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判断的部分知识,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的含义、逻辑特征、分类,把握事物的本质,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判断。本框题共设两目:第一目是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第二是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精神,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分析判断的不同特征及表达方式,理解判断的含义、判断的两个特征、判断与实践的关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的种类,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学会正确进行思维判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教学重点】了解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区分真判断和假判断,判断的表达与类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及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虽然我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仅凭我自己的力量还不能明确的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啊!概念说:我们可以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呀!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判断的类型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判断的概述总议题:如何明晰判断的概述 议题1:从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中明判断及其特征议题2:从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析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第一幕:明确内涵的方法议题一:从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中明判断及其特征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1888 万天价彩礼”发布者承认杜撰事实》2023年1月11日有一匿名用户发文称被江西萍乡女友一家索要“1888万彩礼”,前女友的父母向他提出1888万天价彩礼、数千万房产过户到女方名下、女方上百个亲戚每人给十万元红包等要求,他对此无法接受。该帖子迅速引发关于“天价彩礼”的议论,也有网友对该帖子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说1888万彩礼太离谱,是杜撰出的,但也有网友对该帖子深信不疑,指责江西彩礼太高,并表示十分同情该男子。经过萍乡警方展开调查,当地民政部门J称,根据核查近几年出入境信息,初步判断该文是杜撰。次日,发帖者在原帖中发布致歉声明,承认自己是杜撰,向网友和萍乡地方政府道歉1月13日中午,知乎官方账号“知乎小管家”发布公告:“1888 万天价彩礼”发布者承认杜撰事实,账号被永久封禁。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是如何体现判断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 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该帖子一出,网友们纷纷对其真实性进行断定。有的网友对该帖子的内容深信不疑指责江西彩礼太高,并表示十分同情该男子,而有的网友却表示该1888万彩礼太离谱,不是真的②判断的另 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而后萍乡警方展开调查,当地民政部门称,根据核查近几年出入境信息,初步判断该文是杜撰。而后当事人也承认了是杜撰并发布道歉声明,对此事深信不疑的网友这时候才恍然大悟,他们原先认为1888万彩礼是真的的判断是假的。议学小结: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2、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例如: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①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②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③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第二幕: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题2:从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析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学情境二: 观看视频《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看法不同》自江西萍乡1888万天价彩礼新闻后,某新闻媒体为了了解江西的彩礼价格,采访了儿位江西市民,该新闻一出,也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评论。网友A:江西就是靠彩礼吃饭的网友B:索要彩礼和买卖妇女的区别在哪里网友C:我最看不上江西女网友D:一旦娶了江西女,就会穷一辈子。网友E:我每年能挣9w,娶老婆最低75w左右(一套房子首付50多w,彩礼最低15w,加上一堆其他费用算10w),如果不吃不喝,8年半才能挣75W,所以,现在已经没有结婚的想法了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从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的语句都是判断吗?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并从中分析判断的类型?学生回答: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语句(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2)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如: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如:“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例如:“苏杭是真实人间天堂”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①这房间的灯不亮;②我要炒肉丝。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判断的类型:(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高二富锦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不能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这朵花格外好看 B.鲁迅是伟大的作家C.红色的苹果 D.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答案】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BD: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基本特征。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这三个选项符合判断的基本特征,但不符合题意,ABD排除。C:红色的苹果,没有作出断定,不表达判断但符合题意,C入选。故本题选C。2.(2022·高二课时练习)我们应该不正之风反对。我们应该反对走后门和不正之风。上述两句话( )①都犯了语法错误②第二句犯了逻辑错误③第一句犯了语法错误④都是正确的表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②③:语法错误是指违背了语法结构规律。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第一句犯了语序不当的语法错误,颠倒了“反对”和“不正之风”的位置。第二句犯了“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走后门”是动宾短语,“不正之风”属于名词。两个概念不能并列,故①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④:上述两句话存在错误。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2022·高二课时练习)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之间( )①没有关系,毫不相干 ②相互联系,有一定关系 ③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需要实践的检验 ④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D【详解】②④: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要断定其是否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②④正确。①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①③错误。故本题选D。4.(2022·高二课时练习)简单判断是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 )A.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B.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D.选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答案】A【详解】A: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A正确。BCD: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BCD错误。故本题选A。5.(2022·高二校考课前预习)以下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A.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B.他是田径运动员C.被告甲和乙是同案犯D.如果要发展经济,那么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答案】C【详解】AB: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他是田径运动员”都是性质判断,AB排除。C: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被告甲和乙是同案犯”说明了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C符合题意。D: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而“如果要发展经济,那么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属于复合判断,D排除。故本题选C。6.(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①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②SARS-CoV-2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以上两个判断( )A.都属于复合判断B.都属于简单判断C.①属于简单判断,②属于复合判断D.①属于复合判断,②属于简单判断【答案】D【详解】D:①包含“没有天上的雨水”和“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两个判定,是复合判断,②不包含其他判断,是简单判断。故D正确。ABC:根据材料选项错误,故ABC不选。故本题选D。7.(2022·高二校考课时练习)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对这一表述,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B.这一判断概念搭配不当C.这一判断表达准确、恰当、明确D.这一判断表达不明确,造成判断不当【答案】C【详解】C:“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在这一判断中,很明显“呼吸”和“阳光”“海水”之间的搭配是不恰当的,C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ABD:“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这一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呼吸”和“阳光”“海水”之间的搭配是不恰当的,造成判断不当,AB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项。8.(2022·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对认识对象的真假进行断定 ②对认识对象的真假模棱两可 ③认识对象会自言其名,真假无需进行断定 ④对认识对象要断定清晰,不能既肯定又否定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或肯定,或否定;二是判断有真假之分,①④符合题意。②:结合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来看,“对认识对象的真假模棱两可”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认识对象会自言其名,真假无需进行断定”本身说法错误,排除③。故本题选B项。9.(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所有股票都是有价格的。”“所有生物都是进化的。”“所有法律都是具有强制性的。”这三个判断( )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同的②在结构上是不同的③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④在结构上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中三个判断内容不同,故①说法错误。②④:材料中三个判断的结构是相同的,故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③:材料中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都是所有S是P,是相同的,故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0.(2022春·高二单元测试)“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的条件关系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D.这个表达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答案】D【详解】AB: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就是真的,反之为假。“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我们不能认为该认识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有可能患肺癌,也有可能不患肺癌,AB错误。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的这一说法不符合题干的断定,C错误。D:我们不能认为该认识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有可能患肺癌,也有可能不患肺癌,因此,这个表达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正确。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