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会宽容》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本课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主题一“ 我的健康成长”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宽容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道德价值,无论是对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还是对平和、健康的个人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六年级学生已步入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其身心都有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对待他人、与人相处时,情绪有时会过于激动,遇事不够冷静,容易产生冲突或矛盾。这些冲突、矛盾产生之后,学生易陷人生气、愤怒的状态,并产生不愿原谅对方、想要报复对方的想法。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不宽容心理进行教育尤为重要。同时,在学校群体生活中,同伴之间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不尽相同。学生对宽容的学习不仅包括如何宽待他人,还包括如何包容他人,尊重和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此外,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的不宽容、不包容行为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和谐,甚至酿成社会悲剧。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理应具备宽容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宽容的价值,体会宽容对和谐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真正的宽容品质,是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为此,本课着眼宽容教育,着重讨论此年龄段学生在生活中无法做到宽容的心理原因,以帮助学生学会宽待他人、原谅他人、包容他人。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极具现实指导意义。本课围绕第一个话题 “宽容让生活更美好”和第二个话题“拥有一颗宽容心” 展开教学。我在课前开展了两个方面的调查: 一是“我的烦恼”小调查,让学生将生活中发生的不宽容的事例写下来投人调查箱中;二是让学生填写“生活中的宽容”调查单,感受宽容的美好。因为本课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三个活动:“七嘴八舌话宽容”“献计献策学宽容”“一心一意行宽容”,三个环节层层深入,找出了学生难以宽容他人的心理原因。学生通过游览“宽容城”和扩建“宽容城”学会宽以待人的方法,把宽容落实在行动上。本课时教学中也存有遗憾,如针对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有些学生对宽容的认同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未必会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等问题,教学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