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3.2 真题专练(课件21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3.2 真题专练(课件21张+学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2讲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真题专练
(2021·6月浙江选考)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1~2题。
1.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
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
锋上东南风
B.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该锋面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
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
2.0千米之间,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2.5千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A错误。
1
2
3
4
5
6
7
8
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主要为偏北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
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上西南风,C错误。
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2021·6月浙江选考)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1~2题。
2.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1
2
3
4
5
6
7
8
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
1
2
3
4
5
6
7
8
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
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
由④图可知,此时乙风向为偏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
(2021·北京地理)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
3.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图示时刻是晚上20时,到次日上午期间该天气形势会东移南下,但移动的空间距离不会太大,甲地依然受高压的影响,多晴朗天气,A错;
乙地由于高压的东移,气压升高,可诱发
部分人群血压升高,B错;
丙地次日上午可能经历冷锋过境,气温下
降,应添加衣物,C对;
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不易出现雾霾,
D错。
8
1
2
3
4
5
6
7
8
(2021·1月浙江选考)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4~5题。
4.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1
2
3
4
5
6
7
8
云带的长期存在说明大气层结稳定,不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大气的运动都很微弱,排除C、D;
紫外线照射对大气运动几乎没有影响,A错;
暖锋的大气结构是暖空气在锋面以上,冷空气在下,按气温看是上热下冷的结构,是逆温,这种结构空气难以对流,大气层结稳定,云带才得以较长时间的存在,选B。
1
2
3
4
5
6
7
8
(2021·1月浙江选考)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右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4~5题。
5.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根据等压线可知,甲附近存在锋面气旋,甲在暖气团一侧,暖气团在锋面之上。甲西侧为南下冷锋,东侧为北上暖锋,故选C。
8
1
2
3
4
5
6
7
8
在四地分别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吹偏西风,②地吹偏北风,③地吹偏南风,④地吹偏北风,选C。
(2020·江苏地理)如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①地等压线密集,且气压四周高、中间低,为势力较强的气旋所控制,易带来大量的降水,选A。
(2020·江苏地理)如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7.此时①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1
2
3
4
5
6
7
8
8.(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如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
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8.(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如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
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1
2
3
4
5
6
7
8
8.(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如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
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1
2
3
4
5
6
7
8
答案 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真题专练
(2021·6月浙江选考)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1~2题。
1.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2.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该锋面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2.0千米之间,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2.5千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主要为偏北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上西南风,C错误。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可知,此时乙风向为偏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
(2021·北京地理)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
3.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 C
解析 图示时刻是晚上20时,到次日上午期间该天气形势会东移南下,但移动的空间距离不会太大,甲地依然受高压的影响,多晴朗天气,A错;乙地由于高压的东移,气压升高,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B错;丙地次日上午可能经历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应添加衣物,C对;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不易出现雾霾, D错。
(2021·1月浙江选考)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4~5题。
4.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5.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云带的长期存在说明大气层结稳定,不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大气的运动都很微弱,排除C、D;紫外线照射对大气运动几乎没有影响,A错;暖锋的大气结构是暖空气在锋面以上,冷空气在下,按气温看是上热下冷的结构,是逆温,这种结构空气难以对流,大气层结稳定,云带才得以较长时间的存在,选B。第5题,根据等压线可知,甲附近存在锋面气旋,甲在暖气团一侧,暖气团在锋面之上。甲西侧为南下冷锋,东侧为北上暖锋,故选C。
(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在四地分别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吹偏西风,②地吹偏北风,③地吹偏南风,④地吹偏北风,选C。第7题,①地等压线密集,且气压四周高、中间低,为势力较强的气旋所控制,易带来大量的降水,选A。
8.(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