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下图为世界时2023年1月4日7时19分全球各地观测到某地理现象的概率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概率越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此时最可能观测到该地理现象的地区是( )A. 亚洲南部 B. 北美洲北部 C. 环太平洋地区 D. 我国东北地区2. 该地理现象是( )A. 极光 B. 日食 C. 海冰 D. 极昼或极夜【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颜色越深表示概率越高,最可能观测到该地理现象的地区是图中颜色最深的地区。根据图示,北美洲北部颜色最深,B正确;亚洲南部,我国东北地区没有阴影部分,表示不能观测到该地理现象。AD错误,环太平洋地区只有很小一部分有阴影,C错误;故选B。【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在高纬度地区能观测到该地理现象,极光发生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A正确;日食发生的地区不确定,观测日食的地区也不确定,B错误;在北半球,海冰所在的范围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北冰洋几乎终年被冰覆盖,南大洋上的海冰,只有环绕南极的边缘海区和威德尔海才存在着南大洋多年性海冰。C错误;极昼或极夜出现在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其他地区无法观测到,D错误;故选A。【点睛】极光发生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极昼或极夜出现在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东段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该山脉是( )A. 阴山山脉 B. 天山山脉 C. 横断山脉 D. 祁连山脉4. 该山脉东段下列植被类型分布区中,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是( )A. 山地草原 B. 高寒草原 C. 高山灌丛草甸 D. 山地荒漠【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脉有东北坡和西南坡,可以判断该山脉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阴山山脉、天山山脉为东西走向,AB错误;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C错误;祁连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故选D。【4题详解】据上题分析,该山脉是祁连山脉,其东北一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达到最高,然后减少。读图中东北坡的垂直带谱可知,山麓地区为半灌木类荒漠带,往上依次出现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寒温性针叶林带,土壤水分开始增加,植被由荒漠到针叶林,土壤水分含量越来越高,到寒温性针叶林带,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往上走,水分逐渐下降。高山灌丛草甸,位于寒温性针叶林上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高,C正确;山地草原、山地荒漠分布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AD错误;高寒草原大部分位于西南背风坡,降水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少,B错误。故选C。【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春季,花粉过敏人群外出可“看天”防护。晴朗微风、气温高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升高,明显降雨或4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降低。下图为2023年3月9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天气实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 据图可知,此时( )A. 辽宁中部盛行偏北风 B. 山东东部沙尘满天C. 青海西部受高压控制 D. 河西走廊冷锋过境6. 此时,以下各地花粉过敏人群外出需做好防护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辽宁中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向西(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向右偏转一定角度,由此可知辽宁中部风向为偏南风,A错;山东东部吹偏南风,不经过沙源地,没有风沙,B错;青海西部为高压中心,C正确;河西走廊位于冷锋锋前,尚未受冷锋的影响,D错。故选C。【6题详解】晴朗微风、气温高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升高,明显降雨或4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降低。甲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花粉浓度低,A错误;乙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为16°C,而且等压线稀疏,风力小,花粉浓度高,B正确;丙位于大风区,且位于冷锋锋后有降水,花粉浓度低,C错误;丁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强,花粉浓度低,D错误。故选B。【点睛】等值线判读:读数据:同线等值、同图等距。看疏密:线密值紧、线疏值松。析弯曲:凸高则低、凸低则高。断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算数值:先两点各自取值,然后求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及18时24分,土耳其连续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 土耳其( )A.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B. 地跨亚、非两大洲C. 热带草原面积广大 D. 以高原、山地为主8. 第一次地震发生时,当地正值( )A. 凌晨 B. 上午 C. 傍晚 D. 子夜9. 地理信息技术在土耳其地震灾害中应用正确的是( )A. 遥感技术——统计具体伤亡人数B.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D. 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制定灾区重建计划【答案】7. D 8. A 9. B【解析】【7题详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土耳其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A错误,地跨欧亚大洲,B错误,土耳其位于中纬地区,热带草原面积少,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土耳其多高原山地,D正确,故选D。【8题详解】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及18时24分,土耳其连续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土耳其位置大致为东经30度,为东二区,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土耳其时间大致为2月6日3时,当地正值凌晨,A正确,故选A。【9题详解】遥感技术,即遥远的感知,作用是对某地区实施监控,不能统计具体伤亡人数,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确定震中位置,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可以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故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三种技术的统称。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五分甜一分酸的西红柿口感最好。数字赋能农业,可以实现在玻璃温室中利用各类传感器完成植株浇灌、温度调控等,使西红柿保持最佳甜酸比的口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 农户多选择种植五分甜一分酸的西红柿品种,主要是因为( )A. 市场需求导向 B. 科学技术进步C. 自然条件优越 D. 种植经验丰富11. 数字赋能农业能够( )A. 改善区域自然条件,在全国推广 B.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C. 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D. 实现农产品的订制,提高销量【答案】10. A 11. D【解析】【10题详解】五分甜一分酸的西红柿口感最好,更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故农户多选择种植五分甜一分酸的西红柿品种,A正确;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该品种培育得到实现,而不是农户选择种植的原因,B错误;数字赋能农业,可以实现在玻璃温室中种植,与自然条件是否优越无关,且自然环境优越也不是影响选择种植的主要原因,C错误;种植经验丰富也不是选择种植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数字赋能农业可以改善区域自然条件,但技术要求高,不适合在全国推广,A错误;无法增加耕地面积,B错误;科技投入量大,劳动力投入减少,C错误;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调节农产品的口感,实现农产品的订制,提高销量,D正确;故选D。【点睛】数字赋能可以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作当中,实现了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最终采摘全过程机械化、科技化、精准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等。2022年12月,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至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的煤层气管道(神安线)全线贯通,沿线部分地区生产的煤层气可销售至陕西、山西、京津冀及山东、江苏等地。下图为神安线管道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神安线( )A. 经过秦岭与太行山区 B. 全线长度约为1500千米C. 途经三个省级行政区 D. 运输煤层气受天气影响大13. 神安线的贯通有利于( )①提高沿线地区煤层气产能②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③发挥京津冀地区资源优势④拓展我国能源的进口渠道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答案】12. C 13. A【解析】【12题详解】图中线路在陕西至河北衡水之间,经过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并没有经过秦岭山区,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跨过经度范围大致在6°左右,纬度范围较小,经线每隔一度长度小于111千米,所以全线长度没有1500千米,B错误;线路经过陕西、山西、河北三个省级行政区,C正确;运输煤层气使用管道运输,受天气影响小,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神安线贯通使沿线部分地区生产的煤层气可销售至陕西、山西、京津冀及山东、江苏等地,销售市场广阔,有利于提高沿线地区煤层气产能,①正确;神安线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正确;京津冀地区发挥的是市场优势,③错误;神安线全部在我国境内,不是进口能源,不能拓宽我国能源的进口渠道,④错误;神安线建成增加了我国的能源供给,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⑤正确,故选A。【点睛】资源的地区消费和分布不均,简单说就是需要资源的地方没有能源分布,资源多的地方能源需求量不大。 影响:资源迁出区: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环境问题。 资源迁入区:缓解资源不足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潮间带是介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地带,根据其受潮汐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潮间带( )A. 上区适宜种植耐旱作物 B. 中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长C. 下区的地形为大陆坡 D.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15. 近年来沿海各地潮间带平均宽度缩小,主要是因为人类( )A. 开发海上风能 B.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C. 围海造田造陆 D. 建设滨海自然保护区【答案】14. D 15. C【解析】【14题详解】上区受潮汐作用,应该种植耐盐碱作物,A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知下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长,B错误;图中潮间带下区的地形较为平坦,而大陆坡是地势较陡的,C错误;潮间带受潮涨潮落影响,其生长的应是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的生物,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近年来沿海各地潮间带平均宽度缩小说明海岸线再向海洋后退,开发海上风能和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不会引起海岸线的变化,AB错误;围海造田造陆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C正确;建设滨海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潮间带的范围,包括了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根据生物生境和基底性质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硬质海岸潮间带和软质海岸潮间带两种。前者的基底为岩礁,后者的基底则是淤泥或细沙。不论何种类型的潮间带,都是地球上海陆交替的过渡地带之一,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的物质和能量的集散地。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某校中学生到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野外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 探究黑土侵蚀的原因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是原因之一。(1)推测拜泉县土壤冻融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侵蚀原理。任务二 调研耕作技术的改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涤耕技术),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任务三 考察保护性耕作的意义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3)简述拜泉县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答案】(1)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昼夜温差大,地表冻层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下层冻土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融水沿地面流动,造成土壤侵蚀。(2)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蚀与风蚀,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补充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扰动可以保持土壤紧实度,防止被侵蚀。(3)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和大豆产量,增加我国粮食储备:从而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春季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地表冻层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蚀能力降低;该地区纬度较高,地下分布着冻土,下层冻土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融水沿地面流动,造成土壤侵蚀,产生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根据上图可知,土壤侵蚀严重,黑土变“薄”变“瘦”,该地区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蚀与风蚀,减少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另外秸秆还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减少土壤扰动可以保持土壤紧实度,防止被侵蚀,保持土壤肥力。【小问3详解】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说明粮食安全不稳定。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大豆产量,提高大豆产量,满足我国对粮食需求,增加我国粮食储备,从而减少大豆进口,降低对外依赖程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7. 下图为新西兰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新西兰南岛高山顶部终年积雪,山间多冰川,西南端有典型的峡湾海岸。米尔福德峡湾两岸峰峦叠起,崖壁幽深。(1)简述米尔福德峡湾的形成过程。米尔福德峡湾年降水量约6800毫米,雨季可达200多天。(2)分析米尔福德峡湾降水多的原因。新西兰清洁能源使用量较大。(3)列举两种新西兰的清洁能源并说明其丰富的原因。【答案】(1)冰川运动侵蚀地表,形成“U”形谷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U”形谷地被海水入侵,形成峡湾。(2)位于南岛西侧,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峡湾地貌狭长,有利于水汽深入和集聚,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3)地热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丰富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岩浆活动频繁。水能丰富的原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风能丰富的原因:地处西风带,周围海域广阔,风力较大。【解析】【分析】本题以新西兰南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冰川地貌、影响降水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冰川广布,冰川运动侵蚀地表,形成“U”形谷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峡湾。【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米尔福德峡湾位于南岛西侧,地处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丰富,峡湾地貌狭长,有利于水汽深入和集聚,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小问3详解】地热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丰富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能资源丰富。水能丰富的原因:该地区为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风能丰富的原因:地处中纬西风带,周围海域广阔,摩擦力小,风力较大。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原配件-北部湾制造-东盟组装出口”电子信息产业链,逐步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新高地。(1)说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担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优势条件。人工渔礁(如上右图所示)是在沿海大陆架设置的海底堆积物,可吸引鱼类聚集、栖息,能使海水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鱼礁表面可附着藻类与贝类,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减少赤潮发生。2022年11月,北部湾海域首次投放人工鱼礁。(2)概述投放人工鱼礁对北部湾海域渔业发展的积极作用。LNG(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后加工而成的液体,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随着进口LNG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的LNG接收站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北海LNG接收站是我国西南沿海首个大型LNG终端,能接收从LNG船运来的产品,并储存、再气化后供给用户。(3)阐述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答案】(1)临近粵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广阔,地租较低;劳动力数量多且价格较低;重点战略的实施地,政策支持;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2)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的良好环境,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3)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增加天燃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加天然气能源储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发展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工业区位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我国能源安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近粵港澳大湾区,紧靠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广西北部湾人口相对较少,可利用土地面积广阔;相对粤港澳地区,经济欠发达,地租较低;经济欠发达,多廉价的劳动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因此为重点战略的实施地,由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位于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条件便利;位于珠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人工渔礁,可吸引鱼类聚集、栖息,能使海水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可附着藻类与贝类,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减少赤潮发生,因此人工渔礁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的良好环境,可以鱼类饵料,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小问3详解】LNG接收站可以接受液化天然气,可以优化我国天然气存储运输渠道;可以增加天然气储量,增加天燃气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LNG接收站可有效增加我国天然气能源储备数量,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天然气排放量相对较少,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保障我国环境安全。19. 2022年10月下旬,“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出现众多湖泊(如右图所示)”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赶紧种树去,沙漠变绿洲指日可待”。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解释说:“其实我们看到的湖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的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形成的积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绘制左图所示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的形成进程。(2)针对网友的说法,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天山山脉地形雨和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河水上涨外溢到沙漠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2)可行:理由是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可以维持树木的生长;不可行: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水量有限,且沙漠里出现湖泊是偶发现象,不能持久存在,所以不可行。【解析】【分析】本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水循环原理和植被生长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小问1详解】左图所示区域参与的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如图:据材料可知,气象学家指出这些“沙漠湖泊”的形成与近年来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暖湿,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增多,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低地形成的积水,积水成湖。【小问2详解】作为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谈在沙漠种树的可行性,如果从短期表现来看,地表径流是比较充足的,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源也是足够的;从长期效果看,当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种沙漠中的积水现象是短期现象,不会一直发生,所以种树是不可行的。20.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作为千年古都,北京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蕴,而连接古今文化的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千年文明厚重底蕴的集召。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某校开展主题为“探寻北京文化带”的学习活动。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图,下表为同学们制作的资料卡片资料表。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长城文化带以长城为纽带,整合利用周边资源,贯穿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形成一条长城特色文化带。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大运河文化带不断加强才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结合实例,论述文化带的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意义。【答案】长城文化带以长城为纽带,整合利用周边资源,建设长城文化带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利于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使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类型多样,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利于保护北京的水源地,弘扬中华多样化的文化类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北京市文化带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文化带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据材料“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文化带以长城为纽带,整合利用周边资源,贯穿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长城文化带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通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利于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使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建设西山文化带利于保护北京的水源地,弘扬中华多样化的文化类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下图为世界时2023年1月4日7时19分全球各地观测到某地理现象的概率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概率越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此时最可能观测到该地理现象的地区是( )A. 亚洲南部 B. 北美洲北部 C. 环太平洋地区 D. 我国东北地区2. 该地理现象是( )A. 极光 B. 日食 C. 海冰 D. 极昼或极夜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东段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该山脉是( )A. 阴山山脉 B. 天山山脉 C. 横断山脉 D. 祁连山脉4. 该山脉东段下列植被类型分布区中,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是( )A. 山地草原 B. 高寒草原 C. 高山灌丛草甸 D. 山地荒漠春季,花粉过敏人群外出可“看天”防护。晴朗微风、气温高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升高,明显降雨或4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可使花粉浓度降低。下图为2023年3月9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天气实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 据图可知,此时( )A 辽宁中部盛行偏北风 B. 山东东部沙尘满天C. 青海西部受高压控制 D. 河西走廊冷锋过境6. 此时,以下各地花粉过敏人群外出需做好防护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及18时24分,土耳其连续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 土耳其( )A.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B. 地跨亚、非两大洲C. 热带草原面积广大 D. 以高原、山地为主8. 第一次地震发生时,当地正值( )A. 凌晨 B. 上午 C. 傍晚 D. 子夜9. 地理信息技术在土耳其地震灾害中应用正确的是( )A. 遥感技术——统计具体伤亡人数B.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D. 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制定灾区重建计划五分甜一分酸的西红柿口感最好。数字赋能农业,可以实现在玻璃温室中利用各类传感器完成植株浇灌、温度调控等,使西红柿保持最佳甜酸比的口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 农户多选择种植五分甜一分酸西红柿品种,主要是因为( )A. 市场需求导向 B. 科学技术进步C. 自然条件优越 D. 种植经验丰富11. 数字赋能农业能够( )A. 改善区域自然条件,在全国推广 B.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C. 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D. 实现农产品的订制,提高销量2022年12月,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至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的煤层气管道(神安线)全线贯通,沿线部分地区生产的煤层气可销售至陕西、山西、京津冀及山东、江苏等地。下图为神安线管道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神安线( )A. 经过秦岭与太行山区 B. 全线长度约为1500千米C. 途经三个省级行政区 D. 运输煤层气受天气影响大13. 神安线的贯通有利于( )①提高沿线地区煤层气产能②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③发挥京津冀地区资源优势④拓展我国能源的进口渠道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潮间带是介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地带,根据其受潮汐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潮间带( )A. 上区适宜种植耐旱作物 B. 中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长C. 下区的地形为大陆坡 D. 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15. 近年来沿海各地潮间带平均宽度缩小,主要是因为人类( )A. 开发海上风能 B.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C. 围海造田造陆 D. 建设滨海自然保护区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某校中学生到黑龙江省拜泉县进行野外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 探究黑土侵蚀的原因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是原因之一。(1)推测拜泉县土壤冻融侵蚀最严重季节,并说明其侵蚀原理。任务二 调研耕作技术的改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涤耕技术),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任务三 考察保护性耕作的意义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3)简述拜泉县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17. 下图为新西兰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新西兰南岛高山顶部终年积雪,山间多冰川,西南端有典型的峡湾海岸。米尔福德峡湾两岸峰峦叠起,崖壁幽深。(1)简述米尔福德峡湾的形成过程。米尔福德峡湾年降水量约6800毫米,雨季可达200多天。(2)分析米尔福德峡湾降水多的原因。新西兰清洁能源使用量较大。(3)列举两种新西兰的清洁能源并说明其丰富的原因。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与东盟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粤港澳原配件-北部湾制造-东盟组装出口”电子信息产业链,逐步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新高地。(1)说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担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优势条件。人工渔礁(如上右图所示)是在沿海大陆架设置的海底堆积物,可吸引鱼类聚集、栖息,能使海水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鱼礁表面可附着藻类与贝类,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减少赤潮发生。2022年11月,北部湾海域首次投放人工鱼礁。(2)概述投放人工鱼礁对北部湾海域渔业发展积极作用。LNG(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后加工而成的液体,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随着进口LNG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的LNG接收站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北海LNG接收站是我国西南沿海首个大型LNG终端,能接收从LNG船运来的产品,并储存、再气化后供给用户。(3)阐述建设LNG接收站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19. 2022年10月下旬,“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出现众多湖泊(如右图所示)”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赶紧种树去,沙漠变绿洲指日可待”。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解释说:“其实我们看到的湖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的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形成的积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绘制左图所示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的形成进程。(2)针对网友的说法,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作为千年古都,北京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蕴,而连接古今文化的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千年文明厚重底蕴的集召。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某校开展主题为“探寻北京文化带”的学习活动。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图,下表为同学们制作的资料卡片资料表。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长城文化带以长城为纽带,整合利用周边资源,贯穿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形成一条长城特色文化带。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大运河文化带不断加强才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结合实例,论述文化带的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202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