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人口第一章真题专练(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于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该市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解析](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解析](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一个区域内的采矿业大多是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发展,结构比较单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不会有几百万数量级,并且目前需要的工人数量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升级而减少,有些城市则因资源枯竭而人口大量外迁,A错;旅游业和物流业需要的人口数量不可能如此巨大,B、D错;制造业是我国目前产业的主体,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种类多,需要的职工数量庞大,并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也处于转型期,低端制造业正陆续向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C更符合实际情况。[解析](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2021·浙江1月选考)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4-5题4.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5.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4.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读图可知,2000年15—19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约是14% ,2015年其所占比重不到10%,所占比重在下降,A错;与2000年相比,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塔基变窄,平均年龄增大,B对;25—29岁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但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增加了约2000万,所以25—29岁劳动人口数量增加,C错;2015年,劳动人口男女比例相差不大,D错。[解析](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2021·浙江1月选考)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4-5题5.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该省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最可能是因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劳动力素质提高,利于产业结构升级,A对。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人口依然以迁入为主,B错。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与环境承载力、城乡发展差距关系不大,C、D错。[解析](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6~7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 2005~2010年的慢√读图可知,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为各年永久迁移人数相加,由图可知,2000年以后各年份的永久迁移人数虽在减少但都是大于零的,所以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解析](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6~7题。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在农村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2010年后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的,④错误。故选B。[解析](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6~7题。(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8~10题。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10.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图中35~44岁女性户籍人口数量较多,由材料知该图是2010年的人数统计,据此进行时间推断,应是1966~1975年该市人口比其他年份出生率要高,故选D。[解析](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8~10题。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所以其母亲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C正确。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短期内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D错误。[解析](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8~10题。10.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2010~2030年处于生育峰值的妇女在2010年的年龄为0~19岁,读图知该年龄段的女性人口数量偏少且增加缓慢,因此会导致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选B。[解析](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8~10题。(2020·天津地理)读下表,回答11~12题。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广东 1 505 1 2 150 1浙江 369 2 1 182 2上海 313 3 898 3江苏 254 4 738 4北京 246 5 705 5福建 215 6 432 6天津 73 12 299 7山东 103 10 211 8新疆 141 7 180 9辽宁 104 9 179 10内蒙古 55 15 144 11河北 93 11 140 12云南 116 8 123 1311.据题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据表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各省份流入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A 错、B 对。同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新疆流入人口数量多于云南,C错。读表可知,2010年天津流入人口数量为2000年的4倍多,是直辖市中流入人口增速最快的,D 错。[解析]1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广东省经济发展快,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人口多,D 对。[解析](201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1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解析](201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中明确给出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的渐变情景,因此选项A的人均消费剧增和选项C的人均收入剧降都是错误的;选项D与图中所示不符,也不符合常理;选项B的老龄化进程趋缓主要反映的是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老龄化人口占比逐渐变小的事实,故B项正确。[解析](201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5. (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15. (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答案 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15. (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答案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真题专练(2021·山东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答案 1.B 2.D 3.C解析 第1题,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万~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于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本地市可持续发展,很多地区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第2题,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第3题,一个区域内的采矿业大多是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发展,结构比较单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不会有几百万数量级,并且目前需要的工人数量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升级而减少,有些城市则因资源枯竭而人口大量外迁,A错;旅游业和物流业需要的人口数量不可能如此巨大,B、D错;制造业是我国目前产业的主体,制造业的产业链长,种类多,需要的职工数量庞大;并且我国的制造业目前也处于转型期,低端制造业正陆续向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C更符合实际情况。(2021·湖南地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5.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4.D 5.B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为各年永久迁移人数相加,由图可知,2000年以后各年份的永久迁移人数虽在减少但都是大于零的,所以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第5题,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在农村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2010年后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升的,④错误。故选B。(2021·1月浙江选考)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6~7题。6.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7.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环境承载力增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答案 6.B 7.A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2000年15~19岁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约是14%,2015年其所占比重不到10%,所占比重下降,A错;与2000年相比,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塔基变窄,平均年龄增大,B对;25~29岁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但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增加了约2千万,所以25~29岁劳动人口数量增加,C错;2015年,劳动人口男女比例相差不大,D错。第7题,该省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最可能是因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劳动力素质提高,利于产业结构升级,A对。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人口依然以迁入为主,B错。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与环境承载力、城乡发展差距关系不大,C、D错。(2020·全国文综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8~10题。8.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9.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10.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答案 8.D 9.C 10.B解析 第8题,图中35~44岁女性户籍人口数量较多,由材料知该图是2010年的人数统计,据此进行时间推断,应是1966~1975年该市人口比其他年份出生率要高,故选D。第9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所以其母亲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C正确。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短期内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D错误。第10题,2010~2030年处于生育峰值的妇女在2010年的年龄为0~19岁,读图知该年龄段的女性人口数量偏少且增加缓慢,因此会导致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选B。(2020·天津地理)读下表,回答11~12题。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广东 1 505 1 2 150 1浙江 369 2 1 182 2上海 313 3 898 3江苏 254 4 738 4北京 246 5 705 5福建 215 6 432 6天津 73 12 299 7山东 103 10 211 8新疆 141 7 180 9辽宁 104 9 179 10内蒙古 55 15 144 11河北 93 11 140 12云南 116 8 123 1311.据上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1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答案 11.B 12.D解析 第11题,据表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各省份流入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A 错、B 对。同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新疆流入人口数量多于云南,C错。读表可知,2010年天津流入人口数量为2000年的4倍多,是直辖市中流入人口增速最快的,D 错。第12题,广东省经济发展快,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人口多,D 对。(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1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 13.C 14.B解析 第13题,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第14题,图中明确给出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的渐变情景,因此选项A的人均消费剧增和选项C的人均收入剧降都是错误的;选项D与图中所示不符,也不符合常理;选项B的老龄化进程趋缓主要反映的是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老龄化人口占比逐渐变小的事实,故B项正确。15.(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答案 (1)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解析 (1)由图中植被覆盖度可知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由年降水量线可知,甲线降水(200 mm~250 mm)比乙线(150 mm~200 mm)多,草本植物的生长条件好;由“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可知,甲线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而乙线由于自由放牧,很容易导致过度放牧,荒漠化严重。(2)由材料“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可推知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二部分 第一章 真题专练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二部分 第一章 真题专练 课件(25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