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9 农业布局(课件77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9 农业布局(课件77张+学案)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农业布局
第二部分 第三章 课时49
[基本概念]
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布局
1.概念: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
(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方法技巧——农业布局分析思路
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种植业
玉米
水稻
甘蔗
棉花
甜菜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方法技巧——农业布局分析思路
林业
苹果
柑橘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山地丘陵地区
方法技巧——农业布局分析思路
牧业
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地区
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渔业
方法技巧——农业布局分析思路
地价高低
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距城近地价高成本高
单位面积产值
距城镇渐远布局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
生产需水量
接近河流湖泊等
花卉等需求量大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
靠近城镇
交通便利的地方
鲜花需保鲜牛奶易变质
基本
思路
具体
分析
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二、农业地域类型
特点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典型代表 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畜牧业、英国商业型乳畜业等
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种植业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亚洲水稻种植业
思考题
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案
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答案:
1.亚洲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
2.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低山地表起伏小,土层深厚,便于耕地与灌溉。
答 案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3.水稻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农业,需劳动力多,而且单位面积产量高;而平原、低地及沿海地区往往人多地少,有充足劳动力,对粮食需求量也大,因此水稻生产特点契合人口密集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4.种植历史、饮食习惯、技术基础、水稻土涵养等。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一大 一小 一高 三低
水旱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少家庭为单位
精耕细作
生产规模小
留作自用
传统手工劳作为主
传统手工劳作为主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
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
机械化
水平低
商品率低
科技
水平低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措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集约化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规模经营
加大科技
投入
提升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
经营
机械化
水平低
商品率低
科技
水平低
单位面积产量高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大 一小 一高 三低
温带长日照植物,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春小麦3~4月种,7~8月收;冬小麦8~12月种,5~7月收。
喜温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冬小麦
春小麦
玉米
小麦
玉米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以美国为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区位条件
商业型热带和 亚热带栽培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位于热带,终年气温高,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商业型谷 物种植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畜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进步
商业型混 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 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发达;人口稀少
商业型 乳酪业 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区位优势
温带、亚热带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保鲜冷藏技术发展,国际市场广阔。
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为例)
大牧场放牧业
商业型乳酪业
主要提供牛肉
主要提供奶制品
人文因素:
⑤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利于机械的使用。
⑥临近海港,交通便利;⑦国际市场广阔;
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自然因素:
①地中海气候,夏季热量、光照充足,利于牧业和小麦生长且质量好;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有灌溉水源。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改进措施
不利因素
大分水岭西部,降水稀少,灌溉水源不足。
东水西调
混合农业的优点
休耕地
麦田
1.麦田为羊提供饲料,牧羊为麦田提供肥料,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农民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3.市场适应性强,农民收入稳定;
4.休耕地可以恢复土壤肥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答题角度 规范答题术语
经济可持 续发展 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收:①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③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④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生态可持 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社会可持 续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2021·6月浙江选考)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1~2题。
1.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柑橘、水稻 B.苹果、小麦
C.甘蔗、玉米 D.葡萄、土豆
2.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
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粮食危机
C.农业科技 D.经济效益
真题研析
命题方向
明确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业生产,这样可以提高 效益。
?图中甲位于 纬度,地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
关键信息点拨
经济

答案 1.______ 2.______ 
A
D
命题方向
明确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
苹果、小麦、玉米、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
命题方向
明确
第2题,农业专门化生产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D正确。
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
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
命题方向
明确
考向1 通过“农业布局”考查“区域认知”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A.99 mm
B.199 mm
C.299 mm
D.399 mm
1
2
3
4

5
考向预测
命题方向
明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年降水量为300 mm<甲<400 mm,乙地年降水量为0 mm<
乙<100 mm,由此可知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为399 mm,选D。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A.种植园农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灌溉农业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该地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选B。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3.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石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1
2
3
4
5
人类活动中,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荒漠化,选D。
命题方向
明确
考向2 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浙江省嘉兴市生猪养殖以谷物副产品为饲料,从传统农耕时代开始,几乎家家养猪。20世纪90年代开始,嘉兴成为上海市的重要生猪供应地。近些年,来自北方的廉价生猪大举入沪,
嘉兴生猪在上海的份额不断降低。2014年
浙江省开始“水环境治理工程”,嘉兴生
猪养殖业面临转型。右图为“2002年至
2017年嘉兴市生猪出栏量及稻谷产量变化
图”。据此完成4~5题。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4.2014年至2017年嘉兴生猪出
栏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猪肉市场价格下降
B.环境治理力度加大
C.北方生猪入沪,竞争激烈
D.稻谷产量下降,饲料短缺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由材料“2014年浙江省开始‘水环境治理工程’,嘉兴生猪养殖业面临转型”可知,2014年至2017年嘉兴生猪出栏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猪养殖产业面临转型,生猪出栏量迅速减少,B正确。
1
2
3
4
5
命题方向
明确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嘉兴生猪养殖
转型的是
A.加大宣传拓展市场,发展观光农业
B.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发挥价格优势
C.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
D.引进德国优良畜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1
2
3
4
5
根据材料可知,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嘉兴生猪养殖转型,故选C。
命题方向
明确
农业生产技术
>
<
答题指导9
1.覆盖技术
(1)覆膜
思路引领
原理 作用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保墒、防止土壤盐渍化
减少地面的热量散失 春季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防止冻害
银色地膜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上农作物光效 农产品着色均匀,提高品质
减少风力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保持土壤肥力
垄上覆盖地膜,可以汇集雨水到沟里
和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他白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黑色地膜都具备,但由于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光照,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可抑制杂草生长;高温期间,黑色地膜还可以阻止太阳辐射进入,起到降温的作用。
(2)覆草
原理 作用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墒增产
增加土壤有机物,减少焚烧柴草带来的大气污染 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
秸秆间隙大,下渗作用强 增湿
有机物质积累量大,耕作层土壤不翻耕 病虫害加重
(3)覆砂砾
原理 作用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表面粗糙,减少地表侵蚀 保土保肥
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散失 保温
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 增湿,减轻次生盐渍化
减小地表比热容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
2.耕作技术
(1)作物轮作
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2)间作套种
①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③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④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起垄种植
①光照: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②温度:可以提高土壤温度。
③昼夜温差:可以加大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④疏松土壤:可以增强土壤通气性,同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⑤土层厚度:可以加厚土层,利于作物生长。
⑥灌溉与排水: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顺垄排水。
(4)等高种植
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广西荔浦市四面环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河谷阶地发育,水库、塘堰众多。年平均气温19.7 ℃,无霜期316天。年平均降水量1 442.1毫米,且集中在4~8月。荔浦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荔浦砂糖橘就产自这里。其果实大小均匀,皮薄肉嫩汁多,味道清甜,风味浓郁,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近年来,为了保证水果质量和农户收益,在砂糖橘临近采摘上市前,
针对训练
1
2
当地大力推广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2所示)。图1示意荔浦市地理位置,图2示意橘树树冠上方覆盖的塑料透明薄膜。
针对训练
1
2
(1)分析广西荔浦市冬季温暖的成因。(8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纬度较低,气温高;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冷空气影响小;位于河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冠覆膜技术的保温原理。(4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树冠覆膜为透明薄膜,太阳短波辐射可进入;地面热量散失较少,且能减少冷空气进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低温冻害对果树的影响。
(3)从保温角度分析树冠覆膜技术对砂糖橘生产带来的效益。(6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增加冠内温度,防止水果遭受低温冻害,减少经济损失;延长挂果期,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保障春节错峰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益。
2.(2023·浙江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改进耕作方式,是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免耕是目前世界各地大力推广的耕作方式。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下表为美国中部平原某地4~9月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测定的土壤蓄水量、径流量、蒸发量相关数据。
针对训练
1
2
秸秆覆盖量(t/hm2)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量(mm) 径流量(mm) 蒸发量(mm)
4.5 常规翻耕 29 10 282
4.5 深松 54 5 262
17.9 免耕 139 0 182
0 水平沟耕作 34 0 287
(1)根据材料,计算该地4~9月的降水量,简述该地降水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降水量:321 mm。影响:由于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属于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旱作作物的生长要求,因降水量(强度)不大,对土壤侵蚀作用较弱,利于水土保持;水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秸秆覆盖量(t/hm2)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量(mm) 径流量(mm) 蒸发量(mm)
4.5 常规翻耕 29 10 282
4.5 深松 54 5 262
17.9 免耕 139 0 182
0 水平沟耕作 34 0 287
(2)结合材料,分析采用免耕方式使土壤蓄水量大增的原因。(6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保持残茬覆盖土壤,提供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可以吸附雨水,减慢水的流速,利于水分入渗;作物残茬的根系腐烂后形成的通路(大孔隙)未受到破坏,利于水分入渗。
秸秆覆盖量(t/hm2)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量(mm) 径流量(mm) 蒸发量(mm)
4.5 常规翻耕 29 10 282
4.5 深松 54 5 262
17.9 免耕 139 0 182
0 水平沟耕作 34 0 287
(3)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角度,说明采用免耕方式的积极意义。(8分)
针对训练
1
2
答案 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省时间;减少机器磨损,节省燃料和维修费用;减少杂草生长,降低除草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灌溉成本。
秸秆覆盖量(t/hm2)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量(mm) 径流量(mm) 蒸发量(mm)
4.5 常规翻耕 29 10 282
4.5 深松 54 5 262
17.9 免耕 139 0 182
0 水平沟耕作 34 0 287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种的方式。我国部分地区使用该技术实现了
春玉米的显著增收。据此完成1~
3题。
1.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可以保
障春玉米幼苗发育,主要原因是
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
A.热量 B.水分 C.结构 D.肥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读图可知,起垄覆膜后,雨水会顺膜在膜侧的垄沟形成雨水的汇集,将无效降雨(小雨)转变为有效降雨,保障垄沟内春玉米幼苗对水的需求,利于春玉米根系的发育,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故选B。
10
11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种的方式。我国部分地区使用该技术实现了
春玉米的显著增收。据此完成1~
3题。
2.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
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适合推广的地区应该具有春季降雨少且雨量小,无效降雨多,制约春玉米播种和前期长势,春玉米在孕穗期易遭受干旱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华北地区春季少雨且雨量小,A正确;
东北平原春季有大量融雪,土壤
不缺水,B错误;
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玉
米,C错误;
春季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较多,
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种的方式。我国部分地区使用该技术实现了
春玉米的显著增收。据此完成1~
3题。
3.每年9月,将春玉米收获后的秸
秆粉碎覆盖在地表,形成秸秆和
地膜双重覆盖,这为后期小麦播
种创造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维持土壤温度 B.减小昼夜温差 C.减小风力侵蚀 D.保持土壤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每年9月,将春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形成秸秆和地膜双重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雨水基本上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起到很好的蓄雨作用,即使秋季雨水少或者没有降雨,也能够将玉米收获前积蓄的雨水储存起来,为后期冬小麦适期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浙江温州模拟)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生猪养殖大国,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右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生猪养殖带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读材料可知,美国的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读图可知,美国农业带自五大湖(90°W)向南依次为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图中顺序为乙、甲、丙、丁,因此生猪养殖带位于甲—玉米带,A正确。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2023·浙江温州模拟)美国是仅次于
中国的生猪养殖大国,玉米种植带和生
猪养殖带几乎重叠。右图为“美国部分
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5.有利于乙农业带发展的条件是
①天然草原广布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产品商品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
11
乙农业带为乳畜带,位于五大湖附近,水源充足,但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因此天然草场并不广布,①错误;
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
平高,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因此乳
畜带接近消费市场,②正确;
美国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乳
畜带的商品率较高,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广西贵港木格镇一带,蔗农将多根甘蔗用蔗叶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此法包裹的甘蔗因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脆甜而得名白玉蔗,是水果型甘蔗中的珍品。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一直不稳定,常有滞销和低价处理的情况,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读图文材料,完成6~8题。
6.木格镇白玉蔗采用蔗叶捆绑可以
①避免阳光暴晒甘蔗 ②减少病虫害
③起到保鲜作用 ④减弱蔗身呼吸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根据材料可知,白玉蔗采用蔗叶捆绑,可以使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起到保鲜作用,③正确;
结合图文材料可以推测白玉蔗呈现乳
白色,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历阳光暴晒,
①正确;
捆绑方式可能对隔离病虫害起到一定
作用,可以减少病虫害,②正确;
捆绑方式使甘蔗处于黑暗环境,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广西贵港木格镇一带,蔗农将多根甘蔗用蔗叶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此法包裹的甘蔗因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脆甜而得名白玉蔗,是水果型甘蔗中的珍品。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一直不稳定,常有滞销和低价处理的情况,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读图文材料,完成6~8题。
7.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不稳定,其原因
不可能是
A.不易储藏 B.交通闭塞
C.市场竞争大 D.品质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不易储藏容易使白玉蔗变质,市场竞争大会导致白玉蔗销售更加困难,品质下降会影响白玉蔗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会导致白玉蔗销量不稳定;而当地位于广西贵港,距离广东省消费市场较近,且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故交通并不是导致销量下降的原因,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广西贵港木格镇一带,蔗农将多根甘蔗用蔗叶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此法包裹的甘蔗因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脆甜而得名白玉蔗,是水果型甘蔗中的珍品。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一直不稳定,常有滞销和低价处理的情况,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读图文材料,完成6~8题。
8.为提高当地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以下
措施最为可行的是
A.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
B.合作社统一管理,压缩种植面积
C.大规模建设蔗糖厂,进行产品深加工
D.政府统一规划,改种其他农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白玉蔗销量,A正确;
压缩种植面积和改种其他农产品会降低蔗农的种植积极性,B、D错误;
大规模建设蔗糖厂会污染环境,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湖北黄冈模拟)下图为“某城镇郊区农业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面是在该城镇郊区的各种农业布局情况,你认为合理的是
A.Ⅰ粮食产区;Ⅱ蔬菜园艺带;Ⅲ乳肉家禽
饲养带;Ⅳ林牧业区
B.Ⅰ蔬菜园艺带;Ⅱ粮食产区;Ⅲ乳肉家禽
饲养带;Ⅳ林牧业带
C.Ⅰ蔬菜园艺带;Ⅱ乳肉家禽饲养带;Ⅲ粮
食产区;Ⅳ林牧业带
D.Ⅰ林牧业区;Ⅱ粮食产区;Ⅲ乳肉家禽饲养带;Ⅳ蔬菜园艺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宜布局在城镇周围,故Ⅰ为蔬菜园艺带,Ⅱ为乳肉家禽饲养带;受地形条件差异的影响,山区适宜布局林牧业,而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因此Ⅳ地区为林牧业带,Ⅲ为粮食产区。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湖北黄冈模拟)右图为“某城镇郊区农业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10.产生以上农业分区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习惯 B.饮食习惯
C.政策影响 D.地租成本
1
2
3
4
5
6
7
8
9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故产生以上农业分区的主要原因是地租成本,D正确。
10
11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游牧生活。每年3月过后,牧民从冬牧场出发向北转场到春牧场;6月底再沿着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去高山上的夏牧场;8月下旬向秋牧场转移;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牧民沿着河流上下迁移,因为在阿尔泰山地附近,只有河流造就的河谷才有绿色的牧场存在。这里生长的羊有“千里羊”的美称,因其自4月初出生后到出栏(长到屠宰重量),往返转场近千米。严格意义上说,游牧在一个点上逗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4天,夏天一般10天左右就要搬地方,这样可以保护草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及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据图概括冬牧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冬牧场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山麓(盆地)地带。
原因:海拔较低,相对温暖;位于阿尔泰山南部山麓地带,受寒冷气流影响较小;且河流支流众多,水源充足。
10
11
(2)分析牧民沿额尔齐斯河支流转场至夏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沿支流河谷转场,地形较平坦;离水源较近;河流沿岸牧草丰美可为转场牛羊提供食物。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3)推测羊群出栏时所在的牧场,并从羊群生长规律和草原载畜量的角度说明理由。(6分)
答案 秋牧场。原因:夏季牧场水草充足,羊群生长迅速;到秋季牧场后羊群膘肥体壮;而冬季牧场能养活的牲口数量有限,故羊群在秋季牧场时出栏经济效益高。
10
11课时49 农业布局
一、农业布局
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
(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
(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
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 区位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
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
农作物 区位选择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稻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
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
单位面积产值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
地价 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亚洲水稻种植业
(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
(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 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 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大力发展工业,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 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农业生产特点 农业区位条件
商业型热带和 亚热带栽培业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位于热带,终年气温高,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商业型谷 物种植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
畜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进步
商业型混 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 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发达;人口稀少
商业型 乳酪业 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答题角度 规范答题术语
经济可持 续发展 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收:①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③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④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
生态可持 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社会可持 续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2021·6月浙江选考)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1~2题。
1.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柑橘、水稻 B.苹果、小麦
C.甘蔗、玉米 D.葡萄、土豆
2.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粮食危机
C.农业科技 D.经济效益
[关键信息点拨]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业生产,这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图中甲位于低纬度,地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苹果、小麦、玉米、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第2题,农业专门化生产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D正确。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
考向1 通过“农业布局”考查“区域认知”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
A.99 mm B.199 mm C.299 mm D.399 mm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
A.种植园农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灌溉农业
3.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石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年降水量为300 mm<甲<400 mm,乙地年降水量为0 mm
<乙<100 mm,由此可知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为399 mm,选D。第2题,该地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选B。第3题,人类活动中,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荒漠化,选D。
考向2 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浙江省嘉兴市生猪养殖以谷物副产品为饲料,从传统农耕时代开始,几乎家家养猪。20世纪90年代开始,嘉兴成为上海市的重要生猪供应地。近些年,来自北方的廉价生猪大举入沪,嘉兴生猪在上海的份额不断降低。2014年浙江省开始“水环境治理工程”,嘉兴生猪养殖业面临转型。下图为“2002年至2017年嘉兴市生猪出栏量及稻谷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2014年至2017年嘉兴生猪出栏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猪肉市场价格下降
B.环境治理力度加大
C.北方生猪入沪,竞争激烈
D.稻谷产量下降,饲料短缺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嘉兴生猪养殖转型的是(  )
A.加大宣传拓展市场,发展观光农业
B.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发挥价格优势
C.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
D.引进德国优良畜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由材料“2014年浙江省开始‘水环境治理工程’,嘉兴生猪养殖业面临转型”可知,2014年至2017年嘉兴生猪出栏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猪养殖产业面临转型,生猪出栏量迅速减少,B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嘉兴生猪养殖转型,故选C。
答题指导9 农业生产技术
1.覆盖技术
(1)覆膜
原理 作用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保墒、防止土壤盐渍化
减少地面的热量散失 春季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防止冻害
银色地膜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上农作物光效 农产品着色均匀,提高品质
减少风力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保持土壤肥力
垄上覆盖地膜,可以汇集雨水到沟里
和白色地膜相比,黑色地膜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他白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黑色地膜都具备,但由于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光照,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可抑制杂草生长;高温期间,黑色地膜还可以阻止太阳辐射进入,起到降温的作用。
(2)覆草
原理 作用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墒增产
增加土壤有机物,减少焚烧柴草带来的大气污染 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
秸秆间隙大,下渗作用强 增湿
有机物质积累量大,耕作层土壤不翻耕 病虫害加重
(3)覆砂砾
原理 作用
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表面粗糙,减少地表侵蚀 保土保肥
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散失 保温
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 增湿,减轻次生盐渍化
减小地表比热容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
2.耕作技术
(1)作物轮作
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2)间作套种
①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③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④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起垄种植
①光照: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②温度:可以提高土壤温度。
③昼夜温差:可以加大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④疏松土壤:可以增强土壤通气性,同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⑤土层厚度:可以加厚土层,利于作物生长。
⑥灌溉与排水:利于(旱季)顺沟灌溉和(雨季)顺垄排水。
(4)等高种植
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广西荔浦市四面环山,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河谷阶地发育,水库、塘堰众多。年平均气温19.7 ℃,无霜期316天。年平均降水量1 442.1毫米,且集中在4~8月。荔浦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荔浦砂糖橘就产自这里。其果实大小均匀,皮薄肉嫩汁多,味道清甜,风味浓郁,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近年来,为了保证水果质量和农户收益,在砂糖橘临近采摘上市前,当地大力推广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2所示)。图1示意荔浦市地理位置,图2示意橘树树冠上方覆盖的塑料透明薄膜。
(1)分析广西荔浦市冬季温暖的成因。(8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冠覆膜技术的保温原理。(4分)
(3)从保温角度分析树冠覆膜技术对砂糖橘生产带来的效益。(6分)
答案 (1)纬度较低,气温高;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冷空气影响小;位于河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2)树冠覆膜为透明薄膜,太阳短波辐射可进入;地面热量散失较少,且能减少冷空气进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低温冻害对果树的影响。
(3)增加冠内温度,防止水果遭受低温冻害,减少经济损失;延长挂果期,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保障春节错峰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益。
2.(2023·浙江杭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改进耕作方式,是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免耕是目前世界各地大力推广的耕作方式。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下表为美国中部平原某地4~9月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测定的土壤蓄水量、径流量、蒸发量相关数据。
秸秆覆盖量 (t/hm2) 耕作方式 土壤蓄 水量(mm) 径流量 (mm) 蒸发量 (mm)
4.5 常规翻耕 29 10 282
4.5 深松 54 5 262
17.9 免耕 139 0 182
0 水平沟耕作 34 0 287
(1)根据材料,计算该地4~9月的降水量,简述该地降水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2)结合材料,分析采用免耕方式使土壤蓄水量大增的原因。(6分)
(3)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角度,说明采用免耕方式的积极意义。(8分)
答案 (1)降水量:321 mm。影响:由于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属于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旱作作物的生长要求,因降水量(强度)不大,对土壤侵蚀作用较弱,利于水土保持;水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2)保持残茬覆盖土壤,提供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可以吸附雨水,减慢水的流速,利于水分入渗;作物残茬的根系腐烂后形成的通路(大孔隙)未受到破坏,利于水分入渗。
(3)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省时间;减少机器磨损,节省燃料和维修费用;减少杂草生长,降低除草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灌溉成本。
课时精练
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种的方式。我国部分地区使用该技术实现了春玉米的显著增收。据此完成1~3题。
1.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可以保障春玉米幼苗发育,主要原因是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  )
A.热量 B.水分 C.结构 D.肥力
2.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每年9月,将春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形成秸秆和地膜双重覆盖,这为后期小麦播种创造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维持土壤温度 B.减小昼夜温差
C.减小风力侵蚀 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起垄覆膜后,雨水会顺膜在膜侧的垄沟形成雨水的汇集,将无效降雨(小雨)转变为有效降雨,保障垄沟内春玉米幼苗对水的需求,利于春玉米根系的发育,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故选B。第2题,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适合推广的地区应该具有春季降雨少且雨量小,无效降雨多,制约春玉米播种和前期长势,春玉米在孕穗期易遭受干旱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华北地区春季少雨且雨量小,A正确;东北平原春季有大量融雪,土壤不缺水,B错误;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玉米,C错误;春季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较多,D错误。故选A。第3题,每年9月,将春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形成秸秆和地膜双重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雨水基本上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起到很好的蓄雨作用,即使秋季雨水少或者没有降雨,也能够将玉米收获前积蓄的雨水储存起来,为后期冬小麦适期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故选D。
(2023·浙江温州模拟)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生猪养殖大国,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生猪养殖带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利于乙农业带发展的条件是(  )
①天然草原广布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产品商品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读材料可知,美国的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读图可知,美国农业带自五大湖(90°W)向南依次为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图中顺序为乙、甲、丙、丁,因此生猪养殖带位于甲—玉米带,A正确。第5题,乙农业带为乳畜带,位于五大湖附近,水源充足,但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因此天然草场并不广布,①错误;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因此乳畜带接近消费市场,②正确;美国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乳畜带的商品率较高,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广西贵港木格镇一带,蔗农将多根甘蔗用蔗叶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此法包裹的甘蔗因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脆甜而得名白玉蔗,是水果型甘蔗中的珍品。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一直不稳定,常有滞销和低价处理的情况,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读图文材料,完成6~8题。
6.木格镇白玉蔗采用蔗叶捆绑可以(  )
①避免阳光暴晒甘蔗 ②减少病虫害 ③起到保鲜作用 ④减弱蔗身呼吸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近年来白玉蔗的销量不稳定,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不易储藏 B.交通闭塞
C.市场竞争大 D.品质下降
8.为提高当地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以下措施最为可行的是(  )
A.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
B.合作社统一管理,压缩种植面积
C.大规模建设蔗糖厂,进行产品深加工
D.政府统一规划,改种其他农产品
答案 6.A 7.B 8.A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白玉蔗采用蔗叶捆绑,可以使蔗皮白嫩,肉质鲜美,起到保鲜作用,③正确;结合图文材料可以推测白玉蔗呈现乳白色,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历阳光暴晒,①正确;捆绑方式可能对隔离病虫害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减少病虫害,②正确;捆绑方式使甘蔗处于黑暗环境,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A。第7题,不易储藏容易使白玉蔗变质,市场竞争大会导致白玉蔗销售更加困难,品质下降会影响白玉蔗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会导致白玉蔗销量不稳定;而当地位于广西贵港,距离广东省消费市场较近,且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故交通并不是导致销量下降的原因,故选B。第8题,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白玉蔗销量,A正确;压缩种植面积和改种其他农产品会降低蔗农的种植积极性,B、D错误;大规模建设蔗糖厂会污染环境,C错误。
(2023·湖北黄冈模拟)下图为“某城镇郊区农业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面是在该城镇郊区的各种农业布局情况,你认为合理的是(  )
A.Ⅰ粮食产区;Ⅱ蔬菜园艺带;Ⅲ乳肉家禽饲养带;Ⅳ林牧业区
B.Ⅰ蔬菜园艺带;Ⅱ粮食产区;Ⅲ乳肉家禽饲养带;Ⅳ林牧业带
C.Ⅰ蔬菜园艺带;Ⅱ乳肉家禽饲养带;Ⅲ粮食产区;Ⅳ林牧业带
D.Ⅰ林牧业区;Ⅱ粮食产区;Ⅲ乳肉家禽饲养带;Ⅳ蔬菜园艺带
10.产生以上农业分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种植习惯 B.饮食习惯
C.政策影响 D.地租成本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宜布局在城镇周围,故Ⅰ为蔬菜园艺带,Ⅱ为乳肉家禽饲养带;受地形条件差异的影响,山区适宜布局林牧业,而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因此Ⅳ地区为林牧业带,Ⅲ为粮食产区。故选C。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故产生以上农业分区的主要原因是地租成本,D正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游牧生活。每年3月过后,牧民从冬牧场出发向北转场到春牧场;6月底再沿着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去高山上的夏牧场;8月下旬向秋牧场转移;11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场。牧民沿着河流上下迁移,因为在阿尔泰山地附近,只有河流造就的河谷才有绿色的牧场存在。这里生长的羊有“千里羊”的美称,因其自4月初出生后到出栏(长到屠宰重量),往返转场近千米。严格意义上说,游牧在一个点上逗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4天,夏天一般10天左右就要搬地方,这样可以保护草原。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及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
(1)据图概括冬牧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牧民沿额尔齐斯河支流转场至夏牧场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推测羊群出栏时所在的牧场,并从羊群生长规律和草原载畜量的角度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冬牧场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山麓(盆地)地带。
原因:海拔较低,相对温暖;位于阿尔泰山南部山麓地带,受寒冷气流影响较小;且河流支流众多,水源充足。
(2)沿支流河谷转场,地形较平坦;离水源较近;河流沿岸牧草丰美可为转场牛羊提供食物。
(3)秋牧场。原因:夏季牧场水草充足,羊群生长迅速;到秋季牧场后羊群膘肥体壮;而冬季牧场能养活的牲口数量有限,故羊群在秋季牧场时出栏经济效益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