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1讲真题专练第五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021·北京地理)读下图,回答1~2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123456789101112131415(2021·北京地理)读下图,回答1~2题。2.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为:①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被侵入的围岩被高温的岩浆加热形成变质岩(丁图);②地壳抬升,由于外力侵蚀,部分花岗岩出露地表(乙图、丙图);因侵蚀程度有差异,变质岩的剩余厚度产生了厚薄的差异,乙图的变质岩比丙图的厚,故乙图在前、丙图在后,顺序为乙到丙;③断层把岩浆岩、变质岩切断,左侧岩层下沉,最后经过外力作用在低洼处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甲图)。故第1题选D,第2题选C。1415(2021·6月浙江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3~4题。3.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A.生长边界 海岭B.消亡边界 海沟C.消亡边界 海岭D.生长边界 海沟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属于生长边界,其海底宏观地形为海岭,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2021·6月浙江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3~4题。4.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影响全球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仅仅是低地岛国最忧虑的问题,①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加剧,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低地岛国被淹没的风险加大,③④正确。故选D。1415(2021·天津地理)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5.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123456789101112131415√砂岩、页岩、石灰岩、黄土均为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而言下老上新。读图可知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为①④③②,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2021·天津地理)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6.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123456789101112131415岩溶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读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水热条件较差,溶蚀作用较弱,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所以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A正确。(2020·全国文综Ⅲ)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灰岩、页岩、粉砂岩→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据此①②③④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④①②③。√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0·全国文综Ⅲ)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12345678910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更为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也是起伏不平的,图中呈现的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说明当时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较弱,地壳运动稳定,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覆的砂砾石层。111213141512345678910(2020·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 B.②C.③ D.④111213√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流水的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图中四处只有①河谷地区有石灰岩分布,选A。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0·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10.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图中侵蚀面、砂砾岩和砂岩、花岗岩没有受到断层影响,说明均形成于断层之后,故A、B错误,D正确;现代河谷没有沿断层发育,C错。12345678910111213(2020·北京地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415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最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2020·北京地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2.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12345678910111213(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3~14题。1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1415√12345678910111213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3~14题。1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 D.第四系√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1234567891011121315.(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415(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答案 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123456789101112131415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1234567891011121315.(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415(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答案 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123456789101112131415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1234567891011121315.(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415(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答案 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1234567891011121315.(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415(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 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123456789101112131415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积形成沙金。真题专练(2021·北京地理)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2.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D 2.C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为:①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被侵入的围岩被高温的岩浆加热形成变质岩(丁图);②地壳抬升,由于外力侵蚀,部分花岗岩出露地表(乙图、丙图);因侵蚀程度有差异,变质岩的剩余厚度产生了厚薄的差异,乙图的变质岩比丙图的厚,故乙图在前、丙图在后,顺序为乙到丙;③断层把岩浆岩、变质岩切断,左侧岩层下沉,最后经过外力作用在低洼处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甲图)。故第1题选D,第2题选C。(2021·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3~4题。3.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A.生长边界 海岭 B.消亡边界 海沟C.消亡边界 海岭 D.生长边界 海沟4.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 3.A 4.D解析 第3题,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属于生长边界,其海底宏观地形为海岭,故选A。第4题,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影响全球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仅仅是低地岛国最忧虑的问题,①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加剧,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低地岛国被淹没的风险加大,③④正确。故选D。(2021·天津地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5.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6.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答案 5.D 6.A解析 第5题,砂岩、页岩、石灰岩、黄土均为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而言下老上新。读图可知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为①④③②,选D。第6题,岩溶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读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水热条件较差,溶蚀作用较弱,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所以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A正确。(2020·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 7.D 8.C解析 第7题,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灰岩、页岩、粉砂岩→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据此①②③④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④①②③。第8题,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更为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也是起伏不平的,图中呈现的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说明当时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较弱,地壳运动稳定,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覆的砂砾石层。(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 9.A 10.D解析 第9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流水的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图中四处只有①河谷地区有石灰岩分布,选A。第10题,图中侵蚀面、砂砾岩和砂岩、花岗岩没有受到断层影响,说明均形成于断层之后,故A、B错误,D正确;现代河谷没有沿断层发育,C错。(2020·北京地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 11.C 12.A解析 第11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最可能发掘出化石,C正确。第12题,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3~14题。1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1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答案 13.A 14.A解析 第13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第14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15.(2020·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4)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积形成沙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真题专练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湘教版)第一部分 5.1 真题专练 课件(29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