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学会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比较联言判断、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之间的区别。【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逻辑与思维》第五课第三框“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学习本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复合判断,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前两框基础上,本框主要介绍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下设四目:第一目“复合判断及其种类”,阐述了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和复合判断的含义,阐明了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区分了复合判断的种类等。第二目“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阐述了联言判断的含义,阐明了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列举了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揭示了联言判断真假的特征,阐述了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第三目“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阐述了选言判断的含义,阐明了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列举了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区分了两种选言判断,揭示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真假的特征,阐述了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第四目“正确运用假言判断”阐述了假言判断的含义,阐明了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区分了三种假言判断,阐述了三种假言判断的含义,揭示了假言判断真假的特征,阐明了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明确了正确运用判断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理解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2.明确联言判断、假言判断的性质。3.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4.辨析与评价:评价判断的性质。【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判断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教学重点】了解运用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的必要性,性质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十么是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教学难点】了解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含义、逻辑结构、种类,联言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教学方法】:正确理解联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之一,现在的债务达到了惊人的23万亿美元,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高达4889亿美元,这使得国家的财政负担非常沉重。如果美国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那么就会发生债务违约,这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多名经济专家警告美债违约风险,美国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做出了判断。这节课我们就从经济专家对美债违约风险的判断中把握怎样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总议题:怎样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从经济专家对美债违约风险的判断中把握议题1:正理解复合判断内涵议题2:如何区分联言判断的真假议题3:如何明辨选言判断的意义议题4:怎样正确引用假言判断来辨别第一幕:复合判断及其种类议题一:正理解复合判断内涵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美国债务违约》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下列判断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美国两党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是重大分歧仍然存在。如果不提高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就会出现债务违约。如果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美国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将引发市场恐慌。美国政府不仅无法再继续发行新的国债,而且还会无力偿还已经到期的国债到6月5日,美国要么违约,要么不违约。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3、 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第二幕:正确运用联言判断议题二:如何区分联言判断的真假议学情境二: 材料分析甲:长期债务违约不仅会损失大量工作岗位,而且还会使股价大幅上涨。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长期债务违约会损失大量工作岗位我不反对,但说会使股价大幅上涨就不对了。甲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长期债务违约会损失大量工作岗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甲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学生回答: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的含义及结构(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3、经常用来连接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虽然……但是……”“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而”“而”“且”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这件毛衣物美价廉。4、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例:一名窃贼因盗窃被抓,他向警察狡辩道:“虽然我没有偷东西,但我还是愿意赔偿失主损失!”5、联言判断的判断真值表:【特别提醒】联言判断不仅要求联言支同真,而且要求联言支之间有联系,不能割裂,否则,就无实际意义。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虽然都真,但是该联言判断没有什么真实有效性,即没有实际意义。6、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第三幕: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议题三:如何明辨选言判断的意义议学情境三:材料分析甲:到6月5日,美国或者违约,或者不违约。乙:你这样说不对。应该是到6月5日,美国要么违约,要么不违约。甲反驳说:这有什么区别呀,不是一回事吗?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甲乙两所说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的含义及组成(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2 、选言判断的种类 :(1)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 :(1)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表 :(1)相容选言的判断:例:或者是猫干的,或者是狗干的。 (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例:要么是猫干的,要么是狗干的。【知识整合】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5、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6、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第四幕: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议题四:怎样正确引用假言判断来辨别议学情境四:材料下面判断如果我国长期债务违约,就会损失大量工作岗位,股价也会大幅下跌。议学问题:这个判断是哪种类型的判断?分析其组成结构?我国并没有债务违约,这个判断是真判断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尽管我国没有真的债务违约,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这告诉我们,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的。议学小结: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假言判断的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假言判断的组成:3、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①“如果……那么……” “假使……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②“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③“……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假言判断的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①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②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例: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的。充分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②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例: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必然会出现“没有选举权”的情况。“年满十八周岁”是“有选举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某种情况。②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例:①如果一种理论是真理,那么它经得起实践检验;并且只有它是真理,它才经得起实践检验。②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充分必要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2)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7、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