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自编了一部历史短剧,其中台词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世袭制,功高盖世。“B.汉武帝:“我兴办太学,实现了文化上的大一统。”C.明成祖:“我废除丞相,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3.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4.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A.汉高祖 B.汉宣帝 C.光武帝 D.汉献帝5.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其实际重量与币面重量一致,并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种货币叫(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钱 C.开元通宝 D.银锭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除异己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8.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9.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10.从秦朝“焚书坑儒”到西汉实行“罢黜百家”,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观念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11.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马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巨,有思想、有能力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别好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2.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设立司隶校尉 B.北击匈奴C.“罢黜百家” D.实行“推恩令”1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现的( )A.诸侯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1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 ⑤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③④15.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B.“罢黜百家”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16.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下列人物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有( )①孟子 ②韩非子 ③秦始皇 ④汉武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7.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A.“罢黜百家”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建立行省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18.七国之乱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 D.汉武帝19.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20.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 B.张骞出使西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二、填空题21.写出相对应的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的大臣的名字。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材料分析题22.阅读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四、综合题23.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西汉皇帝。(1)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文景之治”: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 (6)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①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③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④罢黜百家发生在汉朝。按照中国朝代更替的顺序,可得出答案选D。【点评】知道儒家思想的发展史和中国朝代更替顺序。2.【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帝王的史实。秦始皇首创郡县制,汉武帝兴办太学,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雍正设立了军机处,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知道古代帝王的成就。3.【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概况的了解。秦朝定都咸阳,不符合。西汉定都长安,符合。西晋、东汉定都洛阳,不符合。隋唐定都长安,符合,故而答案为D。【点评】知道我国古代主要朝代的都城。4.【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东汉建立的概况。A为西汉开国皇帝,B为西汉时期皇帝,D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秀就是汉光武帝,所以答案为C。【点评】了解东汉建立概况。5.【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一统的汉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货币知识的认知。B是秦国货币,后为秦朝统一货币;C为唐朝时货币;银锭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直至清朝,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故答案为A。【点评】了解汉武帝治国措施,知道我国古代货币相关知识。6.【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措施的理解。“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个观点是贾谊提出来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力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这与推恩令相似,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谪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样,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国,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了。故而答案为B。【点评】理解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知道推恩令采取的背景、含义及其作用。7.【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巩固统治措施的理解。西汉历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D排除。武帝时在政治上针对汉初分封制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罢黜百家,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而答案为A。【点评】理解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8.【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统治措施的掌握。A是秦始皇所为,排除。B是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C是汉武帝在政治领域采取的措施。D是武帝在对外交流方面实施的。根据题干中“政治”一词可知答案为C。【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9.【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的识记。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长安是西汉都城,太学就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故而答案为A。【点评】掌握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10.【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我国古代统治者统治思想的理解。秦朝统治者因刚刚一统六国,为巩固统治,重用法家,焚书坑儒这一措就也体现了以法治国的理念。西汉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这体现了重视儒家的治国思想。故而答案为C。【点评】理解我国古代统治者统治思想的变化。11.【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了解。董仲舒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在皇帝手中,必须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才能保证皇帝的权威与朝廷政令的推行。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而答案为C。【点评】了解汉武帝重视董仲舒的原因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的背景。12.【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掌握。A是汉武帝用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的。B是军事方面的措施。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D是在政治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推恩令的推行可以使地方上的诸侯国逐渐分成许多小侯国,无力与中央相抗。故而答案为D。【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知道推恩令实施的背景、作用。13.【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实话背景的掌握。汉武帝时,经济繁荣,C不符。他针对B采取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措施,针对D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针对A即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他采取推恩令,让王国逐渐被成许多小侯国,没有力量与中央抗衡。故答案为A。【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治国措施的相应背景。14.【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措施的识记。1是隋文帝杨坚所为,排除。5是清雍正所为,排除。故而答案为B。【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内容。15.【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巩固统治措施的识记。A发生于明清时期,排除。C是武帝的政治措施,D为武帝的经济措施,B是武帝的思想措施,故而答案为B。【点评】掌握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16.【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情况的掌握。孟子是儒家思想战国时期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代表。秦始皇重用法家,以法治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而,以儒家思想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B。【点评】掌握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情况。17.【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的治国措施的掌握。根据题干中“推恩”、“史记”等关键词可知此人是汉武帝。而B是唐太宗的措施,C是元世祖的措施,D是隋朝时所发生,故而答案为A。【点评】掌握古代主要皇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汉武帝所采取的治国措施。18.【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初年主要帝王的概况的了解。根据教材可知,景帝在位时,采取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吴王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这次叛乱,历史上被称为七国之乱,故而答案为C。【点评】了解西汉主要帝王的概况,知道七国之乱。19.【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西汉鼎盛时期的概况。经过汉初几十年的积累 ,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而ABC三位帝王都是汉初时期的,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恢复并得到发展。故而答案为D。【点评】了解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20.【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的掌握。A是政治方面的,B是对外交流方面的,D是军事方面的。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与题干相符,答案为C。【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21.【答案】主父偃;董仲舒【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解析】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点评】本题主要掌握两个比较有名的大臣,主父偃和董仲舒,关键要分清二者的一个在政治方面一个在思想方面。22.【答案】(1)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主要采取两个人的建议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为了推行儒家教育并且在长安设太学,从而实现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点评】本题只要掌握了汉武帝的思想和政治措施。23.【答案】(1)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2)汉文帝和汉景帝(3)汉文帝和汉景帝(4)汉文帝和汉景帝(5)汉武帝(6)汉武帝【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西汉的几位皇帝,政治比较清明,关心人民,注意调整政策,使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点评】此题主要区分几位皇帝,难度适中。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①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③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④罢黜百家发生在汉朝。按照中国朝代更替的顺序,可得出答案选D。【点评】知道儒家思想的发展史和中国朝代更替顺序。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自编了一部历史短剧,其中台词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世袭制,功高盖世。“B.汉武帝:“我兴办太学,实现了文化上的大一统。”C.明成祖:“我废除丞相,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帝王的史实。秦始皇首创郡县制,汉武帝兴办太学,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雍正设立了军机处,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知道古代帝王的成就。3.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有(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隋的兴亡;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概况的了解。秦朝定都咸阳,不符合。西汉定都长安,符合。西晋、东汉定都洛阳,不符合。隋唐定都长安,符合,故而答案为D。【点评】知道我国古代主要朝代的都城。4.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A.汉高祖 B.汉宣帝 C.光武帝 D.汉献帝【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东汉建立的概况。A为西汉开国皇帝,B为西汉时期皇帝,D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秀就是汉光武帝,所以答案为C。【点评】了解东汉建立概况。5.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其实际重量与币面重量一致,并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种货币叫(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钱 C.开元通宝 D.银锭【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一统的汉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货币知识的认知。B是秦国货币,后为秦朝统一货币;C为唐朝时货币;银锭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直至清朝,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故答案为A。【点评】了解汉武帝治国措施,知道我国古代货币相关知识。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措施的理解。“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个观点是贾谊提出来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力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这与推恩令相似,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谪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样,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国,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了。故而答案为B。【点评】理解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知道推恩令采取的背景、含义及其作用。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除异己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巩固统治措施的理解。西汉历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D排除。武帝时在政治上针对汉初分封制推行推恩令,在思想上罢黜百家,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而答案为A。【点评】理解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8.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统治措施的掌握。A是秦始皇所为,排除。B是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C是汉武帝在政治领域采取的措施。D是武帝在对外交流方面实施的。根据题干中“政治”一词可知答案为C。【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9.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的识记。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长安是西汉都城,太学就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故而答案为A。【点评】掌握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10.从秦朝“焚书坑儒”到西汉实行“罢黜百家”,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观念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我国古代统治者统治思想的理解。秦朝统治者因刚刚一统六国,为巩固统治,重用法家,焚书坑儒这一措就也体现了以法治国的理念。西汉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这体现了重视儒家的治国思想。故而答案为C。【点评】理解我国古代统治者统治思想的变化。11.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马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巨,有思想、有能力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别好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了解。董仲舒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在皇帝手中,必须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才能保证皇帝的权威与朝廷政令的推行。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而答案为C。【点评】了解汉武帝重视董仲舒的原因 ,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的背景。12.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设立司隶校尉 B.北击匈奴C.“罢黜百家” D.实行“推恩令”【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掌握。A是汉武帝用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的。B是军事方面的措施。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D是在政治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推恩令的推行可以使地方上的诸侯国逐渐分成许多小侯国,无力与中央相抗。故而答案为D。【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知道推恩令实施的背景、作用。1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现的( )A.诸侯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实话背景的掌握。汉武帝时,经济繁荣,C不符。他针对B采取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措施,针对D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针对A即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他采取推恩令,让王国逐渐被成许多小侯国,没有力量与中央抗衡。故答案为A。【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治国措施的相应背景。1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 ⑤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措施的识记。1是隋文帝杨坚所为,排除。5是清雍正所为,排除。故而答案为B。【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内容。15.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B.“罢黜百家”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汉武帝巩固统治措施的识记。A发生于明清时期,排除。C是武帝的政治措施,D为武帝的经济措施,B是武帝的思想措施,故而答案为B。【点评】掌握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16.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下列人物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有( )①孟子 ②韩非子 ③秦始皇 ④汉武帝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情况的掌握。孟子是儒家思想战国时期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代表。秦始皇重用法家,以法治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而,以儒家思想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B。【点评】掌握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情况。17.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A.“罢黜百家”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建立行省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A【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汉武帝采取的治国措施的掌握。根据题干中“推恩”、“史记”等关键词可知此人是汉武帝。而B是唐太宗的措施,C是元世祖的措施,D是隋朝时所发生,故而答案为A。【点评】掌握古代主要皇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汉武帝所采取的治国措施。18.七国之乱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初年主要帝王的概况的了解。根据教材可知,景帝在位时,采取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吴王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这次叛乱,历史上被称为七国之乱,故而答案为C。【点评】了解西汉主要帝王的概况,知道七国之乱。19.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西汉鼎盛时期的概况。经过汉初几十年的积累 ,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而ABC三位帝王都是汉初时期的,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恢复并得到发展。故而答案为D。【点评】了解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20.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 B.张骞出使西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的掌握。A是政治方面的,B是对外交流方面的,D是军事方面的。C是思想文化方面的,与题干相符,答案为C。【点评】掌握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二、填空题21.写出相对应的向汉武帝提出建议的大臣的名字。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主父偃;董仲舒【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解析】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点评】本题主要掌握两个比较有名的大臣,主父偃和董仲舒,关键要分清二者的一个在政治方面一个在思想方面。三、材料分析题22.阅读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答案】(1)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在长安兴太学。(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主要采取两个人的建议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为了推行儒家教育并且在长安设太学,从而实现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点评】本题只要掌握了汉武帝的思想和政治措施。四、综合题23.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西汉皇帝。(1)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文景之治”: (5)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 (6)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答案】(1)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2)汉文帝和汉景帝(3)汉文帝和汉景帝(4)汉文帝和汉景帝(5)汉武帝(6)汉武帝【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西汉的几位皇帝,政治比较清明,关心人民,注意调整政策,使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点评】此题主要区分几位皇帝,难度适中。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