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原题展示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现代文阅读I《非遗学原现(上)》告诉我们,“只有问道于田野,才能得到切实的答案,才能感悟到非遗的精髓与神韵”。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刘天圆地方,京剧字正腔園,剪纸栩相如生,中医针负扶正祛......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周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
审材料,抓关键词句:“只有问道于田野,才能得到切实的答案,才能感悟到非遗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解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问道”“田野”“精髓与神韵“以及文本中的“民间”“民间文化”等,可见,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热爱、保护、传承、弘扬,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扎根民间,扎根大地,不能随波逐流。在作文时,可以综合多种非遗,也可以就其中某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写成散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审指令(任务):(1)文章主体:当代青年。(2)如何对待?(3)这些传统文化(指非遗)(4)结合上述材料(指问道于田野,所列的非遗)。
提示:本次审题不细不准导致写作操作失误的较多,比如不针对当代青年来谈如何对待,比如文章重点不是谈如何对待,比如泛谈传统文化,比如没结合材料来思考)
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周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提示:
1.抓住“问道田野”,思考当代青年如何对待这些非遗文化。所谓问道于田野,就是要扎根到民间,从实际出发,思考青年保护非遗的责任担当、方法措施。
2.侧重于谈如何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非遗文化,适合写成议论文(演讲稿)
参考立意
①扎根民间,守护非遗;
②根深叶方茂;
③让“非遗”在新时代重新煥发生机;
④创新非遗传承路径,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⑤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⑥立足新时代,赓续民族血脉;
⑦发掘千年瑰宝,传递创新密钥。
构思:
引议联结或总分总
优秀作文展示: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胡疑
我神州大地,一横一竖皆是脊梁;我浩浩九州,一撇一捺皆是信仰;我泱泱华夏,一文一墨皆是骄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尽坎坷而不曾断流,积淀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吾辈青年理应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雏凤也学老凤声”,传承非遗文化第一步应当是教育。一如我国国粹京剧的字正腔圆是在艰辛的训练中习得一般,非遗文化如良玉,淬烈火而不改其白,经历时间的考验,凝聚着文化的精华,对于当优青年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没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毅,哪来京剧的字正腔圆;没有日雕夜琢的恒心,哪来玉石的玉润珠滑;没有苦心钻研的毅力,哪来中医药学的熠熠生辉。非遗文化所凝聚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横向缠绕着二十四史,纵向根植于万民心间,实为吾辈青年淬炼心境的必修课之一。
只有深入民间,体会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才得以更好地传承经典。市井长巷,流连灯火,于烟火气中靠近人们的心,感悟文化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在精神上的共鸣与慰藉。张灯结彩,灯笼高挂的时候,窗上的剪纸,门上的对联,街上糖葫芦的叫卖声,无一不深深烙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 金桂中秋,月影婆娑,桌上的一碟月饼,团圆时的欢声笑语,无一不凝聚着文化的情感之深厚;艾草高悬,龙舟竞游,激情四射的呐喊声中,无一不流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精神团结。只有去到人们身边,贴近文化本身,实践文化,才算真正地传承文化。
传承与弘扬,我们在行动。自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之初,航天人就已经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写进了漫天星辰,从“神舟”到天宫,从“玉兔”到“嫦娥”,从“悟空”到“墨子”,文化的光芒照耀于无垠宇宙,闪烁于长夜之间。如今的人们也兴起了复古热潮,从火热的“国风汉服展”到改良新中式服装的盛行;从戏剧门楣冷清到如今年轻血液的不断通进,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吾辈青年更应有所作为,发扬华夏之光。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特征,就无法自立。非遗文化所凝聚的时代精神于人成则,于族成风,于国成史。立足新时代,当代青年应勇当主力军,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之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