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沪课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知识点梳理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__________,用字母___表示。
(2)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符号为____。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将纯净的_____
_____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__℃,中间划分为_____等份,那么,每一等份就是1 ℃,读作_________。
冷热程度
t

冰水混
合物
100
100
1摄氏度
※生活链接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洗澡时适宜的水温约为40 ℃。
知识点1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如何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呢?
温度计结构:
知识点1
温度与温度计
如果待测物体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一、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超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温度计不能使用
A B C D
二、正确放置温度计
注意: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
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三、读出待测物体温度
注意:
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到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下
不能马上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三、读出待测物体温度
注意: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
仰视
——读数结果偏大
——读数结果偏小
例题1:在测量水温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和水充分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22 ℃  。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和水充分接触 
22 ℃ 
例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_℃ 、______℃.图丙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液体的热胀冷缩
- 3
37.8
知识点2
物态变化
1.熔化
(1)定义: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
(2)吸、放热情况:熔化 热.
(3)应用举例:冰雪消融.
2.凝固
(1)定义: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凝固.
(2)吸、放热情况:凝固 热.
(3)应用举例:滴水成冰、冰挂、道路结冰.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河水结冰
冰棍化成水
3.汽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
(2)吸、放热情况:汽化______热。
(3)举例:抹在玻璃片上的酒精消失、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锅中的沸水变少、游泳上岸后身上
感觉冷。

气态
液态
3.1 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的方式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并持续吸热
有无气泡 无 有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速 气压的大小:同种液体
气压越高,沸点越  高 
液体温度、表
面积大小、表
面空气流速
高 
汽化的方式 蒸发 沸腾
温度变化 温度可变 温度不变
制冷作用 有 无
共同特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4.液化
(1)定义: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
(2)吸、放热情况:液化 热.
(3)举例:“白气”、露珠、雾.
(4)液化的方式: 和 .
液态
压缩体积
气态

降低温度
易失分点
“白气”不是气体(水蒸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例2、如图所示是工作人员在撒盐融雪。
(1)下雪天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在积雪的公路上面撒盐,因为撒盐可以_______雪的熔点,促使积雪______。
(2)雪的形成是凝华过程。需要______热量。雪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热量,故而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谚语。
吸收
放出
降低
熔化
例4、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一些,可以把衣服展开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是利用___________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______________来加快液体的蒸发。
增大表面积
提高温度
加快空气流动
例5、判断下列现象属于何种物态变化并标明吸、放热情况,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例:春天,冰雪消融。 ( 熔化 )( 吸热 )
(1)冬天,汽车排气管冒出“白气”。 ( )( )
(2)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 )( )
(3)清晨,荷叶上有露珠。 ( )( )
(4)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 )( )
(5)给汽车加油时闻到汽油味儿。 ( )( )
(6)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 )( )
汽化
汽化
吸热
放热
液化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液化
液化
汽化
重点实验突破
1.【实验器材】待测固体、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搅拌器、细线、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等.(温度计和停表属于测量工具)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由下向上安装,目的是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
(2)水浴加热的好处是:
①使固体受热均匀;
②减慢固体受热速度,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4)搅拌器的作用:使固体受热均匀.
(5)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
①使固体受热均匀;
②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
4.【交流与反思】
(1)温度计的使用: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固液共存
固态
液态
5.【实验结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持续的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处于一个固液共存的状态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带孔的纸盖、水、温度计、停表等.(温度计和停表属于测量工具)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2、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设计与进行实验
(1)沸腾前后烧杯中气泡的特点:
①沸腾前,气泡越上升,体积越小;
②沸腾后,气泡越上升,体积越大.
(2)水沸腾时的现象: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处气泡破裂.
(3)在实验中水要适量,原因是:
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
②水太少不容易观察沸腾现象.
沸腾前 沸腾后
(3)水的沸点不等于100 ℃的原因:
①当地的气压不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
③温度计的读数不准确.
(5)烧杯口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
(6)安装实验器材:自下而上
便于调节酒精灯等实验用具的高度
(7)本实验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交流与反思
(1)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或铁架台短时间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继续吸热。
5.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例2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3)小明用图甲中的装置,他测出的水温将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时间
自下而上
偏高
(6)小红和小明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并描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水的沸点是____℃,当地的大气压可能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②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丁中的____图。
98
低于
A
(7)实验器材中纸板留有小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要缩短将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0)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使烧杯内外气压相等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可以继续吸热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
水的初温)
水的温度低于沸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