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5张PPT)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7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基本概念]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水分、自然带、地方性分异[基本原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考点地方性分异规律水平分异规律010203课时精练一水平分异规律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水(河流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定义影响因素分布特征 延申方向更替方向典型地区热 量(太阳辐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120°E热带雨林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寒带苔原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景观随纬度增高,热量减少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水(河流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定义影响因素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典型地区自然带沿着水分变化(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海陆位置)经线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荒漠带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温带草原带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名称:森林自然带分布地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特点: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典型类型: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二、主要陆地自然带(2)主要类型及特点名称:草原自然带分布地区: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主要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典型类型: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二、主要陆地自然带(2)主要类型及特点名称:荒漠自然带分布地区:干旱地区主要特点: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典型类型: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二、主要陆地自然带(2)主要类型及特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真题研析命题方向明确(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 洋流B.地形 洋流C.纬度 大气环流D.地形 大气环流命题方向明确关键信息点拨答案 1.______ 2.______CD?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确定图示区域位于东欧平原,受 带控制,地形以为主,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 带。?观察图中自然带的分布,①②③④自然带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体现的是 地带分异规律。西风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东西南北纬度命题方向明确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是由于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选C。命题方向明确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欧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选D。洋流一般只影响沿海地区,“深入内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距离海洋较远,A、B错误;命题方向明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南北差异的植被类型,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深入内陆,受纬度影响较小,C错误。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1 通过“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考查“综合思维”考向预测5(2023·湖北十堰市期中)2021年10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据此完成1~3题。命题方向明确12341.研究人员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武夷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命题方向明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12345命题方向明确123452.研究人员发现,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有明显不同,这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命题方向明确1234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纬度位置不同,各公园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由热量条件主导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53.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热量C.水分 D.洋流√命题方向明确1234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B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2 通过“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考查“区域认知”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4.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A.印度半岛 B.新西兰北岛C.马来群岛 D.马达加斯加岛5√命题方向明确1234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选项中最接近该地区的热带地区是马来群岛,故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故选C。5命题方向明确12345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5.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光照C.地形 D.热量√命题方向明确1234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可推测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A。命题方向明确二地方性分异规律一、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2.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重复性则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例如:草原上,盐分被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区富集,形成斑块状的盐碱地。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一、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还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一、地方性分异规律1.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二、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2.要求: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植种类。二、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3.目的: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二、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局部水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的分布。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分类总结如下: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实际状况)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核心考点突破地形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地处来自海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地形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低纬和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为海洋,陆地缺失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地理位置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022·全国文综甲)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真题研析命题方向明确(2022·全国文综甲)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命题方向明确(2022·全国文综甲)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命题方向明确关键信息点拨答案 1.______ 2.______ 3.______BDC?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 ,冬季受 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草原靠近山林,可推知草原位于山地的 坡、迎风坡,相比北坡而言,南坡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 ,较温暖。?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坡度不大,利于水分下渗,坡面 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与缓坡相比,河谷地带距河流更 ,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位较 ,更有利于浅根系草本的生长;同时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鼠害很轻,对草场的破坏较小。近西北南小径流近高命题方向明确第1题,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山地的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缓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不需要围猎,D错误。命题方向明确第2题,杭盖草原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位置相近,降水、蒸发、温度差异不大,A、B、C错误。缓丘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坡面径流较少,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等,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冷空气集聚对鼠类地下打洞、啃食等影响不大,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鼠类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1 通过“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成因”考查“区域认知”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如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据此完成1~3题。考向预测5命题方向明确12341.荒漠地区的河流一般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与其相关的是A.地下水补给较多B.地形平坦C.陆地东西方向狭窄D.流域面积广5√命题方向明确1234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主要原因有: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故选C。5命题方向明确123452.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位置√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西风带背风坡,西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景观,C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53.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①大约11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②大约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③大约5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④大约5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命题方向明确12345当地11月进入夏季,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所以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5月份为当地冬季,安第斯山地气温低,迁徙方向则相反,D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2 通过“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考查“综合思维”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54.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A.a-b-c-d-e-f B.b-c-d-a-e-fC.c-b-d-a-e-f D.c-b-d-a-f-e√命题方向明确1234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c),然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b),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影响下变成红色岩石(d),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a),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裂隙发育(f),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e)。形成过程为c-b-d-a-f-e,D正确。5命题方向明确12345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5.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 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命题方向明确12345武夷山山顶地区地形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较强,A错误;山腰地形陡峭,水分少,土层浅薄,影响植被生长,B错误;山麓地区土层深厚,土壤保水性好,C正确;武夷山相对高度较小,植被差异小,D错误。命题方向明确泰加林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冷而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也有泰加林分布,称为“明亮森林”。如图为“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345678910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图中丙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 mm以上,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在0 ℃左右,气候寒冷,故丙为泰加林,C正确;甲年平均气温在20~30 ℃,气温高,年降水量极为丰富,应为热带雨林,A错误;乙地气温温和,降水丰富,应为温带阔叶林,B错误;丁气温在温和到寒冷之间,降水较少,应为温带草原,D错误。12345678910泰加林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冷而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也有泰加林分布,称为“明亮森林”。如图为“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2.下列山脉中有泰加林分布的是A.昆仑山 B.大兴安岭C.南岭 D.秦岭√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加上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降水相对丰富,有泰加林分布,B正确。12345678910泰加林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冷而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也有泰加林分布,称为“明亮森林”。如图为“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3.我国“明亮森林”A.林间透光性差 B.不易倾倒C.主根发达 D.侧根发达√12345678910由所学知识可知,“明亮森林”是由落叶松属组成的森林,树冠稀疏,林内透光度大,因此称为明亮针叶林;“明亮森林”林间透光性强,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明亮森林”分布纬度较高,由于严冬的土壤冻拔作用,将落叶松的根系向上拔起,森林易倾倒,B错误;冻土发育,森林的主根很难深入土壤深层,但侧根发达,C错误,D正确。123456789(2023·江苏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a、b、c三地的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雨林带 草原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 草原荒漠带 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草原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10123456789该山脉位于10°N到50°S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其纵贯南美洲。根据图中自然带分布,a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b位于30°S到40°S山脉的东坡,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草原荒漠带;c位于50°S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1012345678910(2023·江苏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5.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山地的背风坡 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③寒流降温减湿 ④气温高,气流上升,蒸发旺盛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①③正确。该地地处沿海,不是内陆,②错误。当地气流下沉,④错误。故选A。12345678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更多,B正确。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10√12345678910在东西方向上呈现的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为从西到东,水分条件逐渐变好,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C正确。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7.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A.皆为荒漠带B.皆为草原带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123456789(2023·上海松江区模拟)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8~9题。8.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0123456789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当地山体海拔低,范围小,分布有三种类型草原,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1012345678910(2023·上海松江区模拟)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8~9题。9.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低 B.降水少C.风力大 D.土壤贫瘠√12345678910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山体海拔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12345678910.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拥有一些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里的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为干旱。材料二 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海南岛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年产食盐可达30万吨。1012345678910123456789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雨量、日照时数表10 降雨量(mm) 日照时数(h)海口 321.5 789.1琼海 475.6 782.9东方 109.6 1 115.2123456789(1)海南岛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6分)10答案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纬度低),终年气温较高;四周被海水环绕,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123456789(2)海南岛西部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这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判断依据。(4分)10答案 地方性分异规律。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应为热带季雨林,而这里却出现了热带稀树草原植被。123456789(3)从盛行风、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海南岛西部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加干旱的原因。(6分)10答案 海南岛西部旱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水汽含量较少;受中部山地的阻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强烈,加剧了地表的干旱程度。123456789(4)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在莺歌海开发盐场的有利条件。(6分)10答案 莺歌海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强烈,海水易于蒸发;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第2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量、水分、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体系架构]课时37 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 水平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 性分异规律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沿着水分变化(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2.主要陆地自然带(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 自然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自然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2)主要类型及特点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森林自然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多生长旱生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很少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洋流B.地形 洋流C.纬度 大气环流D.地形 大气环流[关键信息点拨]?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确定图示区域位于东欧平原,受西风带控制,地形以平原为主,由 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观察图中自然带的分布,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是由于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选C。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欧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气候的海洋性更明显,主要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选D。洋流一般只影响沿海地区,“深入内陆”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距离海洋较远,A、B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南北差异的植被类型,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深入内陆,受纬度影响较小,C错误。考向1 通过“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考查“综合思维”(2023·湖北十堰市期中)2021年10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据此完成1~3题。1.研究人员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武夷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研究人员发现,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有明显不同,这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3.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水分 D.洋流答案 1.B 2.A 3.B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正确。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三个国家公园的纬度位置不同,各公园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由热量条件主导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造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B正确。考向2 通过“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考查“区域认知”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4.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A.印度半岛 B.新西兰北岛C.马来群岛 D.马达加斯加岛5.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C.地形 D.热量答案 4.C 5.A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选项中最接近该地区的热带地区是马来群岛,故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故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可推测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A。考点2 地方性分异规律1.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2)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3)小尺度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地貌部位、岩性、土质等。2.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2)要求: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植种类。(3)目的: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局部水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的分布。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分类总结如下: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实际状况)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地处来自海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低纬和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为海洋,陆地缺失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地理位置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022·全国文综甲)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关键信息点拨]?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 气候寒冷;草原靠近山林,可推知草原位于山地的南坡、迎风坡,相比北坡而言,南坡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坡度不大,利于水分下渗,坡面径流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与缓坡相比,河谷地带距河流更近,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位较高,更有利于浅根系草本的生长;同时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鼠害很轻,对草场的破坏较小。答案 1.B 2.D 3.C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山地的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缓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不需要围猎,D错误。第2题,杭盖草原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位置相近,降水、蒸发、温度差异不大,A、B、C错误。缓丘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坡面径流较少,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啃食等,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冷空气集聚对鼠类地下打洞、啃食等影响不大,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鼠类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考向1 通过“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成因”考查“区域认知”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据此完成1~3题。1.荒漠地区的河流一般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与其相关的是( )A.地下水补给较多 B.地形平坦C.陆地东西方向狭窄 D.流域面积广2.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位置3.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 )①大约11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②大约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③大约5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④大约5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1.C 2.C 3.D解析 第1题,该地区外流河较多,主要原因有: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故选C。第2题,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西风带背风坡,西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景观,C正确。第3题,当地11月进入夏季,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所以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5月份为当地冬季,安第斯山地气温低,迁徙方向则相反,D正确。考向2 通过“丹霞地貌区植被的分布”考查“综合思维”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4.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 )A.a-b-c-d-e-f B.b-c-d-a-e-fC.c-b-d-a-e-f D.c-b-d-a-f-e5.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答案 4.D 5.C解析 第4题,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c),然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b),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影响下变成红色岩石(d),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a),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裂隙发育(f),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e)。形成过程为c-b-d-a-f-e,D正确。第5题,武夷山山顶地区地形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较强,A错误;山腰地形陡峭,水分少,土层浅薄,影响植被生长,B错误;山麓地区土层深厚,土壤保水性好,C正确;武夷山相对高度较小,植被差异小,D错误。课时精练泰加林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冷而湿是泰加林生长的必要条件。我国也有泰加林分布,称为“明亮森林”。下图为“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山脉中有泰加林分布的是(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C.南岭 D.秦岭3.我国“明亮森林”( )A.林间透光性差 B.不易倾倒C.主根发达 D.侧根发达答案 1.C 2.B 3.D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图中丙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 mm以上,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在0 ℃左右,气候寒冷,故丙为泰加林,C正确;甲年平均气温在20~30 ℃,气温高,年降水量极为丰富,应为热带雨林,A错误;乙地气温温和,降水丰富,应为温带阔叶林,B错误;丁气温在温和到寒冷之间,降水较少,应为温带草原,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泰加林的生长条件是冷、湿;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加上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降水相对丰富,有泰加林分布,B正确。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明亮森林”是由落叶松属组成的森林,树冠稀疏,林内透光度大,因此称为明亮针叶林;“明亮森林”林间透光性强,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明亮森林”分布纬度较高,由于严冬的土壤冻拔作用,将落叶松的根系向上拔起,森林易倾倒,B错误;冻土发育,森林的主根很难深入土壤深层,但侧根发达,C错误,D正确。(2023·江苏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a、b、c三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雨林带 草原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 草原荒漠带 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草原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5.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地的背风坡 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③寒流降温减湿 ④气温高,气流上升,蒸发旺盛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4.A 5.A解析 第4题,该山脉位于10°N到50°S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其纵贯南美洲。根据图中自然带分布,a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b位于30°S到40°S山脉的东坡,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草原荒漠带;c位于50°S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第5题,该山脉西侧山麓广泛分布着热带荒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①③正确。该地地处沿海,不是内陆,②错误。当地气流下沉,④错误。故选A。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7.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 )A.皆为荒漠带B.皆为草原带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答案 6.B 7.C解析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东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更多,B正确。第7题,在东西方向上呈现的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为从西到东,水分条件逐渐变好,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C正确。(2023·上海松江区模拟)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8~9题。8.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9.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低 B.降水少C.风力大 D.土壤贫瘠答案 8.D 9.C解析 第8题,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当地山体海拔低,范围小,分布有三种类型草原,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第9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山体海拔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10.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分布有喀斯特地貌,拥有一些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有中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里的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为干旱。材料二 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海南岛莺歌海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年产食盐可达30万吨。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雨量、日照时数表降雨量(mm) 日照时数(h)海口 321.5 789.1琼海 475.6 782.9东方 109.6 1 115.2(1)海南岛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6分)(2)海南岛西部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这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判断依据。(4分)(3)从盛行风、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海南岛西部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加干旱的原因。(6分)(4)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在莺歌海开发盐场的有利条件。(6分)答案 (1)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纬度低),终年气温较高;四周被海水环绕,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2)地方性分异规律。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应为热带季雨林,而这里却出现了热带稀树草原植被。(3)海南岛西部旱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水汽含量较少;受中部山地的阻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强烈,加剧了地表的干旱程度。(4)莺歌海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强烈,海水易于蒸发;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7 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7 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件(85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