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镇海中学考前卷通用技术卷完美解析(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5月镇海中学考前卷通用技术卷完美解析(PDF版)

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共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新款手机,该手机采用了折叠屏的设计,具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下列关于该手机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该手机采用了折叠屏的设计,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B.具有黄色、绿色、银色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C.具备最新 IP68级防尘防水功能,体现了技术的复杂性
D.拥有全新超级运动防抖,画面稳定,体现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第 1题图
【答案】C
【解析】
C中仅为对当前产品功能的一种描述,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未体现该技术越来越复杂的特征,故 C错误。
2.如图所示是多功能家具,采用金属和木材的搭配,仅需简单的三步,即可将其从一张桌子变为一个收纳、
架子。下列关于该多功能家具的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简单,方便收纳,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B.展开后能容纳 6人同时用餐,体现了设计的技术规范原则
C.与桌板连接部分采用高强度角钢,主要考虑了环境的因素
D.展开后形成收纳架子,体现了技术的实用原则
【答案】D 第 2题图
【解析】
A中操作简单,是对高效目标的达成,不需人费力,更接近于生理需求上的满足;B.同时容纳 6人不是桌
子这个产品在行业内所要遵循的规范,故 B错误;C.高强度角钢令桌子更稳固,是考虑了物的结构需求之
后进行的设计,故 C错误。选择 D。
3.如图所示的剪切机构,上提或下按手柄,摆杆通过连杆使压杆、压头前后运动,带动刀片合拢和张开,
实现剪切工件的功能,压头与刀片通过松铆连接,从功能角度考虑,二者配套合理的是
第 3题图
【答案】A
第 1 页 共 11 页
【解析】
A中压头处为竖直方向腰型槽,在压头前推时可以带动刀片上的连接铆钉绕点 a转动,实现剪切效果。C、
D压头与刀片上仍有腰型槽,连接强度差,容易松动。
4.下列加工操作图示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答案】D
【解析】
D管料锯割完上侧壁后就该转动了,D锯过头了!锯条容易断。
5.用 2mm厚的薄钢板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圆孔的位置有精度要求,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第 15题图
A.加工流程为划线→钻孔→锯割→锉削→弯折
B.根据所给的机械加工图,无法准确划线
C.钻孔时需要用平口钳夹持
D.锉削完成后需用毛刷刷去锉刀表面切屑
【答案】B
【解析】
A由于有对圆孔位置有精度要求,考虑到弯折有损耗量,所以应先弯折再划线定位再钻孔,故 A错误;C.2mm
厚度的薄钢板应用手钳夹持;D.应用钢丝刷刷去锉刀表面的碎屑。8mm 直径的孔的定位尺寸缺乏,例如下
图,所以缺漏的机械加工图无法准确划线,故 B正确。(如下图所示)
第 2 页 共 11 页
6.如图所示是飞机的起落架结构,当丝杆转动时,带动螺母运动,从而使轮子收回。下列关于该结构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轮子下降的过程中,螺母向右运动
B.轮子下降的过程中,连杆 1受拉
C.轮子上升的过程中,丝杆受弯曲和受扭转
D.丝杆和螺母之间是动连接
【答案】A
第 6题图
【解析】
轮子向右运动,轮子将往上抬起,当前位置已经是完全放下,故 A说反了;B.利用去杆法,若无连杆 1,
则轮子会与连杆 2一起绕着支点往下翻转,故 B错正确;C中丝杆多点(2点以上)受力,又在向左运动的
过程中,故既有受弯曲也有受扭转;D.丝杆与螺母块之间有相对转动与平动,故为动连接。
7.已知某形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其对应的俯视图正确的是
第 7题图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如图所示,在俯视时,折线处被遮挡,排除选项 A;由于红色区域为左斜斜坡,它是四边形;蓝色区域为
前斜斜坡,它是六边形,排除选项 B和选项 D。
第 3 页 共 11 页
如图所示是离心调速器控制示意图,它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蒸汽机因干扰转速发生
变化时,两个飞锤转动的角度随之改变,飞锤的离心运动带动套筒上下运动,调节杠杆继而调节进气阀的
开度,从而改变蒸汽进给量,最终把蒸汽机转速控制在设定范围内。请回答 8-9题。
第 8-9 题图
8.下列关于该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套筒位置会影响进气阀开度,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B.能够把蒸汽机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C.设计时,先要确保功能实现,然后兼顾工作稳定,体现了系统分析的整体性原则
D.设计时,进气阀的开度和飞锤的角度要精确匹配,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答案】C
【解析】
A.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B.这是离心调速器的功能,体现了系统
的目的性√;C.能够稳定工作是系统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设计时要兼顾多个系统目标,体现了系统分析
的综合性原则×;D.系统设计者在设计系统时,进行了定量分析,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9.下列关于该控制系统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方式为闭环控制 B.蒸汽进给量是被控量
C.被控对象是蒸汽机 D.负载变化是干扰因素
【答案】B
【解析】
A.最终把蒸汽机转速控制在设定范围内,说明该系统存在反馈,其控制方式为闭环控制√;B.被控量是蒸
汽机的实际转速×;C.该系统研究的主体是蒸汽机,它是被控对象√;D.负载变化会影响蒸汽机的实际转
速,它不是该系统的输入量,属于干扰√。
第 4 页 共 11 页
10.小明设计了如图 a所示的“土壤湿度测试电路”,通过 LED 的点亮数量反映土壤湿度,在如 b的电路板
上焊接组装,下列器材中用.不.到.的是
【答案】A
【解析】
选项 A是光敏电阻,电路中没有出现。选项 B是可调电阻 RP,选项 C是斜口钳,用于剪掉焊接后多余的
引脚,选项 D是发光二极管 LED1-LED3。
11.如图所示电路,初始状态下开关 S闭合,经过 t秒,断开开关 S,用数字式电压表测 A点电位,红表笔
连接 A点,黑表笔接 B点,电压表的电压变化图合理的是
第 11题图
第 5 页 共 11 页
【答案】B
【解析】
开关 S闭合,左边与非门输入高电平,输出低电平,二极管导通,此时电容 C放电完毕,右边与非门输入
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所以 Uab为 5v。t秒后断开 S,则左与非门输入低电平,输出高电平,二极管截止,
此时电源通过 R2向 C充电,使中点电位慢慢升高,直到达到高电平时,A点低电平。故选 B。
12.如图所示是一个电池电量指示灯电路,使用时将 Ui和 Uo分别接 在电池的正负两极,通过两个 LED来
指示电池电量状态,两个 LED的导通压降均为 2V。一般锂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约为额定电压±10%。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电池电量低时 V2点亮 B.可以用来指示 9V电池的电量状态
C.V2刚点亮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D.电池电量不同时 V3的亮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根据 LED导通压降为 2V,则 V1基极要达到 2.7V,才能使三极管导通。电池电压低时,V1趋向于截止,
V1的 Uce=2V,此时 V2亮,选项 A正确;电池电压高时,V1发射结和 V3将 R2两端电压钳制在 2.7V,
所以当电池电压为 9V时,V3亮,电压低时 V2亮,可以用来指示 9V电池的电量,选项 B正确;V2点亮
时,Uce=2V,所以 V1处于放大状态,选项 C正确;当 V3亮时,V1和 V3导通,V1 基极电位基本不不变,
改变电池电压时流过 R1 电流(三极管基极)不同,则流过 V3的电流也不同,所以 V3亮度不同,选项 D
错误。
第 6 页 共 11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3小题 8分,第 14小题 10分,第 15小题 8分,共 26分。请在
各小题中的“ ▲ ”处填写合适选项的字母编号)
13.如图是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由太阳光跟踪传感器采集太阳与电池板之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
信号位置,电机采集当前电池板的位置信号,信号转换运算器分析两者的偏差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经
过数据的处理与放大,控制器发出转动信号,驱动电机转动以调整电池板角度,从而提高光电转换的效
率。请根据示意图和描述完成以下任务 。
(1)设计该系统时,需要考虑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电机驱动装置的可靠性,也要兼顾投入产出比,体
现了系统分析的 (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
(2)设计该系统提出以下要求,其中主要从“物”的角度考虑的是 (多选);
A.采用标准件,组装简易方便 B.使用寿命长
C.承重强度大,跟踪精度高 D.环保效益高
(3)当太阳光 90°垂置照射太阳能板时,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为保证从日出到日落都能有效发电,如图
所示是太阳能板的电机驱动方案示意图,以下角度范围方案最合理的是 (A.方位角 90°,高
度角 90°;B.方位角 90°,高度角 180°;C.方位角 180°,高度角 90°;D.方位角 180°,高
度角 180°);
(4)根据上述描述,分析该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在方框图中“ ”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答案】(1)C (2)BC (3)C (4)电池板的设定位置(设定位置) 驱动电机
【解析】
(1)对多个目标的统筹兼顾,是对综合性原则的遵循。
(2)A安装才做简易,是对使用者的考虑;D.环保考虑的主要是环境的角度。B、C中使用寿命长、跟踪
精度高等,都是当前装置的自身特点,主要是在考虑了“物”后所作的思考。
(3)由当前位置基于高度角电机转动至完全竖直方向用以在太阳光正午直射时,接收太阳光,而之后日落
过程,可以利用方位角转动,进行对太阳光的接收。
第 7 页 共 11 页
(4)驱动电机将直接作用在电池板上,故驱动电机为执行器,而输出量与输入量相比较,完成整个控制过
程,故输入量为电池板的设定位置。
14.如图所示是一款简易桌面电风扇。小明想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增加摇头功能。风扇电机转
速为 800转/分钟,支柱直径为 20mm。电机和支柱之间为刚连接,支柱和底座之间为铰连接。结构改进
要求如下:
(a)利用原风扇电机实现摇头功能(不需考虑连接扇叶的部分);
(b)风扇每分钟实现若干次来回摇头;
(c)在原结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不允许对支柱进行钻孔;
(d)主要材料为钢板,其余材料自选。
请完成以下任务:
(1)在头脑中构思符合设计要求的多个方案,在答题卡相应区域的原结构基础上画出其中最优方案的设
计草图,简要说明方案的工作过程;
(2)在草图上标注主要尺寸;
(3)小明准备在装置安装后进行技术试验,并利用模拟试验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方案部分步骤已完成,
请在“ ”处完善该方案。
A.将装置安装到原结构上;
B.打开风扇,观察风扇是否能摇头;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撰写试验报告。
【答案】(1)(2)见解析 (3)计时,记录风扇每分钟摇头次数(只要与摇头次数有关的试验步骤即可)
2分。
【解析】
(1)(2)对原结构进行改进后的设计草图及尺寸标注如下
图所示。蜗杆和涡轮实现减速功能,双杆结构实现摇头功能。
(3)改进后的结构需要实现两大功能:i.摇头;ii.每分钟来
回摇头若干次。C处缺少对功能 ii的描述,此处可填写“计
时,记录风扇每分钟摇头次数”。
第 8 页 共 11 页
15.小明准备为厨房用水设计简易的水箱水温控制电路,其中 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2=9R3,V1、V2、
V3、VT1和 VT2均采用硅材料晶体管,HA为蜂鸣器。虚线框 1内有一个逻辑门,虚线框 2内有继电器
J2的一个触点,电热丝与热敏电阻置于水箱底部,忽略水的电阻。开始时,水箱水量足够且电热丝不工
作。
(1)要实现水箱恒温控制,虚线框 1内的逻辑门应为(多选) ;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E.或非门
(2)要实现水箱缺水报警控制,继电器 J2在虚线框 2内的触点类型为(单选) ;
A.常开触点
B.常闭触点
(3)下列关于该控制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水箱水位低于探头时,HA就会发声;高于探头时,HA不发声
B.要只把下限温度提高,应先调节 Rp1变小、再调节 Rp2变大
C. V1-V3可统一采用整流二极管,C采用电解电容
D.J1可采用 5引脚继电器,J2可采用 8引脚继电器
(4)小明决定 J1采用 6引脚继电器,其引脚图如图所示。请在面包板上帮小明把虚线框 3内的电路连接
好,要求导线避免交叉,且连接处必须用圆点表示。
第 9 页 共 11 页
【答案】(1)AB 2分 (2)B 1分 (3)AD 2分
(4)3分。每条线 1分。
【解析】
全系统可以分为以 J2为执行器的报警与加热切换子系统和以 J1为执行器的温度控制子系统。
切换子系统的工作机制是:当水箱缺水,VT2导通,J2-2 转换,温度控制系统关闭,HA启动报警;当
水箱加上水,VT2截止,J2-2转换,HA停止报警,温度控制系统启动。
温度控制子系统的简化分析:温度降到下限之下时,Rt大,4为 1,(2为 0),3出 1,加热启动,且通
过 V2和 Rp1形成反馈电流,此为上限电路;温度升到上限之上时,Rt小,4为 0,3 出 0,加热停止,且
V2和 Rp1不能形成反馈电流,此为下限电路。
补充分析:当水箱缺水,一方面 J2-2 会转换至 HA启动,另一方面 555的 2脚为 1,且 6脚常为 0,555
第 10 页 共 11 页
芯片只有 4 脚可能以 0触发 3 置 0,一定不加热;当水箱不缺水,一方面 J2-2 会转换至电热丝侧,是否加
热受 J1即 555的 3脚控制,另一方面 555的 2脚为 0,相当于简化为:4脚为 1为加热,4脚为 0为不加热。
(1)选 AB。温度信号为模拟信号,4脚需要数字信号,因此该逻辑门仅为模数转换功能,题目需要“一个”,
则只能选或门或与门。
(2)选 B。温度控制子系统工作中需要 2脚常为 0,即通过水箱接地,故应为常闭触点。
(3)选 AD。
A、水位低,J2动作,HA启动,反之不发声。A对。
B、根据前面的分析,Rp1 和 Rp2 均影响上限,Rp2 只影响下限。题目需要“只把下限调高”,故应先调节
Rp2,再通过调节 Rp1上限复原。B错。
C、C的符号为无极性电容器,不是电解电容器。
D、J1至少有两个线圈触点、一组常开触点,5引脚继电器为一组线圈触点、一组转换触点,符合要求;J2
至少需要一组线圈触点、一组转换触点、一组常闭触点,8脚继电器为一组线圈触点,两组转换触点,符合
要求。D对。
(4)考虑到导线需要避免交叉,与原电路对比可得下图接法: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