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运动的规律性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框学习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之后。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主要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二、学情分析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通过论证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生明确了世界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材料学习,认识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这个不难做到。进而启发我们要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三、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1年版2022年修订印制)》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1编写。内容要求:“阐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难点: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含义及特点。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习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激扬青春理想,彰显青春力量,谱写青春华章? 设计意图:采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兴趣,触动内在动力,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②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③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总结】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 (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3、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提醒】对于规律,不能用发明、改变、改造规律,可以用认识、利用、发现、尊重。 【总结】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环节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注意: ①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②正确的/错误的意识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总结】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性)。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环节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含义: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一个尊重)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个发挥)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 【总结】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 (1)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结】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①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八、教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