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改进探究教学目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基本课程后,对“经典实验”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改进探究,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该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水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该课时的基本课程后,在此基础上的拓展教学。学生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历史上著名的“拉瓦锡”实验测定方法及原理,并分组实际操作了“经典实验”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这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二)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课前事先让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讨论,针对“经典实验”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足之处进行实验改进。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慢慢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创新性思维。(三)心理特点。鉴于目前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改进,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自主探究该实验。教学难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教材中“经典实验”的不足之处出发,进行拓展教学,利用实验改进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针对其不足之处学会对实验进行评价与改进,并通过不同的体积测量方式的探讨,组装从生活中寻找到材料来测定氧气含量,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视频引入】“水下动力摩托车”展示科技前沿的创新,引出本节课也是围绕“改进创新”出发的。【温故而知新】通过该视频提出水下氧气含量少,而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简单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活动】述说教材中 “经典实验”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足之处。【教师活动】正因为有这些不足之处,故对此从两个方面改进【板书】 一、实验改进1、“点燃”方式改进2、药品改进【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对点燃方式改进设计图:(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自己对实验创新有深刻的参与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请该组的设计者学生代表发言,向其他同学介绍用这种点燃方式与原来相比有哪些优点?【学生活动】代表述说优点【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分析其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件展示】老师查阅文献找到的不同的点燃方式:(展示多样化的点燃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对药品改进设计图:【学生活动】代表述说优点【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分析其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这个可能学生不一定清楚,可适当的引导)【课件展示】另一组同学的改进设计:用“铜粉”代替红磷【学生活动】代表述说优点【教师活动】适当总结:上述实验设计都需要点燃或加热,不仅消耗能源,且操作也复杂。【思考】能否找到一种无需加热或点燃的药品来做此实验呢?【引出】“暖贴”,介绍暖贴成分,分析用此代替红磷的优点:无需点燃加热,节约能源,原料安全易得,产物无污染。【课件展示】学生不同的体积测量方式的设计图【板书】二、不同的体积测量方式探究【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对比原来的通过水倒吸测氧气含量的不同之处,为下面学生活动探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活动】提供给每组学生不同的生活物品(暖贴、注射器、小药瓶、大小矿泉水瓶、酸奶玻璃瓶等),让学生交流讨论利用身边的用品,变废为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且通过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应该能够利用所提供的生活用品组装出简易装置来进行实验。)【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派代表分析本组用到的生活用品所组装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板书】三、分组实验【教师活动】根据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板书】四、拓展探究【演示实验】通过连接传感器直接测定氧气含量、温度、压强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氧气含量的变化,建立科学的实验观,并且将传统实验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多应用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创新性思维,以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发明更多像课前所放视频中的“水下氧气动力摩托车”类似的具有创新性的东西,从而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