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主要包括复合判断及其种类、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等内容。在前两框,学生已经学习了“判断的概述”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等知识,本课是在已学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为后面的推理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恰当,进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但由于《逻辑与思维》大部分内容的形式性、抽象性和系统性比较强,以高中生现有逻辑素养水平,难以深刻理解复合判断真假性和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观察和理解社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逻辑方式在日常生活有生动体现,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知,教学活动中要抓住这有利条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高中学生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和论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性的意愿日益增强。三、教学目标1.运用判断去断定二十大报告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区分复合判断的不同种类。2.结合世界各国“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的观点,理解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意义,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3.通过学生热议“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论证五个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理解假言判断的条件性,培养政治认同。4.青年接力“中国式现代化”,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两步走目标和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培养公共参与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综合运用复合判断。2.教学难点:复合判断的真假判定。五、教学过程总议题:运用复合判断,透视中国式现代化(一)活用时政,激趣导入视频:《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化》引出总议题。(二)议题活动,合作探究议题一:中国说“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主要特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二十大报告(节选)【任务】说说上述二十大报告(节选)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运用了哪些类型判断?【小结】对于“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综合运用了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特别是复合判断的负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所断定。【设计意图】重构教材内容,将教材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的含义前置,在引导学生区别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基础上,进而比较负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本质的不同。议题二:世界议“如何看中国式现代化”【情境】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否意味着贵国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南非专家学者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迷思,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非洲应该找到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最适宜的方面,以打造适合自身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独特现代化。中外专家热议中国式现代化。【任务】小组1,如果你是中宣部发言人,你会如何回应日本记者的提问?(提示:从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小组2,从哲学角度分析南非学者关于“非洲现代化”的观点。小组3,“现代化就是西方化”逻辑错误在哪里?小组4,对3个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小结】小组1,日本记者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走出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一样的道路,但日本记者认为这将意味着“中国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这种想法是不符合中国“和文化”的优秀文化传统,不符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思想,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的国情。日本记者的提问是一种转折复合句,是一种联言判断。从联言判断的真假性可知其观点的错误性:当联言支P(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真,联言支q(意味着贵国有意向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出口到国外),则p且q(p∧q)为假。小组2,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非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有共性,都是要走工业化来驱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道路,但非洲要打造适合自身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独特现代化。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个地方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从复合判断角度看非洲现代化发展或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合理因素或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合理因素,这是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P或q(pVq)的真假值是一真即真,全假则假。小组3,“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逻辑错误是划分不全,以为现代化只能走西方现代化这一唯一模式,如果将其变式为一个正确复合判断,可以是:“现代化要么是西方现代化,要么非西方现代化。”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二者取其一。小组4,对小组评价,主要维度如下表(等级A、B、C、D)维度 等级角度准确观点深刻表达明确逻辑清晰【设计意图】运用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来分析世界各国对“中国式现代化”观点的正确与否,掌握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议题三:学生思“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二十大报告(节选)【任务】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同学们展开热议:甲同学认为:只要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乙同学认为:只有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若背离共同富裕,就会违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二十大报告,思考甲乙的观点是否正确,给我们有何启示?【小结】从二十大报告可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甲同学观点只看到经济建设这一个方面,得出“只要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错误的。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看,也是不符合逻辑要义的: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前件P)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后件q),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乙同学观点“只有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若背离共同富裕,就会违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正确的,符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要义: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前件P)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后件q),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启示是:当且仅当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实现时,中国式现代化就实现了。反之,亦然。符合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结论: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设计意图】运用假言判断(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分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条件,让学生从复合判断的角度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遵循复合判断的基本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政治认同。(三)感悟升华,评价总结议题四:青年行“接力中国式现代化”师:当我们输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词“人民”“共同富裕”“生态”等,AI生成的美景徐徐展开,但描绘画卷的真正画笔在我们手中。你看,中国共产党描绘的中国式现代化路线图已经展开,那就是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强国;那就是要牢牢把握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你听,青年学子也做好了接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准备。生1:结合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我想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作为青年的我们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牢固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争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跑好伟大中国梦接力赛,续写永不褪色的青春华章。生2:结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我想说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应当立大志,做到“实现目标需要常常蓄能,实现梦想需要不懈追求”。把提高能力素质作为终身追求,勤于学习、苦练技能,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做时代的弄潮者。生3:结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想说,“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梦想越是伟大,事业越是宏伟,路上伴随的挑战、风险、矛盾也就越重大。青年学子不忘自己的来处,坚守本心,明辨善恶,勇于斗争,大胆发声,奔赴更美好的未来。【设计意图】通过“青年行接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公共参与的素养目标。【结语】“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我们坚信中国青年一定能够以蓬勃的“青春之力”在开局之年为“中国式现代化”着笔增色,绘就一幅幅时代画卷。课堂小结,形成体系复合判断及种类——中国说“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议“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学生思“如何实现现代化”“青年行“接力中国式现代化”五、教后反思本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政热词,从复合判断种类角度对“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断定;通过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逻辑要义对“如何看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及青年如何接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分析,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社会的热点与“复合判断”这个思维的难点巧妙结合,使时政知识与教材知识浑然一体,在公共参与、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方法。概念为本的教学认为:教学要推动学生从事实性知识走向概念性理解的学习。整堂课我围绕着“正确运用复合判断,透析中国式现代化”总议题,通过“情境线、活动型、问题链和评价体”四个维度层层推进议题的教学,使学生在协同思考中不断超越知识和技能实现更有深度、可迁移的理解和高阶思考。但由于本课容量大,在进行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问题时,还不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辨析“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