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目标设定1.了解农业生产的含义及特点。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学会区位选择。3.掌握农业布局的要求,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的生产特点。自学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含义: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④地形:(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③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思考] 2019年下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促进了农业养殖规模的扩大,这反映了何种因素的影响?提示:市场因素。二、农业布局1.含义: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2.要求:3.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4.[思考]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什么农业?提示:适宜发展林果业。互学 展学(1)制约新疆种植业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2)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3)无土栽培说明农业种植可以没有土壤。( )(4)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不会改变的。( )2.连线将下列典型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其主导的影响因素正确连线。教学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问题探究]问题1 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提示:荔枝属于热带水果,北方的热量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的热量。问题2 如今到了荔枝成熟时节,我国北方市民可以很快就购买到新鲜的荔枝,由此促进了南方荔枝种植规模的扩大,这说明了哪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示:市场因素、交通运输及冷藏保鲜技术因素。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其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水源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农业的区位分析(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和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 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长绒棉 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地形城市郊区发展的乳牛、蔬菜、花卉基地 市场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技术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A.①③ B.③④C.①⑥ D.②⑤(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气候 B.土壤C.市场需求 D.政策[解析] 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第(2)题,最终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是市场需求。[答案] (1)C (2)C探究二 农业布局早春和煦的阳光下,沉寂了一个冬天的东北大地正渐渐醒来,在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吉林省榆树市,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早些,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日光温室内,苗木正绿、草莓正红,外面还有几分春寒料峭,温室中的农民们却已是汗流浃背,正在辛勤地劳作着,鲜红、碧绿的农产品从他们的温室大棚中走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百姓的餐桌,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中市民的菜篮子。[问题探究]问题1 吉林省榆树市曾号称“天下粮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提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条件适宜,人均耕地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在国家重点扶持下成了商品粮基地。问题2 如今的榆树市又成了全国的蔬菜基地,促使其农业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1.科学的区位选择,形成合理的农业布局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是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具体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1)从宏观角度分析农业区位选择①根据局地的地形和气候等要素分析适宜发展的农业,见下图。②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如水稻适宜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棉花适宜种植在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地区。③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进行区位选择,主要从市场需求量、交通、国家政策、科技等方面分析。(2)从微观角度分析农业区位选择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地价 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畜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故乳畜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2.合理的农业布局形成持续发展的农业地域农业地域的形成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