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复习旧知1、明确内涵的方法是?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它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它遵循的逻辑规则有哪些?2、明确外延的方法是?它由几部分构成?它遵循的逻辑规则有哪些?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第二单元框架体系选必三第五课 判断的概述5.1 正确运用判断自 主 学 习阅读教材P30-32,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1.为什么判断?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来源、检验标准?2.如何表达判断(判断的表达形式)?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有哪些?3.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是怎样的?4.判断的类型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总议题:如何明晰判断的概述 议题从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中明判断及其特征从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析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2PART 0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议题一:从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中明判断及其特征议学情境一该帖子迅速引发关于“天价彩礼”的议论,也有网友对该帖子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说1888万彩礼太离谱,是杜撰出的,但也有网友对该帖子深信不疑,指责江西彩礼太高,并表示十分同情该男子。经过萍乡警方展开调查,当地民政部门称,根据核查近几年出入境信息,初步判断该文是杜撰。次日,发帖者在原帖中发布致歉声明,承认自己是杜撰,向网友和萍乡地方政府道歉。分析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是如何体现判断的基本特征的 议学提示分析网友对1888万天价彩礼的看法是如何体现判断的基本特征的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萍乡警方展开调查,初步判断该文是杜撰。当事人也承认了是杜撰并发布道歉声明,对此事深信不疑的网友这时候才恍然大悟,他们原先认为1888万彩礼是真的的判断是假的。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该帖子一出,网友们纷纷对其真实性进行断定。有的网友对该帖子的内容深信不疑指责江西彩礼太高,并表示十分同情该男子,而有的网友却表示该1888万彩礼太离谱,不是真的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例】老师:你们怎么看待俄乌战争?A同学: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活动是迫不得已。B同学:战争是不可取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以战争的方式解决争端。C同学:俄乌是相邻国家,两国一直都是友好合作关系。老师的话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断。A同学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B同学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C同学是肯定了两国的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所以三个同学的话是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2、判断含义: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3、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2)判断有真假之分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肯定不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否定符合实际-真不符合实际-假二者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下列语句属于判断吗?(1)小明是高中生。(2)小明还不是大学生。(3)小明还没有满18岁?(4)小明长得难道不高吗?(5)小明啊!(6)小明,请把书拿给我。是肯定判断是否定判断不是判断,是疑问句是判断不是判断,仅是感叹开动脑筋:判一判不是判断,是祈使句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 真判断 不符合实际 假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4、判断的检验思考: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故不一定都是真判断。区分:哲学认识论、形式逻辑、日常生活的判断---P31相关链接(1)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内容上)研究判断的真假。例如:今天天气挺热的。(温度计显示30摄氏度)(2)形式逻辑只是从形式上(结构上)研究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例如:“这是新学生宿舍”这个判断,是指“新建的学生宿舍”还是“新学生的宿舍”,不明确。(3)日常生活侧重于在不同语境下判断真假问题的研究。例如:“你真有才!”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讽刺。两个判断不一致,对居民区的居民是哪里人是假判断。这个居民区所有的居民都是沈阳人这个居民区有的居民是沈阳人(1)R村的每一户人家都有电风扇R村没有一户人家有电风扇(2)我班多数同学是懂英语的我班少数同学是不懂英语的(3)两个判断自相矛盾,为假判断。两个判断表达的意思一致,为真判断。小试牛刀:指出下列各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2023·山东青岛·高二校联考期末)判断是我们对事物进行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揭示了某一思维对象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据此分析,下面语句是判断的是( )①难道钟南山院士不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②钟南山院士是不是“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③南山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④钟南山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①③:“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难道不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符合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属于判断,①③正确。②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并有真假之分,这是判断的基本特征,“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吗 ”“是不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没有断定,不是判断,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之间( )①没有关系,毫不相干 ②相互联系,有一定关系 ③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需要实践的检验 ④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D【解析】②④: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要断定其是否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②④正确。①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①③错误。故本题选D。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的快些!”这说明(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C.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C【解析】C: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的快些!”这说明题干中的判断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C正确。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这说明判断存在的必要性,不符合题意。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这是判断的含义,不符合题意。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这是判断的来源,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PART 0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题二:从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析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议学情境二自江西萍乡1888万天价彩礼新闻后,微博发起了关于“江西的彩礼价格”的热议话题,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评论。网友A:江西就是靠彩礼吃饭的网友B:索要彩礼和买卖妇女的区别在哪里网友C:我最看不上江西女网友D:一旦娶了江西女,就会穷一辈子。网友E:我每年能挣9w,娶老婆最低75w左右(一套房子首付50多w,彩礼最低15w,加上一堆其他费用算10w),如果不吃不喝,8年半才能挣75W,所以,现在已经没有结婚的想法了分析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的语句都是判断吗?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并从中分析判断的类型?议学提示网友A:江西就是靠彩礼吃饭的网友B:索要彩礼和买卖妇女的区别在哪里?网友C:我最看不上江西女网友D:一旦娶了江西女,就会穷一辈子。网友E:我每年能挣9w,娶老婆最低75w左右(一套房子首付50多w,彩礼最低15w,加上一堆其他费用算10w),如果不吃不喝,8年半才能挣75W,所以,现在已经没有结婚的想法了×√√√√分析网友对江西彩礼价格的评论中的语句都是判断吗?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并从中分析判断的类型?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 语句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语句【区分】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P23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多句一义)如: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人总是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一句多义)如: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3)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如: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 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如:“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个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疑问:“你怎么了 怎么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惊奇:“你怎么了 打扮得这么漂亮!”关切:“你怎么了 脸色这么差!’”责备:“你怎么了 这次表现有点不太好。”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语句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反问句可以。要排除语句歧义。要有真假断定。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 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本身包括其他判断的判断分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3、判断的类型:归纳总结类型 含义 举例简单 判断 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复合 判断 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这三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练一练:①他是中学校长②张华认识雷锋③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④“小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由于他基础太差,或者是由于他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是由于他不够努力”⑤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他就不是偶数。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本框小结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判断的类型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来源判断的含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有所断定判断的基本特征有真假之分检验标准判断社会实践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2.判断的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且有真假之分,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实践3.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4.有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6.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是不是,有没有)和关系判断。7.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多个判断的组合)、选言判断(在多个判断中选择)和假言判断(假设:看条件关系)本框必背1、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②难道西湖风景不美吗?③人是谁创造的呢? ④请您多提宝贵意见!⑤祖国山河多么壮丽啊! ⑥啊,我的天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2、下列表达不属于判断的是( )A.小王和小李是同学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C.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D.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DC课堂巩固3.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②有真假之分③来源于社会实践 ④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属于( )①真判断 ②假判断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A.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②④AA课堂巩固5、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包括( )①性质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联言判断 ④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以下语句中所表达的判断没有歧义的是( )A. 动手术的是他母亲。B. 我对老师的批评是很有心理准备的。C. 百货大楼在这一站的前一站。D. 他的职业是教师。AD课堂巩固1.(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高二富锦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不能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A.这朵花格外好看B.鲁迅是伟大的作家C.红色的苹果D.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课堂练习【答案】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BD: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基本特征。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这三个选项符合判断的基本特征,但不符合题意,ABD排除。C:红色的苹果,没有作出断定,不表达判断但符合题意,C入选。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2.(2022·高二课时练习)我们应该不正之风反对。我们应该反对走后门和不正之风。上述两句话( )①都犯了语法错误②第二句犯了逻辑错误③第一句犯了语法错误④都是正确的表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①②③:语法错误是指违背了语法结构规律。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第一句犯了语序不当的语法错误,颠倒了“反对”和“不正之风”的位置。第二句犯了“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走后门”是动宾短语,“不正之风”属于名词。两个概念不能并列,故①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④:上述两句话存在错误。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课堂练习3.(2022·高二课时练习)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之间( )①没有关系,毫不相干 ②相互联系,有一定关系 ③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需要实践的检验 ④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②④: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要断定其是否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②④正确。①③: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①③错误。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4.(2022·高二课时练习)简单判断是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 )A.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B.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D.选言判断和关系判断课堂练习【答案】A【详解】A: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A正确。BCD: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BCD错误。故本题选A。课堂练习5.(2022·高二校考课前预习)以下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A.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B.他是田径运动员C.被告甲和乙是同案犯D.如果要发展经济,那么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课堂练习【答案】C【详解】AB: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他是田径运动员”都是性质判断,AB排除。C: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被告甲和乙是同案犯”说明了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C符合题意。D: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而“如果要发展经济,那么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属于复合判断,D排除。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6.(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①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②SARS-CoV-2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以上两个判断( )A.都属于复合判断B.都属于简单判断C.①属于简单判断,②属于复合判断D.①属于复合判断,②属于简单判断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D:①包含“没有天上的雨水”和“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两个判定,是复合判断,②不包含其他判断,是简单判断。故D正确。ABC:根据材料选项错误,故ABC不选。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7.(2022·高二校考课时练习)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对这一表述,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B.这一判断概念搭配不当C.这一判断表达准确、恰当、明确D.这一判断表达不明确,造成判断不当课堂练习【答案】C【详解】C:“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在这一判断中,很明显“呼吸”和“阳光”“海水”之间的搭配是不恰当的,C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ABD:“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这一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呼吸”和“阳光”“海水”之间的搭配是不恰当的,造成判断不当,AB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项。课堂练习8.(2022·高二课时练习)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对认识对象的真假进行断定 ②对认识对象的真假模棱两可 ③认识对象会自言其名,真假无需进行断定 ④对认识对象要断定清晰,不能既肯定又否定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④课堂练习【答案】B【详解】①④: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或肯定,或否定;二是判断有真假之分,①④符合题意。②:结合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来看,“对认识对象的真假模棱两可”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认识对象会自言其名,真假无需进行断定”本身说法错误,排除③。故本题选B项。课堂练习9.(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所有股票都是有价格的。”“所有生物都是进化的。”“所有法律都是具有强制性的。”这三个判断( )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同的②在结构上是不同的③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④在结构上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①:材料中三个判断内容不同,故①说法错误。②④:材料中三个判断的结构是相同的,故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③:材料中三个判断的逻辑形式都是所有S是P,是相同的,故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10.(2022春·高二单元测试)“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的条件关系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D.这个表达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课堂练习【答案】D【详解】AB: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判断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就是真的,反之为假。“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我们不能认为该认识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有可能患肺癌,也有可能不患肺癌,AB错误。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的这一说法不符合题干的断定,C错误。D:我们不能认为该认识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有可能患肺癌,也有可能不患肺癌,因此,这个表达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正确。故本题选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