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5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基本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海空、海上通道、海岛、海岸带[基本原理]保障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的措施(1)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海域上空海底海面及水体海岸带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2)开发利用方式传统方式 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新型方式 ①海域上空的利用如航空航线等;②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包括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③海底资源利用包括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海洋交通海洋交通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底通信海底通信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洋生产海洋生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底仓库海洋废弃物处理场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海上居住海上居住迪拜棕榈岛海上城市利用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缺点海洋交通 航空航线、远洋航线、海港码头、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上机场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 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民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容量大、抗干扰,安全性较强 海洋活动要防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抵抗海水的腐蚀性、海冰的破坏性,因此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缺点海底通信 海底电缆 海底空间海洋生产 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城、海洋牧场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 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民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容量大、抗干扰,安全性较强 海洋活动要防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抵抗海水的腐蚀性、海冰的破坏性,因此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缺点海底储存 海底仓库、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洋娱乐设施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空间 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民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容量大、抗干扰,安全性较强 海洋活动要防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抵抗海水的腐蚀性、海冰的破坏性,因此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缺点海上 居住 海上城市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1)海域上空海空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对国家安全的意义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2)海面及水体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3)海底空间①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②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隧道海底电缆海底矿产资源(4)海岸带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问题:海岸带由哪几部分组成?分析海岸对人类活动和海洋开发有什么意义?答案: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意义:港湾、海陆交通连接地,人类活动频繁,人类开发海洋空间的基地,守卫国家安全的前哨。思考 如何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答案 “海洋空间资源”重点在“空间”二字上,是与“陆地空间”对应的空间资源,涉及海岸、海面、水体、海底等不同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即海洋空间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途径 影响 具体体现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对陆地空间进行扩展和延伸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为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保障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通过储存陆地上难以储藏或对陆地环境存在威胁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转移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对国 家海 洋国 土安 全的 影响 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不同国家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国家间源自海洋空间资源争夺的冲突和摩擦 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不同国家对海洋空间资源的主张出现了重叠,任何一个国家对争议区域的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就会产生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从而影响多个国家的海洋国土安全(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 m,风浪较小(图1)。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组成的人工岛?(图2)。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真题研析命题方向明确(1)从图2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3分)(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4分)(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8分)命题方向明确?荷兰位于西欧沿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 ,温和多雨,为净化马肯湖提供了清洁的 资源。?马肯湖封闭,水浅,湖水流动 ,淤积严重,水质差。?图文结合,人工岛有从湖底清淤培高形成的 沼泽地,有地势较低的低沼泽地,西侧有低洼的雨水蓄积区,中高周低的微观地形有利于雨水 ,形成淡水区;岛上建有可流水的沟渠,还有种植的植物,为生物净化湖水提供了条件。关键信息点拨西风水缓慢高汇集命题方向明确?“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可以阻挡盛行风的沙坝应该在___风向,即人工岛群的 侧。?水质的净化可以有多种途径:物理净化,即低流速下的粗颗粒物 ;化学净化,水中离子结合形成沉淀,或者化学反应中和某些性质;生物净化,水生生物的吸附、吸收,减少水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人工岛对湖水的净化,必然依靠岛与湖的水交换,污水流入岛内,经过净化后的优质水返回湖泊。西上沉积命题方向明确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如图所示。命题方向明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地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命题方向明确考向1 通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考查“人地协调观”迪拜杰贝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右图为“杰贝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1.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C.延长海运线路 D.增加渔业产量考向预测12345√命题方向明确由材料可知,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选B。12345命题方向明确迪拜杰贝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右图为“杰贝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2.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商业功能为主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命题方向明确123451234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人工岛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A正确。5命题方向明确12345迪拜杰贝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右图为“杰贝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3.杰贝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命题方向明确12345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可能恶化,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D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2 通过“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烟台期中)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及某海洋牧场景观。据此完成4~5题。4.保障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科学技术C.经济效益 D.环境承载力√5命题方向明确1234由材料“现代海洋牧场……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可知,保障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B正确;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但都不是保障因素,A、C、D错误。5命题方向明确(2023·山东烟台期中)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及某海洋牧场景观。据此完成4~5题。5.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实现粮食供给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②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③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 ④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345命题方向明确由材料“现代海洋牧场……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可知,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②正确;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可以丰富人们的食物来源,从而可以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③正确;不能实现粮食供给多元化,①错误;不能减轻海洋自然灾害,④错误;故选C。12345命题方向明确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隶属上海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目前,上海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洋山港四期建设了自动化码头。图1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图2为“东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234567891.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建设洋山港将有利于A.提高上海城市等级B.降低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C.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D.树立国内航运中心的地位√123456789上海原有港口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洋山港为深水港,建设洋山港是为了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可以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C正确;建设洋山港对提高城市等级作用不大,A错误;因在岛上建港,可能会增加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B错误;洋山港的建设有利于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D错误。1234567891234567892.东海大桥整体呈“S”形走向,主要考虑的是①降低车速,利于行车安全 ②降低风浪(潮汐)对桥梁的影响 ③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海底地质条件差,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东海大桥整体呈“S”形走向首先是受到海底地质条件的影响,避开地质不稳定的地区,④正确;呈“S”形走向利于减小风浪(潮汐)对桥梁的侵蚀,避免桥梁整体同时受潮头影响,②正确;保障行车安全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大桥呈“S”形走向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故选D。123456789(2023·河南郑州模拟)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开创了“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局面,为我国能源发展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该融合项目的主要原因是①风力资源丰富 ②粮食供应紧张 ③淡水资源匮乏 ④能源需求量大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23456789123456789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主要是开发能源和海水养殖,广东省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地处沿海,风力资源丰富,①④正确;该融合项目,并不能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广东省淡水资源丰富,②③错误,故选C。(2023·河南郑州模拟)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开创了“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局面,为我国能源发展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4.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融合开发A.技术门槛低B.投资成本低C.能源供应增多D.生态影响较大√123456789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融合开发技术门槛高,投资成本高,对生态影响较小,A、B、D错误。除了风电外,还有氢能,能源供应增多,故选C。123456789(2023·河南郑州模拟)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开创了“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局面,为我国能源发展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5.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以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B.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C.减少我国能源需求量D.加大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123456789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但无法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重,可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B正确;我国能源需求量不会因为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而减少,C错误;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使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增加,可减小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D错误。故选B。123456789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6~8题。6.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建立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A.清洁能源丰富 B.全年气候冷凉C.基础设施完善 D.同类产业集聚123456789√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丰富,如太阳能、风能等,A正确;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夏季炎热、冬季严寒,B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误;数据中心同类产业集聚能够共用基础设施、能源等,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同类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同类产业集聚不是中西部的突出优势,D错误。123456789123456789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6~8题。7.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A.运营能耗较高 B.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C.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较快 D.对建设技术的要求较高√123456789海底能够提供一个冷凉的环境,减少一定的运营能耗,A错误;海底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较为稳定,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小,B错误;在海底进行数据中心建造,技术要求高,建设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C错误、D正确。123456789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6~8题。8.实现“东数海算”,能够①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②拓展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③为国家信息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④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空间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实现“东数海算”意味着在海底建设完善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信息、数据服务;海洋能源开发过程中,能够存储、计算相关的数据,①正确;海底建设数据中心能够拓展生产空间,但其主要以提供数据服务为主,对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作用不明显,②错误;息通信作为数据中心服务的一种,数据中心建设能为国家信息通信提供安全保障,③正确;数据中心本身就是合理的开发海洋空间资源,能够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④正确。故选C。9.(2023·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123456789下面图1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123456789(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123456789答案 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123456789答案 ①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②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③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123456789答案 ①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轻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②改善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发展;③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④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课时75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1)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2)开发利用方式传统 方式 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新型 方式 ①海域上空的利用如航空航线等;②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包括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③海底资源利用包括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2.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海域上空①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②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海面及水体①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②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3)海底空间①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②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4)海岸带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思考 如何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答案 “海洋空间资源”重点在“空间”二字上,是与“陆地空间”对应的空间资源,涉及海岸、海面、水体、海底等不同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即海洋空间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利用方式 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缺点海洋交通 航空航线、远洋航线、海港码头、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上机场 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 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民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容量大、抗干扰,安全性较强 海洋活动要防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抵抗海水的腐蚀性、海冰的破坏性,因此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缺点海底通信 海底电缆 海底空间海洋生产 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城、海洋牧场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储存 海底仓库、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 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洋娱乐 设施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海底空间海上居住 海上城市 海面及水体、海岸带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途径 影响 具体体现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对陆地空间进行扩展和延伸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为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保障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通过储存陆地上难以储藏或对陆地环境存在威胁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转移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对国 家海 洋国 土安 全的 影响 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 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不同国家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国家间源自海洋空间资源争夺的冲突和摩擦 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不同国家对海洋空间资源的主张出现了重叠,任何一个国家对争议区域的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就会产生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从而影响多个国家的海洋国土安全(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 m,风浪较小(图1)。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组成的人工岛?(图2)。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1)从图2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3分)(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4分)(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8分)[关键信息点拨]?荷兰位于西欧沿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温和多雨,为净化马肯湖提供了清洁的水资源。 ?马肯湖封闭,水浅,湖水流动缓慢,淤积严重,水质差。 ?图文结合,人工岛有从湖底清淤培高形成的高沼泽地,有地势较低的低沼泽地,西侧有低 洼的雨水蓄积区,中高周低的微观地形有利于雨水汇集,形成淡水区;岛上建有可流水的沟渠,还有种植的植物,为生物净化湖水提供了条件。 ?“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可以阻挡盛行风的沙坝应该在上风向,即人工岛群的西侧。 ?水质的净化可以有多种途径:物理净化,即低流速下的粗颗粒物沉积;化学净化,水中离 子结合形成沉淀,或者化学反应中和某些性质;生物净化,水生生物的吸附、吸收,减少水中某些元素的含量。 ?人工岛对湖水的净化,必然依靠岛与湖的水交换,污水流入岛内,经过净化后的优质水返回湖泊。答案 (1)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如图所示。(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地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考向1 通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考查“人地协调观”迪拜杰贝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为“杰贝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1.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C.延长海运线路 D.增加渔业产量2.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商业功能为主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3.杰贝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答案 1.B 2.A 3.D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人工岛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A正确。第3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可能恶化,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D正确。考向2 通过“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烟台期中)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及某海洋牧场景观。据此完成4~5题。4.保障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科学技术C.经济效益 D.环境承载力5.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实现粮食供给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②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③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 ④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4.B 5.C解析 第4题,由材料“现代海洋牧场……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可知,保障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B正确;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但都不是保障因素,A、C、D错误。第5题,由材料“现代海洋牧场……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可知,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②正确;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可以丰富人们的食物来源,从而可以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③正确;不能实现粮食供给多元化,①错误;不能减轻海洋自然灾害,④错误;故选C。课时精练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隶属上海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目前,上海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洋山港四期建设了自动化码头。图1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图2为“东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建设洋山港将有利于( )A.提高上海城市等级B.降低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C.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D.树立国内航运中心的地位2.东海大桥整体呈“S”形走向,主要考虑的是( )①降低车速,利于行车安全 ②降低风浪(潮汐)对桥梁的影响 ③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海底地质条件差,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上海原有港口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洋山港为深水港,建设洋山港是为了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可以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C正确;建设洋山港对提高城市等级作用不大,A错误;因在岛上建港,可能会增加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B错误;洋山港的建设有利于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D错误。第2题,东海大桥整体呈“S”形走向首先是受到海底地质条件的影响,避开地质不稳定的地区,④正确;呈“S”形走向利于减小风浪(潮汐)对桥梁的侵蚀,避免桥梁整体同时受潮头影响,②正确;保障行车安全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大桥呈“S”形走向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故选D。(2023·河南郑州模拟)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开创了“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新局面,为我国能源发展探索出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新模式。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开发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该融合项目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资源丰富 ②粮食供应紧张 ③淡水资源匮乏 ④能源需求量大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4.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融合开发( )A.技术门槛低 B.投资成本低C.能源供应增多 D.生态影响较大5.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以(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B.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C.减少我国能源需求量D.加大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答案 3.C 4.C 5.B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主要是开发能源和海水养殖,广东省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地处沿海,风力资源丰富,①④正确;该融合项目,并不能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广东省淡水资源丰富,②③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相比,融合开发技术门槛高,投资成本高,对生态影响较小,A、B、D错误。除了风电外,还有氢能,能源供应增多,故选C。第5题,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但无法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重,可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B正确;我国能源需求量不会因为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而减少,C错误;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使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增加,可减小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D错误。故选B。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内部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冷凉环境。2021年,中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中西部建立数据中心,承接东部乃至全国范围的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运算任务。同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器安装在海底,通过光缆供电和传输数据)选址三亚南部海域,着力实现“东数海算”。据此完成6~8题。6.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建立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 )A.清洁能源丰富 B.全年气候冷凉C.基础设施完善 D.同类产业集聚7.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 )A.运营能耗较高B.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C.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较快D.对建设技术的要求较高8.实现“东数海算”,能够( )①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②拓展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③为国家信息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④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空间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6.A 7.D 8.C解析 第6题,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丰富,如太阳能、风能等,A正确;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夏季炎热、冬季严寒,B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误;数据中心同类产业集聚能够共用基础设施、能源等,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同类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同类产业集聚不是中西部的突出优势,D错误。第7题,海底能够提供一个冷凉的环境,减少一定的运营能耗,A错误;海底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较为稳定,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小,B错误;在海底进行数据中心建造,技术要求高,建设时间较长,无法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C错误、D正确。第8题,实现“东数海算”意味着在海底建设完善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信息、数据服务;海洋能源开发过程中,能够存储、计算相关的数据,①正确;海底建设数据中心能够拓展生产空间,但其主要以提供数据服务为主,对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作用不明显,②错误;信息通信作为数据中心服务的一种,数据中心建设能为国家信息通信提供安全保障,③正确;数据中心本身就是合理的开发海洋空间资源,能够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④正确。故选C。9.(2023·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面图1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答案 (1)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2)①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②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③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3)①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轻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②改善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发展;③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④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5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课时75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件(61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