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导写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导写及范文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写到:你们在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材料来源于202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重点提到了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然后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写作显然要抓抓住两点:第一是“吃苦”精神,第二是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就是说青年人要有扎根振兴乡村的志向。
走向农村,心系家国,躬身实践,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经风雨、见世面,开阔眼界、增长本领的生动课堂。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厚植爱农情怀、主动“自找苦吃”,用汗水和智慧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名句素材】
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礼记·学记》
5、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凯勒
6、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吴承恩
7、吃苦的人永不吃亏。——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8、自苦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9、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
10、要从小把自己锻炼得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不要娇滴滴的,到大自然里去远走高攀吧。 ——恩里科·费米
11、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12、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盖叫天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 韩愈
14、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优秀范文】
1.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新时代领路人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并对新时代青年提出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殷切期望。
新时代领路人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学子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行动予以充分肯定,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不仅是对奋战在乡村振兴天地里广大青年的巨大鼓舞,也激励着各条战线的新时代青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青春在新征程上焕发绚丽的光彩。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的时代,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领路人曾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等经典名句为青年加油鼓劲。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握机遇,勇挑重担,不怕苦、不畏难,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火热的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精气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乡村振兴提供的广阔舞台成就青年。近年来,从志愿者到大学毕业生,从青年能人到青年企业家,一大批青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注入了新鲜活力。新征程上,“三农”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书本知识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要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以实际行动助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发挥专业特长,依托当地产业和自然禀赋,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领路人对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回信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展现青春作为,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把个人理想和梦想主动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练就过硬本领,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学习紧迫感,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快速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时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让我们牢记领袖嘱托,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晓知乡土苦 志向乡土行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了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深情的告白依然在耳;“青年人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习主席的殷殷嘱托激荡于心,我辈青年应昂扬精神,在最热爱的乡土奉献青春,以苦为甘,织就人生、祖国的美好未来。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中,乡土的脚步显得缓慢,无论在物质、交通方面还是教育、思想层面都无法与都市相比。这种乡土之苦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面对万物新奇的窘态;是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乡下孩子识字慢、乡下人不知如何躲车的尴尬;也是袁隆平风尘仆仆,草帽下黝黑的脸庞和在泥泞的田间踩出的一行行脚印。可是这种苦,绝对不是乡土与都市的阻隔,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教师主动请缨,到贫困山区支教,政府支持医疗团队下乡、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土从来没有被遗忘。明知乡土苦,偏向乡土行,你我青春的热血就应挥洒在艰难的远方。
到乡土中国的深处自找苦吃,是对自我的历练,也是对祖国的承诺。乡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脉,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远离都是暂时的,远离是为了以自己所学,助乡土新生。当我们不再贪念城市的安逸,当我们认为乡土之苦就应该由我们来扛,我们青春的词典就翻向了成长,也是我们对祖国培养的深情回馈。江苏双湾村的吴毓洲正是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到乡土扎根六年,不顾满身伤病带百姓开辟致富之路;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路上冲锋在前,无畏骄阳、暴雨,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百姓的苦难,用生命书写着对乡土的热爱;另外,种一辈子粮的徐淙祥,卖了婚房种新田的杨宁等,无一不是在乡土深处自找苦吃的典范,他们在磨砺自我的同时,为国家分忧,成为我们精神的航标。
我们的先人从乡土中走来,我辈青年理应情系乡土,自找苦吃,变苦为甘。青年的模样就是祖国未来的模样,当前某些年轻人在职业规划中删除乡土,拈轻怕重,涌往繁华安逸地,我们应摒弃之;有人说,选择在城市里艰难的地方工作何尝不是有志青年所应为呢?确实,城市之苦和乡土之苦没有高低之分,但敢于主动到偏远贫苦之地去,更能体现我辈青年的魄力,越是艰难越向前恰恰彰显我们的自信。号角已经吹响,莫迟疑,先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然后迈出笃实的步伐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荒芜的土地上用智慧写下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诗行。
乡土情深,寻苦担苦,变苦为甘,我们且行且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