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 必修四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学案微专题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体系建构核心整合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常用原理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②③有时合并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考察,优化组合;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点整理:(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既及方法论(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既及方法论3.误区警示(1)联系是普遍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不能认为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4)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5)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不能认为稳定的联系不存在。微专题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体系建构核心整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常用原理方法论(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6)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重点整理(1)事物发展的状态(形式)原理及方法论(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3.误区警示(1)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一定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2)不能说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3)不能说只有数量增减才能引起质变。数量增减、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都能引起质变(4)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不能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就认为量变更重要。(5)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6)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7)量变是渐进性、连续性的;质变是飞跃性和间断性的。巩固训练1.2023年1月12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投资及创新展望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正由数字经济大国坚定地向数字经济强国迈进。数字经济给我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了强大动能。但是,在数字经济向完全智能化、数字方向发展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地会跟传统行业产生碰撞或结合,引发一些潜在的问题。像外卖系统和外卖员的关系,外卖员过多依赖系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人工调配有时候也消除不了恶劣天气下系统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要求我们(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善于把握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把抓住主要矛盾作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安徽·统考一模)某市探索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39%,并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推动生态富民产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紫灵芝、金花茶、黄花远志、铁皮石斛等区域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森林旅游、花卉产业、林产工业等不断发展壮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联系的观点看,这反映出(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导致人的实践具有多样性③人为事物联系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④人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人类实践为纽带和桥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福建·校联考二模)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考虑多种要素的协调统合,建立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协商和执行方面的交流沟通。各部门应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这表明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要( )①运用全面的观点,统筹科技攻关体系中各个要素②立足科创的关键部分,把科技发展目标落到实处③在分析和综合的对立中,推动完善科技攻关体系④科学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协调统筹发挥合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一论断基于(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历史、现实、未来之间不可分割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③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统一性体现出来的④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河北保定高三一模)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就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的可靠保证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坚持运用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④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从引进时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千米、38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生质变意味着发展 ④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上述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历史过程④质变为新质基础上新的量变开辟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边漫画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发展 ②要坚持久久为功,重视量变的作用③要进行科学规划,隔断不利的联系 ④要重视实践,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的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发烧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也较重。而普通感冒大多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疼等,一般一周内就能自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④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总是“金句”频出,既充满温情、催人奋进,又蕴含哲理。下列选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上下同欲者胜”——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形成合力②“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③“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新出现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例如在内容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知行合一;共产主义目标与大同社会理想相融相通。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探索中积累了一系列认识成果。例如,毛泽东同志将班固《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进行创造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德不孤,必有邻”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等,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有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兼容,今天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文化的中断。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对此观点加以批驳。(10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辽宁鞍山·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2021年2月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新的起点的开始。有人说:“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就意味着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对其进行评析。微专题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体系构建核心整合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常用原理方法论(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重点整理(1)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3.误区警示(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同一性(统一)是相对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2)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二者不可颠倒。(4)不能认为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5)不能认为解决矛盾就是消除矛盾。(6)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区分。巩固训练1.一提到蟑螂,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强悍的繁殖力和身上那数不清的细菌、寄生虫,可以说蟑螂浑身上下都是雷点。尽管如此,蟑螂也并非一无是处。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将蟑螂入药治疗血瘀症,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可以从蟑螂身上提取多元醇类和粘糖氨酸等活性物质,可以促进伤口生长和恢复,用来治疗溃疡和外部创伤。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为斗争性所制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古老的诗词典籍中,祖先们对万物色彩的感知,往往能让现代人惊叹,如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凝而暮山紫,就是在黄昏的时刻,诗人观察到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的交织,薄薄的一层紫雾罩住了暮山,暮山见我,我见天地万物。据此,诗词典籍中的传统色( )①蕴藏着中国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的美学观②是天地万物的具象与古人心灵意象的辩证统一③体现了不同色彩之间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④体现了山水烟雾的相互对立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时光流转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的2022年新年贺词,温暖而明亮。“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力,‘致广大而尽精微’。”上述论断中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量变引起了质变,要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③矛盾使事物的两个属性实现了转化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创造条件实现矛盾双方的贯通,推动事物的发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任何一种字音发于喉舌唇齿之间,往往都有学问。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尊重大众习惯,有的语言发音也会出现变化。因此,汉字正音,必须严肃,要尊古,还要从众。要正本清源,但是不能流俗,更不能迁就。这启示我们( )①要传承好汉字文化,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尊古复古,传承好汉字文化③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把尊重大众习惯放在第一位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传承好文化基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面对齐聚一堂的京津冀负责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部分服从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②个性决定共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在碳排放的全链条全环节中,绿色低碳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源头上,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关键技术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应用向新能源转换;碳排放过程中,低碳技术、低碳工艺对工业流程的再造和提升将大大地降低碳排放量;碳排放后,碳捕获等负碳技术的应用成为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关键。这启示人们( )①促进矛盾双方转化,推动事物向有利方向发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承认矛盾普遍性,抓住事物内在有差别的同一④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好不同事物的发展趋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河北沧州高三一模)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局添彩。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要立足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②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③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是北半球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是,黑土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打赢黑土地“保卫战”势在必行。一方面,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要做好配套举措,动员最广泛的力量把黑土地保护好。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①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的扬弃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绝对性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互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 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 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 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成 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 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有着系统的知 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 和、礼、敬的价值观,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而茶人在一起,就是茶和天下。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阐述该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8分)12.“哐当哐当……呜……”绿皮火车缓缓停下,车门被打开,有人扛着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着一箩筐花椒,一个个登上火车,车厢里,还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鸡、活猪等。在“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时速越来越快的高铁时代,我国仍然运行着81对“慢火车”。“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每站必停、票价低廉的公益性旅客列车。在大凉山,它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在秦岭山区,它是上学的“校车”;在东北百里无人的林区,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还是沿线地区群众的“致富车”。在“快”的步伐中,也需要“慢”的脚步。“慢火车”正满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行于崇山峻岭中。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2023年经济工作要着眼全国经济发展全局,持续优化政策组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巩固训练一参考答案:1-5 ABBBD 6-10BCBCA11.①联系具有客观性(2分),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分)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在民本思想、实践观、大同社会理想等内容上都具有一致性,二者可以兼容。(2分)③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分);另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特色,从中汲取思想滋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今天的中国道路并非中华文化的中断。(2分)12.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发展的飞跃,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标志着新的起点的开始。除了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还有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巩固训练二参考答案1—5AADCA 6——10 AADAA1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分)②人与自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人离不开自然,人在草木间;(2分)③人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茶和天下。(2分)1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慢火车”的开行是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所处阶段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②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慢火车”的开行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3.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政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