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考题模拟轮廓 +考前时文学习一、作文模拟题轮廓1.有人说:“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做人的胸襟,也是干事的境界。也有人说:“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姿态,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还有人说:“功成不必在我”与 “功成必定有我”二者都有道理,并不矛盾。对于“功成不必在我”与 “功成必定有我”,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 “显功”,是指在当下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潜功”,则指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你对于“显功”和“潜功”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想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 “一盘棋”理念,意味着一子落而全盘活。走每一步棋,不仅要看到棋局当下的形势,而且还要预见棋局的未来结果。善于把握棋局者,总是善于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善于解决眼前与将来的关系。请以 “说‘一盘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二、考前时文学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人民论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①桂从路2023年05月25日06: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实努力,久久为功。”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破土、萌芽、生长,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的有力见证。 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辩证统一,折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志在千秋伟业的远大追求,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明确指引。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胸襟,也是谋发展、促发展的境界。从黄沙漫天到林木葱葱,从缺衣少食到生活富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右玉历任县委书记展开植树接力,带领人民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推动共同富裕,我们党的事业都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推进的,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中办成的。领导干部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要避免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急的是一时之功,图的是一己之利。只有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树牢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姿态,体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新时代十年来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广大党员、干部的进取精神,激扬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疫情防控斗争中,镌刻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上……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决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必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正确作为。对于长期战略任务,必须保持历史耐心,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好;对于已经确定下来的任务,必须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心,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关键就是看是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不是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既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又尊重规律、保持大局稳定和工作连续性,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压下去,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才是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胜方成大胜。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就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人民论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②盛玉雷2023年05月26日06: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红旗渠”。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纪念馆,感慨“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一渠清水润泽一方,造福万千百姓,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口碑。红旗渠的修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指出“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显功与潜功辩证统一,标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崇高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深刻认识到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不少显绩之“显”,正是因为聚焦解决群众之“急”、发展之“难”。比如,污染防治攻坚战迫在眉睫,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败斗争重拳出击,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有动真碰硬的意志;民生工程落到实处,要有说干就干的觉悟……实践中,一些领域的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百姓呼声高、反映强烈,必须马上就办、办一件就要成一件、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把显功、显政、显绩做到群众心坎上。对于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不回避、不躲闪,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就要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这些工作不显山露水,政绩也并非一目了然,但有助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长足进步,更是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体现。新时代这十年,从长江大保护共促“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再到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无不是长期潜功、潜绩累积而成。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后人的事,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小胜为大胜,这样的政绩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04 版)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人民论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⑤何 娟2023年05月24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一年多来,永久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全国70%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在勤俭办公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需点菜,餐后打包,“光盘”日渐成为全社会的“新食尚”……如今,节约资源理念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践行,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指出“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培育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这一重要要求,为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方向。 勤俭节约是个人品德作风的写照,也折射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追求。勤俭可以修身养德,节约能够兴业强国,不管经济如何繁荣、社会如何发达,必须时刻以艰苦奋斗、戒奢戒躁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决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以俭素为美,而不以奢靡为傲。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正是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福祉,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让14亿多人享有现代化生活,必须走资源节约、能源低耗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生产消费的反复叠加,也不是经济总量的无限扩张,而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能助力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种良好风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引领力,关键要看它能否得到有力落实。从中央八项规定扎紧“厉行勤俭节约”的制度篱笆,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再到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推动各层面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节约资源理念深入人心。奋进新征程,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同样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确保勤俭节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新风吹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贤的治家格言,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粒米虽小,照见文明修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14亿多人共同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必能以高水平的社会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4日 04 版)叩问苍穹 追梦不止(今日谈)刘诗瑶2023年05月12日05: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货运飞船再度为“太空之家”送货,支撑载人航天工程的“补给线”。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告捷,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以来,六载光阴,天舟穿梭寰宇,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从货物舱和推进舱的优化设计,到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大幅提升,再到关键元器件实现100%国产化、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的创新突破,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体现,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追梦之路永不停歇。首次飞行任务告捷,既标志着新的抵达,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勇拼搏、再接再厉,逐梦苍穹的画卷定会更加壮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2日 01 版)用好红色资源 凝聚奋进力量(今日谈)李铁林2023年05月06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一件件文物,浓缩红色记忆,凝聚开拓前行的奋进力量。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实现“用好”目标。创新展陈方式、打造精品陈列;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讲好红色故事;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我们定能更好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6日 01 版)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暖闻热评)沈靖然2023年05月26日06: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键词】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事件】利用腾退空间、交通枢纽、商业楼宇、公园绿地等场地,建设新型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在社区内建设邻里图书馆,激活公共阅读服务微循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出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推动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公园书苑等设施建设,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点评】 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在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公园书苑等场所,人们可以选择喜爱的书籍,沉浸在书海中感受文化之美。公共阅读空间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既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也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 建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不必贪大,实用是重点,精巧是亮点。云南昆明五华区城市书房充分融入西南联大历史展览、翠湖文化地图等文化元素,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阅读空间;山东临沂琅琊园城市书房则将书房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提升市民阅读体验;浙江乐清清和书苑利用建筑本身特点,为读者打造出可同时观山、看水、读书的文化场所。近年来,各地创新探索,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温度的阅读场所。这启示我们,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建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升服务水平是关键。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公共阅读空间只有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一方面,整合阅读资源,有助于提高公共阅读空间使用的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充沛的文化供给。比如,深圳一些城区的图书馆通过搭建总分馆体系,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提升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依托数字技术,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锐意改革,打破阅读的时空界限,让“随处可读”成为寻常事。比如,北京通过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普及数字化阅读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场景,为居民阅读创造便利。多想办法优供给,多出实招优服务,就能吸引更多人爱上阅读、习惯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记载着城市故事的“读书亭”,到社区的“最美书店”,再到“小而美”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阅读场域即便再小也能萦绕一抹书香,打开更大的精神世界。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更多人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正渐行渐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05 版)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声音)2023年05月26日06: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任振鹤 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展现富民兴陇新气象、新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怎么样,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变量,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锤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展现富民兴陇新气象、新前景。 强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我们要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定力特别坚定。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倾向,防止盲目冲动、一哄而上的倾向,防止老调重弹、新瓶旧酒的倾向,防止重近轻远、重显轻潜的倾向。 善统筹,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牢“一盘棋”理念,结合国家政策,着眼全省发展,谋划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大事要事抓实抓好;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把解当下之急与谋长远之势结合起来,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必须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好村庄规划,通盘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做到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 敢作为,以改革创新打开新天地。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当前,甘肃发展还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勇于在思维观念上“破冰”,敢于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善于在堵点难点上“破局”;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坚持第一时间、第一人称、第一身份、第一现场抓落实,以“敢较真”的勇气,奔着问题去、瞄准困难上,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使每季度、每年的发展变化都可感可知,力争单项工作走在前、整体工作有突破。 守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今天,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举措部署得更周密一些。要强化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抓实抓细的硬举措,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