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7.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课题 7.9.2《法律保障生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理解法治的本质,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责任意识:(1)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一生相伴,法律时刻在保护着我们。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 法律保障生活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89-9994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2、作用是什么?3、法律的含义是什么?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5、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法律的特征探究一:运用经验 探究二:知识探究法律、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点拨: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探究三:名言探究 探究四:探究分享探究五:知识拓展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点拨:①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②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③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探究六:播放视频《北京立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 视频说明了什么?点拨:①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23年5月26日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从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条例将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一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且贯穿通篇。探究七: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②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律的产生,体会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产生方式的不同,更好的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探究八:知识探究 法律的特征(1)点拨: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③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探究九:探究分享 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点拨:①校园暴力频频发生,我国还没有专门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需要加强立法。②各类虐待小动物的事件频发,我国还没有保护普通动物(小动物)的法律,需要加强立法。探究十:相关链接探究十一:知识探究法律的特征(2)点拨: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③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探究十二:播放视频《习近平:反腐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视频说明了什么?点拨: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②党的二十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组反腐“大数据”引人注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③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十三:知识探究法律的特征(3)点拨: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探究十四:知识探究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点拨:①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十五:知识归纳法律的特征点拨:(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二) 法律的作用探究一:探究分享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点拨:这一观点错误。①尽管道德和法律都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但道德不具有强制性,道德不能纠正所有的不正确行为。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有助于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探究二:知识探究法律的作用一点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探究三:名言探究探究四:知识探究法律的作用二点拨: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①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指引作用)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评判作用)探究五:探究分享(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点拨:(1)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①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②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体现在各个方面:①平时买东西遇到欺诈,可以到有关部门举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遇到意外伤害,依靠法律获得救助;③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探究六:播放视频《盘踞武汉多年的“黑老大”黄大发落网》 法律的作用三点拨:①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强制作用) ③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探究七:知识拓展法律的其他规范作用点拨:①告示作用:法律以成文的形式向整个社会传达人们可能或必须如何行为的信息。②预测作用: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进而根据这种预知来做出行动安排和计划。③教育作用:法律把国家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渗透或内化于人们的心中;法律的实施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影响。探究八:知识归纳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点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