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本课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6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需要通过包括公众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来实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但公众的环保科学认知能力、环保意识及环保行动参与度仍有待提升。六年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理应具备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环境素养。他们虽然通过学校、社区的环境教育,获得了一定的环境认知,也参与过环保行动,但这些活动难以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认识和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懂得珍爱地球,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学生学有所获。我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落实核心素养。围绕“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前认知初步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关联多种信息,运用资料多角度论证问题,学会运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言之有据。学生的实证意识在这样的说理中得到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证据说明看法,理解地球是人类目前唯的生存家园。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探究典型案例时,学生先通过观察哈尼梯田的景观图和示意图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哈尼梯田小档案”探究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奥秘,并结合示意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感悟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从而萌发感恩地球,珍爱、保护地球母亲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