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讲 课时26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大洋中脊)、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岩层变形变位上升冷却喷出地下高温高压对地表的影响:奠定地表形态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大陆漂移学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大陆漂移学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5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岩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且岩石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海底扩张学说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板块构造学说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碰撞)生长边界(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脉裂谷、海洋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形成有重大影响。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那海沟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红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岭东非大裂谷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位于欧亚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发育为海洋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并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属于小板块张裂而成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地中海与红海,同样是海,成因不同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海底山脉”或“大洋中脊”。大西洋海岭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海沟岛弧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科迪勒拉山系海沟海岸山脉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运动与地貌生长边界生长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岭或断层,板块相背运动,会发生张裂,板块间距离会加大,如红海面积会变大,大西洋面积在扩大。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处的主要构造带有海沟或造山带,板块相向运动,会发生碰撞,板块间距离会变小,如地中海的面积在变小,喜马拉雅山在增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4.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概念:①裂隙式喷发的火山②中心式喷发的火山4.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2)火山喷发的类型: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类型 形成的地貌 实例裂隙式 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中心式 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积水成湖 长白山天池①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跃②休眠火山③死火山很久没有喷发了完全不会再喷发了富士山长白山天池山西大同火山群根据活动情况分类(2022·6月浙江选考)如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真题研析命题方向明确关键信息点拨答案 1.______ 2.______DC?图示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消亡边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 板块和大陆板块 而形成。美洲碰撞大洋命题方向明确第1题,图示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第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1 通过“板块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考向预测√命题方向明确1234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F处地壳运动不一定较E处活跃;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板块消亡边界和陆地,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和海洋,结合四个选项分析,甲板块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考向2 通过“板块运动”考查“综合思维”(2023·河北保定月考)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右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3.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命题方向明确1234读图可知,火山锋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处,且向加勒比板块方向运动。大西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加勒比板块属于大陆板块部分,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由材料可知,火山锋有三个,中间有停滞。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B正确。命题方向明确1234(2023·河北保定月考)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右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4.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命题方向明确1234火山锋的存在,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因此会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长度增加,宽度变小,长宽比增大,②③正确;面积不一定缩小,海岸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且板块抬升中岛屿没有断裂,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①④错误。故选C。命题方向明确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23456789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板块为美洲板块;②板块为印度洋板块;③板块为太平洋板块;④板块为欧亚板块。故选B。√123456789如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A.东非大裂谷 B.夏威夷群岛C.喜马拉雅山脉 D.大西洋中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故选C。√(2023·安徽宿州模拟)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下面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123456789√1234567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因内力抬升出露于地表,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1中景观,C正确。89123456789(2023·安徽宿州模拟)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下面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4.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A.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123456789图2中岛屿为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些岛屿主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板块向西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B正确。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大规模喷发。如图为“汤加火山附近地区地质状况图”。完成5~6题。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之间海域深度大于②③之间B.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③之间C.①处海域多岩浆岩,②处多石灰岩D.①处海域的板块密度高于③处海域123456789√1234567读图,②处地貌为海沟,①位于印度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①②之间海域深度应该小于②③之间海域深度,A错误;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③之间,B正确;②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岩浆活动频繁,多岩浆岩,C错误;891234567地壳上层为密度较小的硅铝层,下层为密度较大的硅镁层,硅镁层是连续的,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则表现缺失、非常罕见,因此全部为海洋板块的③(太平洋板块)其密度高于①处海域的板块密度,D错误。89123456789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大规模喷发。如图为“汤加火山附近地区地质状况图”。完成5~6题。6.下列各图符合①③之间板块构造图的是A.a B.b C.c D.d√123456789读图,②处地貌为海沟,①位于印度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因此符合①③之间板块构造图的是图a;图b表示的是海岸山脉的形成;图c表示的是大陆裂谷的形成;图d表示的是海岭的形成。故选A。(2023·江苏南通模拟)华南大陆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如图为“华南大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7.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A.裂谷 B.山脉C.海岭 D.海沟123456789√123456789读图可知,图中构造应力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①处位于华北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的高原,①处可能形成山脉,B正确。裂谷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岭位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A、C错误。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D错误。123456789(2023·江苏南通模拟)华南大陆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如图为“华南大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8.如果构造应力方向不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古特提斯洋规模扩大B.造山带将逐渐消亡C.华南地块的海拔将持续下降D.华南地块内部形成以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12345678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构造应力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若方向不变,羌塘-印支地块将向东北方向移动,古特提斯洋的面积逐渐缩小,造山带逐渐出现,华南地块的海拔逐渐抬升,华南地块的内部受挤压将形成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故选D。123456789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喀里多尼亚岛静躺在无垠的碧绿海水之中,是太平洋众多岛屿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岛屿。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岛上平地较少,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如图示意新喀里多尼亚岛位置与山脉分布。(1)推测新喀里多尼亚岛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 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使地壳隆起形成岛屿。123456789(2)阐释新喀里多尼亚岛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岛屿的自然条件。(8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喀里多尼亚岛静躺在无垠的碧绿海水之中,是太平洋众多岛屿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岛屿。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岛上平地较少,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如图示意新喀里多尼亚岛位置与山脉分布。123456789答案 地处南回归线以北,终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多火山喷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形复杂,因地势、地形、坡向的不同,小尺度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最高海拔超过1 600米,光、热、水随海拔升高出现垂直分异,为不同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因而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的岛屿。课时26 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 表现 影响内力作用 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 主要是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使地表趋于平坦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个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③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大裂谷。特别提醒 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位于欧亚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4.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概念: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喷出地表。(2)火山喷发的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类型 形成的地貌 实例裂隙式喷发 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中心式喷发 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积水成湖 长白山天池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 张裂 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升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关键信息点拨]?图示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图示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第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考向1 通过“板块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新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F处地壳运动不一定较E处活跃;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板块消亡边界和陆地,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和海洋,结合四个选项分析,甲板块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考向2 通过“板块运动”考查“综合思维”(2023·河北保定月考)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3.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 )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4.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火山锋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处,且向加勒比板块方向运动。大西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加勒比板块属于大陆板块部分,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由材料可知,火山锋有三个,中间有停滞。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B正确。第4题,火山锋的存在,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因此会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长度增加,宽度变小,长宽比增大,②③正确;面积不一定缩小,海岸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且板块抬升中岛屿没有断裂,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①④错误。故选C。课时精练下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 )A.东非大裂谷 B.夏威夷群岛C.喜马拉雅山脉 D.大西洋中脊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板块为美洲板块;②板块为印度洋板块;③板块为太平洋板块;④板块为欧亚板块。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故选C。(2023·安徽宿州模拟)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下面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 )A.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流水溶蚀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浪侵蚀D.岩浆侵入—海浪侵蚀—内力抬升4.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A.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D.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答案 3.C 4.B解析 第3题,石灰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先固结成岩,因内力抬升出露于地表,后经外力作用尤其是海浪侵蚀作用最终形成图1中景观,C正确。第4题,图2中岛屿为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些岛屿主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侧板块向西北移动,北侧板块向东南移动,B正确。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大规模喷发。下图为“汤加火山附近地区地质状况图”。完成5~6题。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之间海域深度大于②③之间B.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③之间C.①处海域多岩浆岩,②处多石灰岩D.①处海域的板块密度高于③处海域6.下列各图符合①③之间板块构造图的是( )A.a B.bC.c D.d答案 5.B 6.A解析 第5题,读图,②处地貌为海沟,①位于印度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①②之间海域深度应该小于②③之间海域深度,A错误;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③之间,B正确;②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岩浆活动频繁,多岩浆岩,C错误;地壳上层为密度较小的硅铝层,下层为密度较大的硅镁层,硅镁层是连续的,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则表现缺失、非常罕见,因此全部为海洋板块的③(太平洋板块)其密度高于①处海域的板块密度,D错误。第6题,读图,②处地貌为海沟,①位于印度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因此符合①③之间板块构造图的是图a;图b表示的是海岸山脉的形成;图c表示的是大陆裂谷的形成;图d表示的是海岭的形成。故选A。(2023·江苏南通模拟)华南大陆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下图为“华南大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7.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 )A.裂谷 B.山脉C.海岭 D.海沟8.如果构造应力方向不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古特提斯洋规模扩大B.造山带将逐渐消亡C.华南地块的海拔将持续下降D.华南地块内部形成以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答案 7.B 8.D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构造应力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①处位于华北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的高原,①处可能形成山脉,B正确。裂谷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岭位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A、C错误。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D错误。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构造应力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若方向不变,羌塘-印支地块将向东北方向移动,古特提斯洋的面积逐渐缩小,造山带逐渐出现,华南地块的海拔逐渐抬升,华南地块的内部受挤压将形成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故选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喀里多尼亚岛静躺在无垠的碧绿海水之中,是太平洋众多岛屿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岛屿。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岛上平地较少,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下图示意新喀里多尼亚岛位置与山脉分布。(1)推测新喀里多尼亚岛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2)阐释新喀里多尼亚岛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岛屿的自然条件。(8分)答案 (1)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使地壳隆起形成岛屿。(2)地处南回归线以北,终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多火山喷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形复杂,因地势、地形、坡向的不同,小尺度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最高海拔超过1 600米,光、热、水随海拔升高出现垂直分异,为不同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因而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的岛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课时26 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课时26 板块运动与火山活动 课件(53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