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课时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第一课时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三民主义
严谨治国
中山装的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Q:请从课文中找出20世纪初中国局势状况。
1.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危机加重
2.社会变革的声浪此起彼伏,为革命奠定基础
(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宣传
(3)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近代中国的两条主线(1)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2)中国人们的不断反抗
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
1.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1)政治上
列强采取以华制华政策,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所以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知道如果强制推行殖民统治,势必会造成极大反抗,有感于此,便决定扶植中国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镇压它们的人民。清朝灭亡后,列强又相继扶植袁世凯、各地地方军阀、蒋介石、汪精卫伪政权等势力,以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
(2)经济上
1.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滇越铁路
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通过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
1907年,中国84%的水上运输业在列强的控制下,英国所占份额最高为52.5%。中国34%的棉纺织业及100%的钢铁生产,也是由列强控制。1911年,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的93%。
Q: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列强不仅为了掠夺资源,获得高额利润,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进一步控制中国。
列强控制中国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列强的入侵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不能全部否定
Q: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列强经济势力深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呢?
破坏性:
(1)使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建设性:
(1)列强的侵略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救亡运动此起彼伏
(2)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
2.社会变革的前期准备
(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鸦片战争后,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兴办企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
Q: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如何?
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为了“收回利权”“振兴实业”,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张謇曾发动代表请愿,要求召开国会。
(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宣传
2.社会变革的前期准备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定,大量新式学堂涌现。
1906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大大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接受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革命军》
2.社会变革的前期准备
(3)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口号,此后,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中国同盟会
时间、地点
人 物
性 质
革 命 纲 领
相 关 刊 物
指 导 思 想
作 用
1905年,日本东京
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三民主义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大大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孙中山,弃医从政,1894年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政治,遭到拒绝,同年冬,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出任总理,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组织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3年,发动革命发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4年改组国民党。
1866-1925年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内 涵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推翻清政府,解除
民族压迫
三民主义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参见P13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
政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剧,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经济方面: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倾销商品等。
思想方面: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一些革命性组织建立
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
同盟会成立后,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黄兴的率领下,向广州两广总督衙门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革命党人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事后同盟会会员收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
(1)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
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
(2)晚清政府新政
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立宪,但是结果都是失败的。
Q:为何清政府的这些改革措施会失败?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任何维护清朝统治的改良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建立新的政体,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列强对中国的控制
政治上以华制华
经济上控制铁路
2.社会变革的前期准备
(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宣传
(3)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的成立
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
(1)黄花岗起义
(2)晚清新政第二课 中国的诗句与辛亥革命
第一课时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练习
1、选择题
1.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是( )
A.金融 B.铁路 C.煤炭 D.港口
2.曾发动代表请愿,要求召开国会的著名实业家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张之洞 D.胡雪岩
3.1903年,写成二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陈天华
4.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
A.维新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6.1911年4月,由革命党人黄兴发动的,向两广总督衙门发起攻击的武装起义是( )
A.黄花岗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7.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解决土地问题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
A.建立由汉族统治的政权 B.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C.结束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0.20世纪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吧刊,积极宣传革命的中心城市是( )
①北京 ②上海 ③香港 ④日本东京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简答题
11.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并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说“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
第一课时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练习
1-5:BACDD 6-10:ADC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