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四部分 第三章 课时79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件45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四部分 第三章 课时79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件45张+学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第四部分 第三章 课时79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概况
重要性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现 状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环境标准和国际公约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涵盖范围
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门类
2.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地位
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第九条规定
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禁止侵占和破坏
第二十六条规定
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3.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我国在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积极务实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确保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由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组成。
4.环境保护法规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环境政策体系
最高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三同步”、“三统一”
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八大环境管理制度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基本内涵: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由污染者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费用。
主要措施:排污收费制度,即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作为政绩考核内容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予以监督管理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建立集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源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政府申报排污设施和污染物处理情况
02
03
04
01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其他环境管理的新政策、新举措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主要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等。
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1)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层次
(2)三大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①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政策。在一些具体的建筑工程和区域开发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实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投入上,比起“先污染,后治理”都要有利得多。
②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该政策是对已经发生的污染进行干预管理。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③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突出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只有政府切实把环保工作纳入任期目标和议事日程,强化环境管理,其辖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才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中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及典例
主要措施 典例
保障 资源 领域 国家 安全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可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多处石油储备基地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安全运行多年
保障 环境 领域 国家 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我国及时成功处置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推动 公众 参与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的环保义务
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设立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国家环保部门在网站上公布环境违法举报电话、信箱等
1.三大绿色产业的内容
类型 内容
节能环 保产业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
清洁生 产产业 清洁生产设计 面向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生态设计活动
清洁原料 实现源头削减污染而实施的原料生产、原料替代、原料减量等活动
清洁生产技术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活动
清洁生 产产业 清洁生产装备和产品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装备和产品生产活动,以及改善管理活动和精细管理活动
清洁生产服务 贯穿产业始终的相关咨询、管理等服务活动
清洁能 源产业 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
2.三大绿色产业的联系
1.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向1 通过“环境保护政策”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山东泰安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1~2题。
考向预测
1
2
3
4

命题方向
明确
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包括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②对。
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①错。
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不符合“环境友
好”理念,③错。
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能减少污染,④对。
故选D。
1
2
3
4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2023·山东泰安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1~2题。
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少投入、少产出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
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
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考向2 通过“环境保护政策”考查“综合思维”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3~4题。
命题方向
明确
3.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命题方向
明确
1
2
3
4
碳达峰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转变发展方
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①②错误,③正确。
建立能源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④正确。故选D。
命题方向
明确
4.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实现碳中和主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降碳政策的实施可以使得绿色住宅占比提高;促进汽车环保标准提高;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出现。故选B。
命题方向
明确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程度情况(注: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省区均好于内陆省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指数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区地处内陆,但是其绿色发展指数比辽宁、天津和广东等沿海省区要高,A错;
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
和重庆的绿色发展指数较高,天
津的绿色发展指数较低,B错;
公众满意度波动变化,并非与绿
色发展指数完全呈负相关,C错;
西南三省指云南、贵州和四川,读图可知,三个省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处于中游水平。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程度情况(注: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1~2题。
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其优势主要在于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北京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资源利用不是其优势,①错;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环境治理尤
为重要,②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环境
质量一般,故环境质量指数并不
占优势,③错;
全国都在推行生态保护,并不是北京的优势,④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北京对于环境质量十分重视,治理力度大,见效明显,环境增长质量指数高,⑤正确;
我国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北京居民素质较高,易于实行,⑥正确,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青海海东市强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以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的违法行为。据此完成3~4题。
3.海东市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运用的手段是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东市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是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①对。
有效制止违法行为,运用了法律手段,②对。
材料没有经济处罚、宣传教育信息,不能体现经济手段、环境教育手段,③④错。
青海海东市强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以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的违法行为。据此完成3~4题。
4.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是对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的评价,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排污交易”依据的制度是
A.排污收费 B.污染源限期治理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

11
“排污交易”交易的是排污权,增加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类似于排污收费,故选A。
“排污交易”对污染轻的企业有利,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的企业,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6.“排污交易”对下列企业有利的是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属于经济手段,故选C。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7.“排污交易”是环境保护政策中运用的哪种手段
A.法律 B.教育
C.经济 D.行政

(2023·江苏常州模拟)城市开发边界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定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与不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界线。从管控对象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开发边界。从管控内容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据此完成8~9题。
8.符合城市开发边界特点的是
A.界线模糊而闭合 B.为道路、河流或山脊线
C.内部完全成为建设用地 D.兼具保护与引导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城市开发边界属于行政划分的区域,边界清晰,便于执行,A错。
城市开发边界不一定是道路、河流或山脊线,B错。
城市内部有绿地等其他功能区,不是全都为建设用地,C错。
从管控对象上看,城市开发边界对城市建设有引导功能,从管控内容上看,城市开发边界对生态、农田具有保护功能,D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江苏常州模拟)城市开发边界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定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与不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界线。从管控对象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开发边界。从管控内容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据此完成8~9题。
9.城镇化过程中不断优化城市开发边界,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土地资源供给 B.保障土地集约利用
C.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优化城市开发边界并不等同于扩大土地资源供给,A错。
城市建设过程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是重要目标,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开发边界来进行,B对。
缓解热岛效应需要增加水域或绿地面积,而不是优化城市开发边界,C错。
优化城市开发边界,与产业发展关系不大,D错。故选B。
2017年11月6日~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据此完成10~11题。
10.《巴黎协定》主要是为了应对
A.酸雨污染 B.暴雨洪涝
C.全球变暖 D.气候变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据材料可知,通过的《巴黎协定》旨在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因此可判断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故选C。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7年11月6日~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据此完成10~11题。
11.我国落实《巴黎协定》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A.减缓工业化进程 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
C.全面使用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缓工业化进程影响经济发展,也会缺少资金进行环境治理,不可行,A错误;
降低城市人口比重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行,B错误;
全面使用新能源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也是不现实的,C错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全球变暖,D可行。课时79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1.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概况
项目 内容
重要性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环境标准和国际公约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涵盖范围 涵盖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门类
(2)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地位 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主要 内容 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3)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我国在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积极务实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确保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环境保护法规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由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组成。
2.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1)最高层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第二层次:“三同步”和“三统一”。
(3)第三层次:
三大环境管理政策 八大环境管理制度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谁污染,谁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4)其他环境管理的新政策、新举措
主要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等。
特别提醒 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1)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层次
(2)三大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①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政策。在一些具体的建筑工程和区域开发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实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投入上,比起“先污染,后治理”都要有利得多。
②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该政策是对已经发生的污染进行干预管理。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③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突出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只有政府切实把环保工作纳入任期目标和议事日程,强化环境管理,其辖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才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2.中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及典例
主要措施 典例
保障 资源 领域 国家 安全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可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多处石油储备基地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我国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安全运行多年
保障 环境 领域 国家 安全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我国及时成功处置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推动 公众 参与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的环保义务
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设立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国家环保部门在网站上公布环境违法举报电话、信箱等
拓展延伸
1.三大绿色产业的内容
类型 内容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
清洁生产产业 清洁生产设计 面向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生态设计活动
清洁原料 实现源头削减污染而实施的原料生产、原料替代、原料减量等活动
清洁生产技术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活动
清洁生产装备和产品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装备和产品生产活动,以及改善管理活动和精细管理活动
清洁生产服务 贯穿产业始终的相关咨询、管理等服务活动
清洁能源产业 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
2.三大绿色产业的联系
考向1 通过“环境保护政策”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山东泰安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少投入、少产出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包括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②对。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①错。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不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③错。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能减少污染,④对。故选D。第2题,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
考向2 通过“环境保护政策”考查“综合思维”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3~4题。
3.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碳达峰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①②错误,③正确。建立能源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④正确。故选D。第4题,实现碳中和主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降碳政策的实施可以使得绿色住宅占比提高;促进汽车环保标准提高;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出现。故选B。
课时精练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程度情况(注: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省区均好于内陆省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指数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区地处内陆,但是其绿色发展指数比辽宁、天津和广东等沿海省区要高,A错;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和重庆的绿色发展指数较高,天津的绿色发展指数较低,B错;公众满意度波动变化,并非与绿色发展指数完全呈负相关,C错;西南三省指云南、贵州和四川,读图可知,三个省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处于中游水平。第2题,北京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资源利用不是其优势,①错;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环境治理尤为重要,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环境质量一般,故环境质量指数并不占优势,③错;全国都在推行生态保护,并不是北京的优势,④错;北京对于环境质量十分重视,治理力度大,见效明显,环境增长质量指数高,⑤正确;我国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北京居民素质较高,易于实行,⑥正确,故选B。
青海海东市强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以有效制止建设项目中未审批就建设,未验收就投产的违法行为。据此完成3~4题。
3.海东市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运用的手段是(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海东市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是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①对。有效制止违法行为,运用了法律手段,②对。材料没有经济处罚、宣传教育信息,不能体现经济手段、环境教育手段,③④错。第4题,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是对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的评价,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故选A。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排污交易”依据的制度是(  )
A.排污收费 B.污染源限期治理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
6.“排污交易”对下列企业有利的是(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7.“排污交易”是环境保护政策中运用的哪种手段(  )
A.法律 B.教育
C.经济 D.行政
答案 5.A 6.D 7.C
解析 第5题,“排污交易”交易的是排污权,增加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类似于排污收费,故选A。第6题,“排污交易”对污染轻的企业有利,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的企业,故选D。第7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属于经济手段,故选C。
(2023·江苏常州模拟)城市开发边界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定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与不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界线。从管控对象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开发边界。从管控内容上看,城市开发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据此完成8~9题。
8.符合城市开发边界特点的是(  )
A.界线模糊而闭合
B.为道路、河流或山脊线
C.内部完全成为建设用地
D.兼具保护与引导的功能
9.城镇化过程中不断优化城市开发边界,其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土地资源供给
B.保障土地集约利用
C.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答案 8.D 9.B
解析 第8题,城市开发边界属于行政划分的区域,边界清晰,便于执行,A错。城市开发边界不一定是道路、河流或山脊线,B错。城市内部有绿地等其他功能区,不是全都为建设用地,C错。从管控对象上看,城市开发边界对城市建设有引导功能,从管控内容上看,城市开发边界对生态、农田具有保护功能,D对。第9题,优化城市开发边界并不等同于扩大土地资源供给,A错。城市建设过程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是重要目标,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开发边界来进行,B对。缓解热岛效应需要增加水域或绿地面积,而不是优化城市开发边界,C错。优化城市开发边界,与产业发展关系不大,D错。故选B。
2017年11月6日~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据此完成10~11题。
10.《巴黎协定》主要是为了应对(  )
A.酸雨污染 B.暴雨洪涝
C.全球变暖 D.气候变干
11.我国落实《巴黎协定》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
A.减缓工业化进程
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
C.全面使用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据材料可知,通过的《巴黎协定》旨在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因此可判断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故选C。第11题,减缓工业化进程影响经济发展,也会缺少资金进行环境治理,不可行,A错误;降低城市人口比重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行,B错误;全面使用新能源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也是不现实的,C错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全球变暖,D可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