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三国鼎立西晋的统一与组内交流互助具体要求:
1、校对任务单自学部分的内容,帮助同学修正错误答案并提供依据;
2、共同解决组内同学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标记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间互助释疑具体要求:
1、各小组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疑问;
2、全班同学组间互助,共同解决。 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西晋统一,曾出现很多英雄人物, 简单说说你所敬佩的英雄的故事!交流与分享 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其中有哪些经验或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合作探究一:十万人三四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官渡
之战官 渡 之 战袁绍
曹操官渡之战的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龟虽寿》,曹操作于公元208年初,时年53岁。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曹操举兵南下,试图统一全国。曹操刘孙权刘刘备刘刘赤壁
之战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赤壁之战联军五万二十万孙刘联合
巧借东风以少胜多公元208年曹操——无力南下,平定北方孙权—— 巩固江南(东南)刘备—— 攻占四川夺得汉中
(西南) 赤壁之战后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pī)三国鼎立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2、重视贤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3、沉着冷静,指挥得当
4、以诚待人、能宽容人,深得人心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1、因实力和初期进展顺利而骄傲轻敌
2、官兵来自北方,长途跋涉,不习水战
3、不熟悉地理环境,战术失误
4、尚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境时不骄傲自满,逆境时沉着应对 2、要善于倾听他人合理建议,与他人团结合作 3、宽容待人 4、善于观察和思考,关注细节,正确决策 5、 ……启示对比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而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5、对手袁绍远途来袭,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指挥不当5、对手孙刘联军:联合作战,采取火攻,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抵抗侵略,深得民心白脸奸臣七嘴八舌议曹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后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当然,他也有过,曹操凶残、奸诈,滥杀无辜。
我们认为曹操……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1954年夏)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用史实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合作探究二: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史实分析: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方法提示:
1、比较三国之前、三国时期、三国之后的社会状况(生产、生活等)
2、时间跨度可更长些,如已学的:秦汉时期 东汉末年:分裂,军阀割剧混战三国时期:局部统一西晋: 全国统一 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理由:1、它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
2、三国时期,……,各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 夷陵之战??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 濡须口之战? 三国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 广陵之战?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 南中之战? 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 诸葛亮攻魏之战?? 三国吴嘉禾三年至六年(234—237年) 吴平山越之战??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 辽东之战?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 汉中之战? 三国魏嘉平元年(249年) 曲城之战??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 东兴之战? 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 南安、合肥之战? 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 狄道之战? ……
——摘自《中国历代战争年表》分裂,战争不断,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学会比较,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思考: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
理由:1、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限制;
2、还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至隋唐)分裂局面的出现。 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
理由:1、它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
2、三国时期,各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当堂检测 “话说当今中国大势……?” 我有疑问?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珍爱和平(关于台湾问题、疆独、藏独等)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后,追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 他多次北伐曹魏,劳而无功,最终于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 。 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
(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吴魏蜀西晋国家分裂局部统一全国统一课堂小结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221年7月,刘备称帝三个月后,立刻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222年8月陆逊在夷陵一带“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
夷陵之败,蜀国全国仅仅剩余3万军队(原约13万),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曹魏重视农耕修水利 广屯田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三国时期生产的发展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汉晋春秋》) ●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的的短期统一●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西晋大举伐吴,280年,吴主孙皓投降,吴亡。●西晋灭亡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陷长安,西晋灭亡。前灭蜀、建(西)晋、后吞吴课题 历社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新授课)
主备:徐梅 审核:倪晓婷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2、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理解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3、结合史实评价曹操、诸葛亮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4、知道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概况。
二、学习内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难点:正确认识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三、课前自主学习: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争
时间
背景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区域
生产特色
北方黄河流域
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3、西晋的统一与灭亡:
(1)建立: 年, 废魏帝,建立西晋。
(2)统一: 年,司马昭出兵灭蜀; 年,西晋灭 。
(3)灭亡: 年, 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4、本课内容涉及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说说关于他们的典故或小故事。
(1)曹 操: 、 、
(2) : 、 、
四、课堂互助学习:
1、利用课前了解上述两次战争的相关信息,尝试分析: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原因分别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经验或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2、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史实分析: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五、学习疑问:
六、当堂检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和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分别是 ( )
A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B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

A B C D
3、上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 220年 B 208年 C 221年 D 222年
4、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 东汉结束 ② 刘备称帝 ③ 赤壁之战 ④ 孙权割据江东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④③①
七、拓展提升:
“话说当今中国大势……”结合本课所学及当今中国面临的台独、藏独及疆独等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一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一、课程标准:
2-2-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相关史实,评析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阐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之后,三国鼎立,南北方经济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最后,概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与灭亡过程。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因此,学生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会受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需要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和探究,加深或修正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初步获得一定的历史经验。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正确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3、通过问题提问与互助解决,培养学生倾听、质疑、深入思考以及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场战争的成败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等做人的道理。
五、难点和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认识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及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八、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考一考你:“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导入课题: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利用《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开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前阶段至三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环节一
学生小组内交流互助,教师指导评价。要求:
1、较对任务单自学部分的内容,帮助同学修正错误答案并提供依据;
2、共同讨论组内同学提出的学习疑问,标记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
3、教师课堂内巡视,就小组内的学习互助情况给予评价。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单为载体,互相帮助,自主解决一部分疑问。以生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环节二
学生组间互助,教师点拨评价。
1、上一环节中各小组留存的疑问提交给班级,全班同学组间互助,共同解决;
2、教师就重点和难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整理课堂脉络,并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
(1、两场战役。对比分析: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及启示。
2、辩证分析三国鼎立对历史的影响。)
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或小组成员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全班合作解决。以生为本,突破本课重、难点的同时,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倾听、质疑、搜集信息深入思考以及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教师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查漏补缺。
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尾
考一考你:“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合这句话以及本课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完全统一的前景的看法。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学生尝试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思考当前的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与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