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跨越式跳高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四年级: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助跑起跳连贯不停顿。 五~六年级: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节奏清楚,过杆动作协调。助跑节奏逐渐加快,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过杆动作协调,落地平稳。跨越式跳高,从技术角度讲已经落后了,但它的动作简单易学,是小学阶段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跨越式跳高3~6年级重复出现,所以三年级教学要求不要太高,应把助跑、起跳作为重点,但儿童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较差,往往起跳力量不足,身体腾起后很快下降,出现压杆现象。因此,在教跳高技术的同时,适当安排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 教师不宜过早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过杆的高度上,以免影响学生掌握基本功,随着动作地掌握,逐渐提出高度上的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的方法,体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 学情分析 1、初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诱导性的辅助练习。如:两腿依次摆过斜放的'横杆或皮筋等。(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的动作) 2、原地或跑动跨过不同高度的皮筋。(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动作) 3、原地或上步摆腿练习。(主要目的是体会摆动腿带动髋关节向前上方摆动) 4、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后摆动腿的脚尖或头、手触悬挂的球等。(主要目的是体会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动作) 5、学生自由选择助跑方向,做尝试性起跳过杆练习,教师帮助确定起跳腿。 6、3~4步助跑起跳过杆练习。(主要目的是初步体会完整的动作,体验动作感觉) 7、教会学生丈量步点。 8、用5~7步(或双数步)助跑做完整动作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跨越工跳高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起跳 教学难点:过杠技术 教学内容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广播操 (1)踢腿运动 8×8 (2)全身运动 8×8 (3)跳跃运动 8×8 (二)基本部分 跨越式跳高 动作: (1)从侧面助跑,助跑方向与横竿的夹角在45°左右,左(右)脚是有力脚(踏跳脚)从右(左)侧助跑,助跑距离约4—5米,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助跑最后一步要大些,在距离横竿投影约三四脚的地方,用有力脚踏跳,踏跳腿稍屈膝,先以脚跟着地,过渡到全脚掌,再以前脚掌迅速蹬地同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摆起,两臂随之上摆上体前倾,使大腿靠近胸部,当摆动腿摆至横竿上时,即稍内旋,踏跳腿完成踏跳动作后,迅速离地方向上摆起两腿相继过竿。 (2)落地时摆动腿先着地,踏跳腿跟着落地,两腿相应做弹性屈膝,缓冲平衡。男女各一组,由队长负责学生纪律。 步骤: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将横杆放成斜坡学生做跨越动作 (3)先将横杆放得低一些,让学生练习原地跳起(踏跳脚站立踏跳点上)和上一步踏跳胡跨越过横杆的动作 要求: (1)有较明显的用力蹬地腾起胡动作,不是单体胡跨越过竿。 (2)把横竿适当地升高,做做助跑三、五步踏跳跨越过横竿的动作缓慢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 法 1、集合整队 2、放松:广播体操之整理运动 3、总评本课的内容,学习前翻滚 场地器材 1、两块平整的场地 2、跳高架 杆二套 3、垫子二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