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综合探究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课时2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教学目标【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表现及危害。 2.实践应用:通过朗诵、撰写读后感、绘制手抄报或黑板报等活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承红色基因。 3.迁移创新: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及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分析党史、国史等,科学看待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与规律。 3.公共参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投身到传承百年红色基因的实践中去。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表现和危害。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书写者和创造者。学生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生通过综合探究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观点去评析现实中常见的历史虚无主义等。 2.教学难点: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必须坚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用全面分析与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学生难以用全面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总议题:为什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导入: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那么为什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呢?今天我们通过“正本清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张本继末——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固本培元——传承百年红色基因”这三个环节,一起来议一议这个问题。 环节一:正本清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情境材料一:“冰雕连”图片以及介绍“冰雕连”故事的视频。 情景材料二:罗昌平亵渎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以及国家对罗昌平的处理。 探究:分析肆意丑化、亵渎英雄人物等错误言行的实质。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教师总结: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裁剪事实,曲解历史真相,消解神圣,结构崇高,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其实质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是典型的“高级黑 低级红”,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坚决抵制! 情境材料三: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唯心史观,其突出表现有四点:一是好人不好。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丑化党和人民的领袖,全盘否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和人格力量,对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或污蔑诽谤、或调侃戏弄,妄图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二是坏人不坏。对历史上那些“逆势而上”甚至恶贯满盈的历史罪人,历史虚无主义则往往有意渲染、美化,公然为已有定论的反面历史人物翻案,为反动头目叫屈,为投敌叛国分子张目,为殖民统治者正名。三是夸大失误。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把支流作为主流,把局部说成整体,夸大领袖人物的错误来虚无、丑化党的领袖,夸大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曲折或失误来虚无、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偏概全,否定历史规律,篡改历史结论。四是碎片拼贴。历史虚无主义以碎片化历史细节“否定”历史规律或“还原”历史整体,将完整的历史分割成零散的历史碎片,流连忘返于边边角角,津津乐道于传说演义,纠缠不休于细枝末节,根据预设立场剪裁拼贴,用小细节小故事小情节代替大历史大趋势大走向。 ——摘自 任晓山《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面具》 探究: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有哪些? 情境材料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探究:结合龚自珍的话,思考历史虚无主义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危害? 环节二:张本继末——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情境材料五: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探究:运用习近平所阐述的观点吗,选择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环节三:固本培元 传承百年红色基因 学生活动:课后通过红色研学、红色经典诵读、绘制百年伟业主题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传承百年红色基因。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 ) ①把否定历史当时髦,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扭曲了价值判断 ③以“解构”崇高为能事,未能反映历史存在 ④迎合了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企图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那种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历史虚无主义。从哲学上看,“历史虚无主义”错在不懂得(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