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热的概念。(2)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了解热的传递规律: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4)了解金属的导热性。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好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1)热的概念。(2)热的传递方式。(3)热的传递规律。(4)金属的导热性。2. 教学难点(1)热的传递方式的区分和理解。(2)金属的导热性的理解和应用。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况,如手摸热水瓶和冷水瓶的感觉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环节1.教师打开PPT,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等场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一些热和温度的情况,让学生了解热和温度的基本概念。2.用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热的概念和热的传递方式。教师强调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二)实验探究环节1.教师将一根金属棒的一端放在火炉上烧热,另一端放在冷水中,让学生观察金属棒的温度变化。2.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思考金属的导热性和热的传递方式,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金属棒的哪一端温度更高?(2)金属棒的哪一端温度更低?(3)金属棒的温度是如何传递的?3.讲解现实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箱、空调等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利用热,如夏天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等。(三)知识讲解环节1.通过PPT,向学生讲解热的传递规律: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2.教师向学生讲解金属的导热性,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金属的导热性是什么?(2)金属导热性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四)总结归纳环节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2.教师用PPT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五)作业布置环节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家中的一些热和温度的情况,如夏天的室内温度、冬天的取暖方式等,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板书设计1.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2. 热的传递规律:热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3. 金属的导热性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热的概念、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规律以及金属的导热性等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热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提问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还通过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