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5.31 授课班级 高一课型 新授 课时数 1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是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内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法律文明发展的角度把握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本框内容是对下一框内容的铺垫,魏霞一筐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比较缺乏历史的眼光和全面分析问题、深人剖析事物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本课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设计 政治认同:认同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充满信心。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法治意识:感受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突破策略】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强化练习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教学难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突破策略】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强化练习引导学生理解重教学资源选择 网络视频、PPT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法”究竟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法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从法律发展看我国的法治建设 议题一:我国法律发展,揭示悠久法治的历史 1.播放视频《中国司法》 欣赏视频,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我国的法律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 学生自学,并分享学习成果。 小结: 法律的基本知识 (4)历史特点: ①古代社会: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 ②近代社会: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法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练习: 只有到了近代社会,法治才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古代社会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C.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D.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设计意图: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自主学习: (1)中华法系的形成 (2)中华法系的含义、地位 (3)代表性法典 学生自学,并分享学习成果。 小结:略 5.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中华法系的多元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朝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 ②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宋朝形成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④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设计意图: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议题二:“典”亮生活,见证新中国的法治成就 合作探究:播放视频《法治的信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学生合作探究,并分享成果。 小结: 1.(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3.法治建设在路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8.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六部法律。这有利于 ①全体公民严格执法 ②行政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课堂小结 利用PPT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作业相关部分。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