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版 第6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希沃版课件+图片版预览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版 第6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希沃版课件+图片版预览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名称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师姓名
课题名称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纪律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依法治国的意义 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能力目标 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 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通过学习,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 涵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学难点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过程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展示图片,纪律还存在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 导入新课,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授新课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纪律的作用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畅行。”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火车在铁轨的约束和保障下,才可以奔驰四方;如果行驶的火车脱离了铁轨,就可能造成车毁人亡。 纪律和自由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学校生活必须有纪律 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人身财产、婚姻继承、购物旅游、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我们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 法律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的作用: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以外的单位及个人怎么做才算不添乱,并且能够为疫情防控多出一分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起码要做到四点:一是履行及时报告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二是履行接受检查的义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三是履行不传播虚假疫情信息、不传播谣言的义务。四是不利用疫情哄抬物价、扰乱社会秩序。 赵某,在某化纤厂实习期间,不守规矩,偷偷在车间吸烟,不小心点燃了化纤材料,引起火灾,烧毁十多个车间,导致全厂损失达上千万元。赵某也因此付出了坐牢的代价。某纺织厂挡车女工孟某,没有遵守厂里“不要戴围巾上岗”的规定,把纱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入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孟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的事故是违章违纪导致的。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约10万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培养遵纪守法自觉性的重要性。 1.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 2.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必须认真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 如宪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劳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3.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必须落实到各项具体行动中。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4.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必须落实在“恒”字上。 天天遵守,月月遵守,年年遵守,持之以恒 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 —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次作为党的中央全会议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化 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 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 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纪律与法律的区别 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引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
爱国教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汉服
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安全教育 注意食品安全,三无产品不要食用。
布置作业 (1)列出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法律,认识自己的法律素养现状,对提高自己法律素养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2)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视频案例学习能更容易的了解法律知识,但在分析中学生不能抓住重点,他们大部分学生看的是案例的过程,而不注重案例的发生的原因。只看表面的事例,不会深入的看本质。要多加练习分析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考试时
公交车上
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话的哪些方面?
风周
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

在这
约束,保证马的正确前进
方向和驭手到达目的地
缰绳寓意是什么?
蓉&)
纪律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
秩序的重要保证。
纪律在我们生
活中有何作
用?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
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求一定社会
腹打礼仪说延
分绿文翻负工
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分组讨论
“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
畅行。”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
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火车在铁轨的约束和保障下,才
可以奔驰四方;如果行驶的火车
脱离了铁轨,就可能造成车毁人
亡。
纪律和自由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学校生话必须
遵守校纪校规做学校主人
有纪律。遵守
学校纪律是维
护正常的教学
和校园秩序的
重要保证。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ompulsory Edue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Educ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pnap2awn
(中英对照)
法律出版社
Law Press China
法律出版社
最新修订版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各种事情,如人身财产、婚姻继承、购物旅游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
调整。我们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
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
纪律与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
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两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纪律
法律
制定主体
企业事业组织、社团、政党等
国家立法机关
适用范围
某组织或团体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实施主体
制定纪律的组织或团体
政府、公安机关、法院、检
察院等国家机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