1)设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2)师简介作品:《回声》是一首经典的无伴奏合唱名曲,从16世纪至今久经传唱,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表现了山谷中奇妙的回声效果。2.复听歌曲《回声》,边听边看教科书中的歌词,让学生说说: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3.在教师指导下试着模仿歌曲中的回声效果。(1)教师介绍做回声效果的方法,如:刚才这首《回声》,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分出5人,其余的人发出:(f)“哈哈哈哈”→5人模仿“哈哈哈哈”(pp)。(2)分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3)汇报表演,师生共评效果最佳的表演组。4.学唱歌曲中简单的几句,做一做有趣的回声。三、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1.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做回声练习,感受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效果:2.聆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思考:为什么叫做“友谊的回声”?3.复听歌曲,让学生在听到模仿回声的乐句时跟着唱一唱,讨论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4.学唱歌谱,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注意掌握好“x x x”的切分节奏(通过模仿范唱或指导学生拍击节奏来解决这一难点);第二部分有休止符的地方指导学生唱准确。5.完整演唱歌曲,讨论: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情境?除了回声以外,歌曲其他部分可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情绪?指导学生把作品所描绘的情境表现出来,启发学生在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尤其歌曲中间的回声乐句要很好地表现出回声的效果。四、拓展1.讨论:为什么说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结合歌曲学唱,从歌词“和我心相应,和我情相通,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等词的含义中,使学生懂得同学间友谊的珍贵。2.寻找回声:除了山谷里有回声,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回声?附:无伴奏合唱《回声》歌词:回声,美妙的回声!它在哪里?在哪里?哈哈哈哈哈!它发出笑声,瞧,多么有趣!做什么?请你唱一支歌曲,唱给我们听。不能,不能够。为什么?我不愿意。那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们。那么请你别扰乱!假如你是,是懒汉,就永远地别作声。再见吧回声,再见吧回声!记住我们,安静,安静!隐约听见!美妙回声,安静!i 6 0|i 6 0|7 5 0|7 5 0|噢 噢 噢 噢f pp f pp第 1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