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学期5月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学期5月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语 文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 试 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 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 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 出 每小 题答案后,用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 涂黑。 如 需 改 动 ,用 橡皮 擦干净后,再 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 案写 在答 题卡上,写 在 本试 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 文阅 读(35 分)
    (一)现代 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题。
    材料一:
    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 要 开门 搞研究。 对人 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 们应该吸收借 鉴,但不能 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 果当 成“唯一 准则”, 不 能企 图用 一种 模式 来改 造 整 个 世 界 ,否 则就 容易 滑入机械论的泥坑。 一些 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 一 定地 域和历史 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 如 果硬 要把它们 套 在 各 国 各 民 族 头 上,用 它们 来 对 人 类 生 活 进 行 格 式 化 ,并 以此 为裁 判,那就是 荒谬的了。 对国 外的理论、概念 、话语 、方法 ,要 有 分析、有鉴 别,适 用的就拿来用,不 适用的就不要 生搬硬套。 哲学 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 是 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 同 学科 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对一 切有益的知识体系 和研究方 法,我们都 要研究借鉴,不能采 取不加分析、一概 排 斥的 态度。 马 克思 、恩格 斯 在 建 立 自 己 理 论 体 系 的 过 程 中 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 对现 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 用的模型推演、数量 分 析 等 有 效手段,我们也 可以用,而 且 应该 好好用。 需要 注意的是,在 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 要失 去了科学判断力。 马克 思写的《资本 论 》、列宁写的 《帝 国 主义 论 》、毛泽东 同 志 写 的 系 列 农 村 调 查 报 告 等 著 作,都运用 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 解决 中国的问题,提 出 解决 人类 问题的中国方案,要 坚 持中 国人 的世界观、方法 论。 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 此为准绳,那 就没有独创性可 言了。 如果 用国外的方法得出与国外 同样 的 结 论 ,那 也就 没有独创性可言 了 。 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 研 究 成 果,就要从 我国实际出发,坚 持 实践 的观点、历史 的 观点 、辩证 的 观点、发展 的 观点 ,在实践 中认识真理、检验 真 理、发展 真理 。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 社会 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8 页 )
    材料二:
    当代考古学理论众多,我们首 先 遇到 的问 题是 如 何 处 理 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 考古学 是通 过 研 究 考 古 材 料 (物)来 了解 古代社会(人 )的 一门学科。 其 核 心 任 务 可 以 简 称 为 “透 物 见 人 ”。如果 用这 一 宗 旨 来 衡 量 当 代 考古学理论,就会发 现这些理论同 属于 “透 物见人”的 研 究过 程,处 在不同层次之 中,并 相互关联。 我 们称 之
为“分层-
关联”的理论结构。
    目前我们把考古学理论分为五个层次:第 一 个层 次是有关考古材料特征本身的理论。 获取 考古 材料是考 古学研究的第一步,这 需 要依 赖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建 立考古材料的时空框架。 第 二 个 层 次 是 有 关 考 古 材 料形成过程的理论。 在我 们通过考古材料去推导古代 社会 之前,需 要了解考古材料是怎么形 成的,它 经历 了 怎样的废弃过程,受到哪 些扰动,否则,倘 若 把所有材料同等对待,就 可能无法去伪存真。 这个 过程 包含 废弃 过程研究、埋藏 学、行为 考古 等理论要素。 第 三 个 层 次 是 狭 义 的 “透 物见 人”的理 论,即 通过研究各种考古 材 料去了解古代社会。 就研 究材料的差异,考 古 学形成了诸如石器分析、陶器 分析 、聚落 形 态研 究、墓葬 考 古、植 物考古、动物 考古 等许多分支。 第 四个 层次 是有关人类行为、文化 、历史 与社会等宏观主题的理论。 第 五个 层 次是有关考古学本体论、认识 论 与价值论的理论,这是 最高 层次也是最抽象的理论,它会 影响 到下层理论的 选 择,当代考 古学中科学与人文两个主题就在这个层次上有重大的分歧。
    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需要广泛的包容———包容不 同层 次、不同 范畴乃至不同时代的理论。 长期 以来,为 现代性思想所左右,我 们 视历 史为包袱,把理论 的维度单一化,因 此在研究中缺乏 创新 的角 度。 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 中国 文化素以包容融合著称,中国 考古 学的理论建设也需要发扬这一优点,把 各种来自不同 学科 尤 其是社会科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在此基 础上发展自身的理论。 同 时,研 究 者要 注意训练理论提炼能力,能够在 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合适的理论模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之一就是广泛地学习,去 粗 取精 ,然后根 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创造,我们 称 之为“反向创新”。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丰硕 的成 果,是 值得我们大力发扬的经验。 当代 考古 学理 论一 个主 要的趋势是从二元对立的科学考古学转向反对二元对立的人文考古学。 人文 考古学强调历史背景关联、物质 文化的意义等,而 这 无疑 是身处中国文化之中的中国考古学家所擅长的,同时 ,它也正 可以满足当代中国社会 迅速发展的文化需求,契合文 化复兴的时代 主题。 我 们 或 可 以 称 之 为 “文 化考 古”。文 化 考 古 是 中 国 考 古 学 理论可以探索的方向,它继承 了文化 历史 考古、过程 与 后 过 程 考 古 对 “文 化”这一 核 心 概 念 的 关 注 ,同 时它也 是联系古今的基本途径———现代人正是通过文化生活与考古学研究相沟通的。
(摘编自陈胜前《与时偕行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 确的一项 是(3 分)
A. 马克思、列宁 、毛泽 东等伟人的著作,都运用 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
B. 当 代众多考古学理论可以说同属于“透物见 人”的研究过程,其关系 为“分层-
关联”。
C. 在 通过考古材料去推导古代社会之前,若 把 所有 材料 同等对待,就可能 无法去伪存真。 D. 文化 考古继承了文化历史考古等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关注,它也 是联 系古今的途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开放的关系,不过二 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8 页 )
借鉴西方理论观点未必能给中国考古学理论助力,对此我 们要有清醒认识。
考古学理论的第五层次会影响下层理论的选择,比 较 而言 它是最重要的理论。
研究者要具有理论提炼能力,这 种 能力 对于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是必要的。
3. 下列选项,最适合 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韩非子》: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 在乎 人。”
《管子》: “海不辞水,故 能 成其 大;山 不 辞土 石,故 能 成其高。”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 个很重 要的 问题。”
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 言 不足 恤。”
“反向创新”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 值 得大 力发扬的经验。 请 结合 材料 一对这一经验加以 分 析。 (4 分 )
如何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 请 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二)现代 文阅读Ⅱ( 本题 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 9 题。
竹林的故事  废  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 走,坝脚下 有一簇竹林,竹林 里露出一重茅屋,茅 屋两 边都 是菜 园:十 二年前,它 们的 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 他老程。
    那 时我们是专门请一位先生在祠堂里讲《了凡纲 鉴》,为得拣到 这菜园来割菜,因 而结识了老程。 老 程有 一个小姑娘,非常地 害羞而又爱笑,我们以 后就借了割菜来逗她玩笑。 我 们 起 初 不 知 道 她 的 名 字 ,问 她,她 笑 而不答,有一回 见了老程呼“阿三”, 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 !”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菜,也 还 打鱼 卖。 四五 月间,淫雨之 后,河 里满河山水,他 照例拿 着摇 网走 到河边的 一个 草墩 上———这墩也就是老程家的洗衣裳的地方,因为太 阳射不到这来,一 边一棵树交荫着成一座天然的凉棚。 水 涨了,搓 衣 的石头沉在河底,呈 现 绿团团的坡,刚 刚 高过 水面,老 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 兜来兜去;倘 若 兜着了,那 就 不移地地转过身倒在挖 就了 的荡 里 ,———三姑娘 的小 小的手掌,这 时跟着她的欢 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 直 等到 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 又 坐下 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 网 从水 里探起,一 滴 滴的 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 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 三姑 娘渐 渐 把爸爸站在那里都忘掉了,只是不 住地抠土,嘴 里 还低 声地歌唱;头毛低 到眼边,才 把 脑壳一扬,不觉 也就 瞥到 那滔滔水流上的一堆白沫,顿时兴 奋起来,然而立 刻不见了,偏 头 又给树叶子遮住了———使得眼光回复到爸 爸 的身上,是突然 一声“啊呀”! 这 回是一尾大鱼! 而 妈妈 也沿坝走来,说 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飧饭。     老程由街转头,茅 屋 顶上 正在冒烟,叱咤一 声,躲在 园里 吃菜的猪飞奔地跑,———三姑娘也就 出来 了,老 程 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 打辫 好吗 ”三姑娘抢在手上,一 面 还接下酒壶,奔 向 灶角里去。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 能 够代 替妈妈洗衣。 然而 绿团 团的 坡上,从 此也不见 老程 的踪 迹了———这只 要 看 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 一个土 堆,堆 前竖着三四根只有 杪梢 还没 有斩去的枝丫吊着 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 可 以知 道是什么意义。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 母女 都是 那样 勤敏,家事的 兴旺,正如这 块小天地,春 天 来了,林里的 竹子,
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8 页 )
园里的菜,都 一 天一天地绿得可爱 。 老 程的 死却正相反,一 天 比一 天淡漠起来,到 后 来,青 草 铺平 了一 切,连 曾 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 巷,真是人 山人海。 最 多的 还要 算邻 近各 村上 的女 人,她 们像 一阵 旋风,大 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 然而 能够看得 见三 姑娘 同三姑娘的妈妈吗 不,一 回 也没 有看见! 锣 鼓喧 天,惊不了 她母女两个,正如惊 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
    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 而 当年 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 以 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 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 “再 是 上 东 门 ,再 是在衙门口领 赏……”忖 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 言自语 地这样猜。 妈妈 正在做嫂子的时候,也 是一样地欢喜赶热闹,那情境 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 而 对于 三姑 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 意地吐 出来 几 声 “是 ”———这几乎 要使得三姑娘稀奇得伸起腰来了:“刚才 还催我去玩哩!”
    三姑娘实在是站起来了,一 二 三 四 地 点 着 把 数,然 后 又 一 把 把 地 摆 在 菜 篮,以 便 于 明 天 一 大 早 挑 上 街 去卖。
    见了三姑娘活泼泼的肩上一担菜,一 定 要奇 怪,昨 夜 晚为 什么 那样没出息,不 在 火烛 之下现一现那黑然 而 美的瓜子模样的面庞的呢 不 ———倘若奇怪,只有自 己的 妈妈 。 人 一见 了三 姑 娘 挑 菜 ,就 只有 三姑娘同三姑 娘的菜,其余的 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 误了一刻,三 姑 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 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 夜 没有 浸水,煮 起 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 比别人的甜了。
    我在祠堂里足足住了六年之久,三姑娘 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 就 在卖 菜这 一件事。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 暑天,穿 的 是竹 布单衣,颜 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 是旧 的了,然 而 倘若是新的,怕 没 有这样合式,不 过 这也 不能 够说定,因 为 我们 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 :总之三 姑娘是好看罢了。
    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 这 时青椒出世还 不久,我们 大家 商议 买 四 两 来 煮 鱼 吃 ———鲜青 椒 煮鲜 鱼 ,是 再好 吃没有的。 三姑 娘在用秤称,我 们都高兴得了不得,有 的 说买鲫鱼 ,有的说 鲫鱼还不及鳊鱼。 其中 有一位是最 会说笑的,向 着 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 称一两,回 头 我们的饭熟了,你也 来吃,好不好 呢 ”
    三姑娘笑了:“吃先生 们的 一餐饭使不得 难道 就要我 出东 西 ”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 提 防三 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三姑娘是不 吃我们 的 饭 的 ,妈 妈 在 家 里 等 吃 饭。 我 们 没 有 什 么 谢 三 姑 娘,只 望 三 姑 娘 将 来 碰 一 个 好 姑爷。”
    我这样说。 然而 三姑 娘也就赶跑了。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 到今 年,我 远 道回 家过清明,阴雾 天气,打算 去郊 外看烧香,走到坝 上,远 远 望见 竹林,我 的 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 微 风吹起波皱了。 正 在徘 徊,从 竹 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 个妇人,一个站 住 了,前面的 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 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 有 这样 忙,端 午 中秋接不来,为 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8 页 )
(


) (


) (


)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 的鞋踏 着沙 土。 我急 于 要 走 过 竹 林 看 看 ,然 而也 暂时 面 对 流 水,让 三姑 娘 低 头 过去。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 确的一项是(3 分)
小说以“我”为叙 述视角,以 回忆串联三姑娘从童年到妇人的人生经历,这 种 构思 使文 章富 有真 实感 且 流畅自然。
老程从荷包里掏出的一把大红头绳,映 照出父亲浓浓的关爱,体 现了 作者 对 人 物 的 同 情 与 爱 怜 ,升 华 了文章主旨。
“我”与三 姑娘青梅竹马,文中 挽手 、急于 走 过竹 林、三姑 娘 低头 等情节流 露出 年少 暗恋 、爱而 不得 的苦 涩怅惘。
小说不刻意设计情节,却自有 跌 宕起 伏;不 刻意展示主题,却 自带 人生 悲 欢;不 刻意 雕 琢 人 物,却 自然 形象丰满。
7. 关于文中老程去世的相关内容,下 列 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特殊的创作技法让老程的死亡平添了几分朦胧色彩,因 而 冲淡 了三姑娘与妈妈的悲伤之情。
老程的死亡是岁月静好铺排描写的急刹,先扬后 抑形成反差,反差产 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
用土堆和竹竿等来表现老程的死亡,这些意 象给人一种生老病死的宿命感,体现 生命的无常。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勤敏,家事兴 旺,这反映 出三姑娘母女俩的坚强和冷漠。
小说以几年之后“我”偶遇 三姑娘作结,这 样 的构思意味深长,请 简 要赏 析。 (6 分)
作家汪曾祺评论说:沈 从 文和 废名在处理题材的方式、叙述 方 式、精神 气质上有相似性。 请 结合 《边 城 》和 本文,简 要 分析两位作家相似的创作风格特点。 (6 分)
二、古代 诗文 阅读(35 分)
    (一)文言 文阅读(本 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0 ~ 14 题。
    桓公六年,楚 武 王侵 随,使 远 章求 成 焉,军 于瑕 以待 之 。 随 人 使 少 师 董 成 。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 得 志于汉东也,我则使 然。 我张 吾三军,而 被 吾甲 兵,以 武临之,彼则惧 而协以谋我,故 难 间也 。 汉 东之 国随为大 随张 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 师以 张之。”熊率且 比 曰 :“季梁 在,何 益 ”斗 伯比曰:“以为 后 图。 少师得其君。”王 毁 军 而 纳 少 师 。 少 师 归,请 追 楚 师 。随侯将许之。季梁 止之,曰 :“天方 授楚。 楚 之 羸,其 诱 我也。 君何 急焉 臣 闻小 之能敌大也,小 道 ,大淫。 所谓道,忠 于民而信于神 也。 上思利民,忠 也;祝 史正辞, 信也。 今民 馁而君逞欲,祝 史 矫举 以祭 ,臣不知 其可也。”公曰:“吾牲 牷肥脂,粢盛丰 备,何 则不信 ”对曰 :“夫 民,神之主 也,是以圣 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所谓 馨香,无 谗慝也。 故务 其三 时,修 其五 教,亲 其九族,以 致 其禋祀。 于是 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 则有 成。 今民 各有心,而 鬼 神乏 主。 君虽 独丰,其何福 之有 君 姑修 政 而亲兄弟之国,庶 免 于难 。”随侯惧 而修政,楚 不 敢伐。 八 年,随 少 师有 宠。 楚斗 伯比 曰:“可矣 。 仇有衅,不 可 失也。”夏, 楚 子合诸侯于沈鹿。 黄、随不 会,使 远章 让黄,楚 子伐随,军 于汉、淮之 间。 季 梁 请 下 之, 曰:“ 弗 许 而 后 战,所 以 怒 我 而 怠 寇 也 。 ”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 不 然,将 失楚 师。”随侯御 之,望 楚师。 季 梁曰:“楚人
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 8 页 )
(


) (

)
上左,君 必 左,无 与王遇,且攻其 右。 右无良焉 ,必败。 偏败,众乃 携矣 。”少师曰 :“不当 王 ,非 敌也。”弗从。 战
于速杞,随师败 绩,随 侯 逸。 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10. 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节选自《左传纪 事本 末·楚伐灭小 国》)
汉东之国 / 随为大 / 随张 / 必弃小国 / 小国离 / 楚之利也 / 少师侈请 / 羸师以张之
汉东之国 / 随为大 / 随张 / 必弃小国 / 小国离 / 楚之利也 / 少师侈 / 请羸师以张之
汉东之国随 / 为大 / 随张 / 必弃小国 / 小国离 / 楚之利也 / 少师侈请 / 羸师以张之
汉东之国随 / 为大 / 随张 / 必弃小国 / 小国离 / 楚之利也 / 少师侈 / 请羸师以张之
11. 下列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求成,两 军 交战,失败方 向得胜方请求停战叫求成。 文中 指楚国战败,与 随 国议和。
牲牷,指 供 祭祀用的 纯色体全的牲畜,与 《曹刿论战》“牺牲玉 帛”中的“牺牲”意思相同。
五教,五 常 之教,指五种 伦理道德的教育,包 括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
戎车,战 车 名,车 厢为横长方形,可 以 左右旋转用弓箭来射击敌人,亦可进 行近距离格斗。
12. 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楚国袭扰随国期间,斗 伯 比向 楚武王提出了独特的建 议,面 对他人的质疑,他 颇有自信地表示 此计以 后会有用。
季梁看出了楚国示弱的用意,并 及 时劝 阻了随侯 欲贸然出兵的行为,楚 国不敢袭扰随国,随 国也开始 整顿内政。
季梁认为治国要得“道”, 君主须忠于百姓,取信 于神 明,要 考 虑如 何利 民,百 姓是神明的主人,百 姓和 睦,神明就 赐福。
随侯宠信少师,两 次 拒 绝 了 季 梁 的 正 确 建 议 而 采 纳 了 少 师 的 错 误 建 议,最 终 ,随 国 落 得 了 大 败 的 下场。
13. 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 归,请追 楚师 。 (4 分)
季梁请下之,曰:“弗许而后战,所以怒 我而怠寇也。”(4 分)
14. 在对 待汉东诸国的做法上,楚 国 的斗伯比表现出了哪些政治 智慧 请 结合 材料简要概括。 (3 分)
    (二)古代 诗歌阅读(本 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 15 ~ 16 题。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 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 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 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 梦绕羊肠。
    【注】 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诗人省家后,赴任途 经 新 喻 (今 江 西 省 新 余 市 )道 中 。 诗 人昔日遭 贬谪,其 兄
黄元明曾亲自将他送至黔州贬所,此 次 复职 东归两人才得以畅叙手足之情,别 后复寄此诗。
15. 下列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首联中诗人写自己因病不能喝酒,为 东 归时 无法与兄长开怀畅饮而感到遗憾。
颔联中描绘的“山店远 ”,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清新 悠远 的意境。
颈联中诗人正话反说,实际上 是期待家人即使没有什么事,也 要经常写信给他报平安。
尾联中诗人回忆当年被贬,兄长亲 送,经过“一百 八盘”时的情 景,手足情 深跃然纸上。
16. 钱钟 书曾评价此诗是“黄庭坚 的比 较质朴轻快的 诗 ”, 它的 “质 朴 轻 快 ”体 现 在哪 里 请 结 合 诗 歌 内 容 简 要分析。 (6 分 )
    (三)名篇 名句默写(本 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 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韩愈《师说》中“             ,             ”两 句 从 年 龄 和 道 德 学 问 两 个 方 面 暴 露 了 士 大 夫 这类人不愿从师学习的错误思想。
泉水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白 居易 《琵 琶 行 并 序 》中 写到泉水的句子是 “              ”和 “             ”。
古人常以“风花雪 月 ”为 意 象 创 作 诗 词 抒 发 情 感 ,在 唐 宋 诗 词 中 同 时 含 有 “花 ”与 “月 ”的 诗 句 有 “             ,             ”。
三、语言 文字 运用(20 分)
    (一)语言 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 20 题。
    钱逊,1933 年出生于北平,幼年及 青少年时期,其 父钱 穆先 生或 因为 工作 繁忙,较 少在 家;或 因为 抗 战 离 别,与他    ①    。 直到 1980 年夏,钱逊已 年近半百,才 在 香港 又与其父见面。
    钱逊先生在各种场合,寡言少 语,从不    ②    ,对 于 自己的家 世,特 别是作为钱穆之子的身份从不主 动提起,亦从不 在任何场合宣传其父的思想、观点 或 成就 。
    作为当之无愧的元老和开创者之一的钱逊先生在 清华 大学 文科 恢复 、重建 的 过 程 中 以 自 己 的 身 份 、职务 为清华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逊 先生与许多儒学研 究者 的最 大差别,在 于 他始 终    ③     。 他对 儒学的兴 趣 绝不限于理论,一 直 主张 功夫,把儒家 传统落实为做人功夫,认 为“做 ”永 远 比“说 ”重 要。 1999 年,钱 逊先 生 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任上退休后,他 的 事 业 和 人 生 如 同 戏 剧,发 生 了 改 变,他 从 一 个 标 准 的 学 者 变 成 地 道 的 儒 者,奔 走 在 全 国 各 地,出 现 在 各 大 书 院,现 身 于 各 种 讲 坛,持 续 社 会 讲 学 近20年 。从 学 府 走 向 社 会,从书斋 走向民间,直 到 生 命 结 束 前 近 一 个 星 期,钱 先 生 自 知 时 日 无 多,仍 呕 心 沥 血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到 讲 学中。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
请将文中 画 波 浪 线 的 部 分 改 成 几 个 较 短 的 语 句。 可 以 改 变 语 序 、少 量 增 删 词 语,但 不 得 改 变 原 意 。 (4 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二)语言 文字运用Ⅱ( 本 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 ~ 22 题。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 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 的 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①     ,是 因 为人类漠视 了自 身 的 自 愈 力 ,也 藐视 了自 然界 的强 大力 量 。 《黄 帝内经》云 :“春 夏 养 阳,秋 冬 养 阴 。”“必先岁气,无伐 天和 。”也就是 说 无 论 是 养 生 还 是 治 病 ,都 要顺 应自然和身体 的规 律,否 则就 会破坏天道,损害人 体的自愈力。 如果 你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 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    ②     , 做到天人合一。
    人体的自愈力下降,    ③    ,所以增 强人体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负氧 离子 正是 通过增强人体 自愈力,激发人 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帮助 人体战胜疾病的。 自 愈力如同大树的根,根壮叶 就茂。 自 愈力 增强 了,身体里 所有的疾病都会得到治疗。 这 也是 负氧离子作用范围广的原因。 长 期生 活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自 然环境中的居民大都能健康长寿,因 为 负氧 离子对人体状况的改善是通 过修复人体自愈力来完成 的,而 自愈 力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1. 下列 句子中的“阴”和文 中画横线处的“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阴天,没有雨 ,大家就 不要带伞了。
凡事讲究阴阳调和,在 家 庭关 系中要注意避免一方太过强势。
这个人常常在背地里使绊子,很 阴 ,你还是 少和他来往。
这个地方背阴,待 久 了容 易着凉,大 家 还是 早点离开。
22. 请在 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 切,逻 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四、写作 (60 分)
23. 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 据 要求写作。 (60 分)
    “一生问卷赶考人,一 路 答卷 到如 今。”建党百 年,百年历 程,百 年风华,百 年辉煌。 透过 一份 份答 卷,我 们 看到改革开放 45 周年 ,看到第 一个五年计划执行 70 周年,看 到 决胜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在 走 向 民 族 复 兴 的征程中,我 们 人人都是答卷人,人 人 都要交出一份答卷;在时代 大潮里,我 们 不仅要善于审视自我的 答卷,还 要有志气、骨气 、底气 交出新答卷。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 合材 料写 一篇文章,体现你 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 准 角度,确定立 意,明 确 文体,自拟标 题;不 要 套作,不得 抄袭 ;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第 8 页 (共 8 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A 【解析】 由材料一第二段中“马克思写的《 资本论》、列宁写的《 帝国主义论》、毛泽东同志写的系列农村调查报告等著作,都运用了大量统计数字和田野调查材料”一句可知,A 选项以偏概全。
C 【解析】 “比较而言它是最重要的理论”错误,文中说“这是最高层次也是最抽象的理论”,并不是说它是最重要的。
C 【解析】 材料一观点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 A 项,强调人的一切命运和荣辱都是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起因都在自身,怨不得别人。 B 项,只是强调学习和包容的重要性。 D 项,强调变法要有勇气。 C 项,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即立足本国实际,“改革”即开门搞研究,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①“反向创新”具体说来就是广泛地学习,去粗取精,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创造;这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这一经验是我们既立足本国实际,又开门搞研究的结果;也是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的结果。 (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①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需要包容不同层次、不同范畴乃至不同时代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理论。
②研究者要注意训练理论提炼能力,能够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合适的理论模型。 ③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需要符合当代考古学理论主要的趋势。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C 【解析】 “青梅竹马”“流露出年少暗恋、爱而不得的苦涩怅惘” 错误。 从行文来看,“ 我” 和三姑娘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都只是彼此的过客。 “ 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 的坦荡言辞,不符合暗恋之人的口吻。 “我”回家乡再遇三姑娘,是打算去郊外看烧香时的偶遇。 种种细节说明“青梅竹马”“暗恋、爱而不得”之说于文无据。
C 【解析】 A 项,“因而冲淡了三姑娘与妈妈的悲伤之情”错误,小说的诗化特质冲淡了死亡的悲剧意味, 但无法冲淡小说人物的悲伤之情。 B 项,“先扬后抑” 错误,先扬后抑指为了否定或贬低某一对象,先极力肯定讴歌赞美这一对象,以便起到更加突出强调作者观点、立场和态度的效果,文章不涉及作者对老程生前死后的态度变化,故“先扬后抑”错误。 D 项,“冷漠”错误,死者已矣,生者该勇敢乐观地活着,三姑娘母女俩对亲人死亡的逐渐坦然不能说是冷漠。
①偶遇情节展示三姑娘变成普通平凡妇人的近况,表现其淳朴勤劳的品性一如既往。 ②表现了三姑娘从儿童到妇人的人生经历,时间的跨度引发人们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③充分展现作者对故乡的温情,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和悲悯关切。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①两者都以乡土风土人情为创作题材。 本文的竹林美景、父女抓鱼、回忆看灯情境等情节与《 边城》 中的摆渡、端午赛船、抓鸭子等情节充分展现了乡土的纯朴和人情人性之美,使小说晕染了散文化的田园牧歌式静谧浪漫。 ②两者都不注重情节冲突的叙述,而侧重用抒情性的笔调和清新自然恬淡的语言描写平凡人的平凡悲喜与温情,从而使作品带有诗意化的意趣。 ③两者都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展现人世的悲欢,本文中老程的死亡,《边城》中天保和爷爷的死亡,作者都对它们进行了刻意淡化悲剧色彩的叙述处理,从而使作品有淡淡的含蓄忧郁、怅惘忧伤气质,强化了小说的诗化特质。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B 【解析】 正确标点: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A 【解析】 求成,指交战国共同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并非是双方一定要分出胜负后才能求成;文中
也没有明确指出楚国战败,只说了楚国去攻打随国,没能如愿以偿而已。
B 【解析】 “楚国不敢袭扰随国,随国也开始整顿内政” 概述错误,二者前后顺序颠倒,应是随国整顿内
政在前,面对这种情形,楚国才不敢袭扰随国。
(1)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果然请求追击楚军。 (“ 毁” “ 纳” “ 追” 各 1 分, 句意 1 分)
(2)季梁请求向楚国表示投降,说:“等到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将士而使敌军懈怠。”
(“下”“所以”“怒”各 1 分,句意 1 分)
①目光长远,提早意识到不能让汉东的小国联合起来。 ②主动示弱,激起随国的傲慢之气。 ③善抓时机,
善于利用随国的国内形势。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鲁桓公六年,楚武王进犯随国,派遣远章去议和,军队驻扎在瑕地来等待谈判的结果。 随国派遣少师去主持议和。 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如愿以偿,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扩张自己的前、中、后军,穿着我们自己的铠甲,拿着我们自己的兵器,用武力压境,对方就会感到害怕,便一起来对付我国,所以很难离间他们。 汉水以东的国家中,随国是最大的。 如果随国嚣张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 小国离散,有利于楚国。 少师这人傲慢自大,我请求把我们的军队摆出疲弱的样子,来使他更加嚣张。”熊率且比说:“季梁在随国,这能有什么好处 ”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 因为少师很受他的国君宠信。”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果然请求追击楚军。 随侯将要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 楚军的疲弱,或许是引诱我们的。 您何必急于出师呢 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大国荒淫无道。 所说的道,就是忠诚于百姓并取信于神明。 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做才有利于百姓,这就是忠诚;祝官、史官端正言辞向神明祭告,这就是取信。 现在百姓在挨饿,但国君在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我不知道这样做如何能抵抗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肢体完整,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准备得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神明呢 ”季梁回答说:“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啊,因此圣明的国君总是先把百姓的事情办好,然后再把精力放在祭祀神明上。 所说的黍稷等祭品,就是没有谗言和邪行。 所以能够专力从事春季、夏季、秋季的农作,学习五种伦理道德,亲近亲属,用这些行为来祭祀神明。 于是百姓都很和睦,神明也就赐福,所以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就。 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思,神明也就缺乏主人。 您的祭礼虽然非常丰盛,但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 您姑且先整顿内政,亲近兄弟之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不敢讨伐随国。 鲁桓公八年,随国少师深受宠信。 楚国的斗伯比说:“可以了。 敌国内部有了裂痕,不可以失掉机会。”夏季,楚武王在沈鹿与各诸侯会盟。 黄、随两国没有参加会盟,楚武王派遣远章去责备黄国,然后他亲自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 季梁请求向楚国表示投降,说:“等到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将士而使敌军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快速战斗! 不这样, 将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率军抵御楚军,远望楚国的军队。 季梁说:“楚国人崇尚以左为尊,楚国国君一定在左边军队之中,不要和楚武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右边军队。 右边军队中没有优秀的指挥官, 必然失败。 他们协助主力军作战的侧翼军队一旦失败,主力军队就离散了。”少师说:“不与楚武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的兵力和他们的兵力不能对等。”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 在速杞交战,随军大败,随侯逃走。 斗丹俘获了随侯的战车和陪乘官少师。
C 【解析】 “正话反说”说法错误,诗人是不想劳烦兄长。
①语言风格质朴。 以口语入诗,写眼前之景,平白如话,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②感情表达轻松明快。 写
兄弟之情如话家常,以平淡之语,书写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1)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2)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3)示例: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
取酒还独倾 /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①天各一方  ②夸夸其谈(高谈阔论)  ③身体力行(每处 1 分,符合语境即可)
在清华大学文科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钱逊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元老和开创者之一,以自己的身份、职务为清华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句 1 分,表达流畅 1 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①比喻:将钱逊先生的事业和人生比作戏剧,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钱逊先生的事业和人生的“ 改变” 非同一般和出人意料。 ②排比:使用了“奔走在……” “ 出现在……” “ 现身于……” 三个语义相关、结构相似的
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钱逊先生奔走讲学的“ 儒者” 形象有层次地表现了出来。 (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B 【解析】 文中画横线处的“阴”和 B 项中的“阴”,都指我国古代哲学认为的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A 项中的“阴”指空中云层厚,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C 项中的“ 阴” 指( 为人)阴险,不光明;D 项中的“阴”指不见阳光的地方。
①人之所以会生病  ②顺应人体规律  ③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每处 2 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写作指导】 本题目为新材料作文。 材料开头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一生问卷赶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 接着以建党百年引出一份份答卷中展示的巨大成就,突出强调百年辉煌。 用“ 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在时代大潮里”将主旋律和个人的成长发展进行有机关联,强调个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 而“人人都要交出一份答卷”“不仅要善于审视自我的答卷” “ 还要有志气、骨气、底气交出新答卷” 形成了递进的逻辑层次,在文中要注意体现出来。
参考立意:①百年征程开天地,青年逐梦答新卷;②直面答新卷,下笔汇山河;③剑指云霄审自我,气有浩然答新卷;④甘将审视作时雨,润出时代新答卷;⑤和时代强音,答时代之卷;⑥直面逐梦征程,书写万卷山河;⑦善于审视自我,不断答出新卷;⑧百年风华征程阔,奋进青春卷卷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