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三轮冲刺 解题技巧指导 课件(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三轮冲刺 解题技巧指导 课件(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指导
01
选择题备考方法
02
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目录
变化类、原因类、影响类、
认识启示类、史料实证类、
因素类、关系类、举措\措施类、
趋势类等
01
选择题备考方法
选择题备考方法(认真审题是关键)
1、三看题干:
一看时间、地点、人物,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三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中心;
2、三思选项: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常见题型:
数字图表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等
选择题备考方法(认真审题是关键)
数字图表型选择题通常由文字材料和图示两大部分构成,题干所给的信息点还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题目中往往会给出一些关键的限定词,如变化的形成原因等。
【解法】
首先看清题干的具体要求。从题干提取信息,明确图表名称,审清时间限制(注意起止时间),再看图示中的变化态势,是增是降,最后结合选项内容和教材所学知识,选定正确的备选项。
图片型选择题:包括单个图片、组合图片、漫画图片、地图图片。
【解法】
注意题干和图注,明确图片名称。
搜寻图片中有用信息(人物、实物、文字等;地图注意看图例、地点)
(一)图表材料型选择题
解题方法:
①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
③看选项: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的分析,判断表格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表述明显有误、与材料情景无关的选项,再看剩余的选项是否与数据的变化、材料的情境相吻合。
(二)曲线图型选择题
解题方法:
①看标题、横竖轴:通过曲线图的标题和横竖轴所示信息,判断图中的数据与哪些历史事物有关,结合题干内容,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
②看变化、找折点:仔细查看曲线的起伏变化,一般有不断上升、不断下降、曲折发展等主要类型。要特别注意曲线的拐点,从不同时间段曲线的升降变化,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③看选项:通过对图中数据及其包含信息的分析,选出与之相符合的选项;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表达明显有误、与材料情境无关的选项。
(三)柱状图型选择题
解题方法:
①看标题、横竖轴:通过柱状图的标题和横竖轴所示信息,判断图中的数据与哪些历史事物有关,结合题干内容,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
②看变化、找折点:仔细查看柱(条)形的高低长短。这类图既能对比反映不同历史实物间的变化,也能整体反映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要注意结合横竖轴的信息进行解读。
③看选项:通过对图中数据及其包含信息的分析,选出与之相符合的选项;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表达明显有误、与材料情境无关的选项。
(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
解题方法:
①看题干:首先根据题干的文字内容,提取关键信息。通过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确认相关的历史时空及历史事件。其次确认问题,搞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②看图片:首先看图片附带的文字说明(如果是漫面,则要注意漫画中的人物对话、文字标记等)。其次根据图片的表象特征,判断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主题寓意等。
③看选项:通过对图片及其包含信息的分析,选出与之相符合的选项。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表达明显有误、与材料情境无关的选项。
02
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1、带着问题看材料:先看题头明确本题主题;带着问题看材料,针对性找出材料中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国家、朝代、文献(包括引文出处)】
2、根据问法确定答题方法
问法 答法 注意事项
第一种 根据材料指出(找出、写出、回答、作者认为、据材料列举等) 摘抄材料 摘抄和问题对应的关键句、关键词
第二种 根据材料概括(归纳、提炼、总结等) 归纳材料 不可照抄材料,更不能全抄;提炼关键词句(尝试去掉“的地得”前面的修饰词、适当加上有关“动词”或颠倒材料关键词位置、或用意思相近的词替换、翻译文言文)
第三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或概括 1.归纳材料 2. 材料和教科书做个链接 1.材料做减法(一个得分点)
2.抄与材料相对应的教科书内容或笔记内容(第二个得分点)
第四种 认识、启示、感悟、关系等 言之有理 抓住本题的总主题和每个材料的小主题,找到依据,组织语言。针对开放性的问题,答案要多写几条,答案要点化,标上序号。
3、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①问什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按顺序作答),怎么问怎么答,不要漏答。
②注意答题规范。多个问要写答题提示词,2分以上就要分点作答;书名号和双引号该有的必须要有,不该有的不要乱加;专业历史名词不能写错。
③用书面语言、注意答题语句通顺、字体工整。用词要力求规范、准确,杜绝口语化。
【注意事项】
(1)尽可能用完整的历史术语回答,千万不要自己编造。条理清晰,点点分明;
(2)“分别......”:答案分开按顺序写。 前面写上问题词
(3)“标志”:时间+事件; “标志事件”:可只写事件。
(4)不要漏答或错答:看清几个问题及对应分值;答案不要写错位置。提问的顺序就是答题的顺序,千万不能漏答或颠倒!
(5)在答案与答案之间用分号隔开或留足空格。
(6)答案要简洁、规范、完整、准确。
①针对“唯一答案”的问题:一言不中,千言无用,多写不得分。
②最后一问综合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多写几点,有把握的写前面,切忌长篇大论。
03
常见题型
变化类、原因类、影响类、
认识启示类、史料实证类、
因素类、关系类、举措\措施类、
趋势类等
变化类
【解题技巧】
明确设问角度,区分变化类型:
(1)前后变化型:历史事件前后出现转变或明显的差异。类似于“由A变为B”这种问法,要把前后各自的变化阐述出来。答题模板:“从……到……”“由……到……”。
(2)内容变化型: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要列举出新出现的情况。答题模板为:开始出现……情况
(3)图表数据变化型:明确图表名称,注意事件的时间(起止时间、变化开始的时间等),看图表数据变化。
答题模板为:……增加、……减少、……呈上升趋势、……呈下降趋势。如果这一时期有多个变化,必须分段概括。
原因/背景类
【解题技巧】分析原因时,必须明确变化发生的时间,要根据时间,结合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归纳概括变化产生的原因。回答分析原因\背景的题目时要养成“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达方式 。
【2022 广州市黄埔区二模】材料二:在1997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中,公有制经济实现56676亿元,占75.8%;而在1978年该比重高达99.1%。在1997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18096亿元,占24.2%;而在1978年该比重仅为0.9%。1997年与1978年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上升了23.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较快,而且扩展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之四: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卓著》(2002 年 10 月)
(2)材料二中,相比 1978 年,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
变化:相比 1978 年,1997 年公有制经济的占比有所减少,但仍占主体地位,而非公有制经济 的占比大幅提高。(或者:1978 年,我国经济几乎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而 1997 年,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大幅提高,公有制经济占比有所减少)(按意给分,共 2 分)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 分)我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1 分)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 分)到 1997 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影响类
如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6分)
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等(任一角度作答均可)。
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第一个工业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等(任一角度作答均可)。
【解题技巧】分析影响时,要根据变化发生后的时间,结合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归纳概括变化产生的影响。回答影响类问题要养成“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达方式 。
(2022 济宁)材料二
论述类
【解题技巧】
①先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主谓宾俱全,最好从影响、作用、是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出发。
一般句式:XXXX促进\推动\改变XXXX;XXXX重视XXXX;XXXX是XXXX
如何定论点?看导语提示,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所定论点一定要和材料有关。
②列举能够论证观点的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历史事件+影响)进行论述,论据至少有3个以上。
③总结,综上所述\由此可知\+再次重复观点,有能力的同学可适当进行主题升华。
论述类
类型一:给出若干历史事件,要求从中选择至少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自定观点,进行论述。
作答模板:选择的历史事件+观点+论据+总结。
1.(2022 广东)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论述类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观点: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2分)事件:南昌起义;古田会议。(1分)论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6分)结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分)
等级 shishi 及结观点及结论论 论述
四等(9--10分) 列举两个史实 观点明确,与史实存在严密逻辑关系;结论高度升华 运用所选史实,围绕所提观点,展开准确、充分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三等(6---8分) 观点明确,与史实存在逻辑关系;结论升华不够 能够运用所选史实,围绕所提观点进行论述,条理基本清楚
二等(3---5分) 有观点,与史实有一定联系;结论没有升华 运用所选史实不准确,论述与观点之间联系不紧密,条理不清楚
一等(0--2分) 观点与史实之间没有联系;没有观点及结论
评分参考:
等级
史实
观点及结论
论述
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事件: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论述1: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论述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结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胜利、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共 10分)
论点: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事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论述1: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至 1957 年底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论述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结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方法指导:常用的观点
1.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新,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8.制度机制的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
9.伟大的思想理论引领时代的发展
10.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
11.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发展
论述类
(2)选择材料一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选择:早期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工业革命。(1 分)观点: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多种因素促成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2 分)论述: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为其获得广阔的殖民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力学定律,有利于蒸汽机等的发明与改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任意答对一点得 2 分,满分 4 分)
结论:因此,英国在 18 世纪 60 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是由政治、经济、科学等多种因素促成的。(1 分)
论述类
类型二:给一个或多个材料。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
作答模板:所定观点+论据+总结。
根据材料三提料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2 分)论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家加强合作,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欧洲国家建立欧盟,推动欧洲国家的发展;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合作进步。(4 分)结论:世界不同国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则两利,抗则两伤。(2 分)其他如“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贸易壁垒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等符合材料的观点均可得分。
方法指导:要掌握中外重大的历史事件(时政热点)及时间,谈认识,不能泛泛而谈,而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的共性谈。
论述类
类型三:给出一个或多个观点,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作答模板:所选择的观点+论据+总结。    
(2022 长沙)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材料二: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请回答: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8分)
观点: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1分)论述: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6分,一点2分)
结论:由此可得,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1分)
观点2: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1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权威不再;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6分,一点2分)
结论:由此可得,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1分)
认识启示类
类型一:要求谈谈对某一事物的认识
【解题技巧】从事物的性质、作用、影响、如何发展、发展特点去谈认识(是什么、怎么做、有什么用),最好多角度多点作答。
(2020 广东)材料三 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 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 whisky(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
——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2分)
中国人对中国特有名词的英语翻译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文化特色。语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组成部分,推动文明交融;语言文化交流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等。
认识启示类
(2)阅读材料二,写出示意图中A处对应朝代名称。根据示意图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排列顺序,谈谈你对历史时间的认识。(6分)
元代;(2分)
历史时间是人类活动的尺度;
历史时间具有连续性;
历史时间是可以划分阶段的。
历史时间尽管是抽象的,但可以形象和物质化,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就是证明;
历史时间是记录和印证历史史实的必备要素。(4分,一点2分)
认识启示类
类型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谈启示)作答切忌假大空,要紧扣主题(看导语和材料确定题目主题),针对材料内在逻辑进行
作答,一般从如何做的角度入手(写答案必须带“要”),最好分点作答。(2019·桂林)(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荣革命没有打仗,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宫廷政变的方式赶走老国王,拥立新国王,就是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玛丽。……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二:他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起供养其军队的工业,引入成千上万的各种类型的专家,派出一批批年轻的俄罗斯人到国外去学习……还打破所有先例,去西欧旅行,直接学习外国的种种制度和惯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1)结合上述国家的发展,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3分)
认识:国家的发展要建立符合现实的制度;国家的发展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事物;国家的发展要完善民主与法治建设;国家的发展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等。(一点1分,共3分)
史料实证类
※史料的分类:一、按资料的表现形式1、文献史料:书籍记载的史料。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3、图片、视频、影音史料。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注意:无论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都会受记载者的立场影响。史料的可信度:(第一手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最高)图片、视频、影音>实物>文献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第一手图片、视频、影音>第一手实物>第一手文献
※史料的运用:
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二重证据法: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相印证,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类型一:甄别史料,选出可信度最高的史料。
【解题技巧】选第一手实物史料,原因:第一手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最高,价值最高。
1.材料一 为了考证“武王伐封”这一历史事件的年代,我们收集了以下史料:
①利簋——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②《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晚年整理而成,是儒家五经之一。
③《史记》——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史事。
(1)材料一中,哪项史料对考证“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所具备的价值最大?请简要说明理由。(3 分)
史料实证类
①利簋(1 分,写对数字标号也得分)。
理由:它是上述材料中最接近所考证问题的第一手史料(1 分);它作为有包含文字的实物史料,比其它几项文献史料的价值要高(1 分)。
(本问能答出:第一手资料、实物、文字三个元素可得 2 分)
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宋代海路交通最可信的两则材料。(2分。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依据最可信的材料,概述宋代海路交通发展的表现。(2分)
史料实证类
最可信材料:①、②;
表现:海上交通路线范围广泛;海上贸易繁盛;航海知识及技术进步。(2分,一点1分)
3.材料一:下列史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体育运动。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横线位置。
A文献史料是___;B实物史料是___;C影像史料是___。
史料实证类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唐代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4 分)
类型二:从多个史料中提取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解题技巧】①看所有材料,圈画材料共有词语。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共同点。
③如有多个共同点,则分点回答。④如果材料是文言文,则要翻译成白话文概括。
认真读史料,找出史料里的共同点。切记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要多个史料都相互印证的史实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史料实证类
历史信息:展现了唐代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艺术;体现当时崇尚丰腴之美;当时的陶瓷器生产水平较高(或者: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交融加强。
2.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潜使领提举市舶事……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宋徽宗)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州)最盛。
——《萍洲可谈》
(宋高宗绍兴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
——《宋会要职官》
史料实证类
宋代广州设置市舶司;宋代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宋代广州对外贸易发达。(一点 2分,共 4分,没有时间限定每点扣 1分)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3分)
3.(2021 广东)
材料二: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杜甫《黄河》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白居易《西凉伎》
史料实证类
材料中古诗1、3中的紫髯与人俑中的大胡须印证;
材料中的古诗2高鼻与人俑中的高鼻梁印证;
材料古诗1.3中绿眼、深目与人俑中的眼睛凹陷印证。
【解题技巧】要根据大题的主题,结合所给的材料和所提的问题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用短语、短句回答。一般答案句式为:名词+动词(如:科技推动、政治变革、恰当政策等)
(2021 广州海珠区一模)材料一:红色歌曲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革命话语。在中央苏区时期,客家山歌成为红色歌曲的主要曲调来源。苏区军民在借鉴传统曲调的基础上,创作了《羊命道路要认清》《十二月农民苦》等大量红色歌曲,“它的形式是旧的,它的内容却是革命的”。在抗战时期,音乐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党的文化宣传工作中,如郑律成创作了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等红色歌曲,推动了文艺大众化。
——摘编自王海军《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与表达(1919-1949)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动红色歌曲发展的因素(4分)
“因素”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对传统歌曲的革命化改编;音乐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一点 2分,共 4分)
(2022 桂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4分)
“因素”类
因素:耕作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城市的发展。(任答三点)
“因素”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4 分)
因素:时代变迁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努力;政府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深入;救亡图存的探索。
【解题技巧】要讲两点。即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关系类
(2021·广州番禺区一模)材料三: 要是有一个中世纪的学生回到我们中间,听我们谈论大学、院系、学院、业士学位、执教权、 博士学位、学习课程、常设课和非常设课,很有可能这样想,除了从前使用过的拉丁词被法语词所 取代,其他一切照旧。只有当他坐进我们的讲演厅或课室,才会体会到已经发生的变化。他会就此 看到,学术生活已经发生了转型,但依然是在中世纪为它挖就的沟渠里流动。
——摘自[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3)根据材料三,分析现代西方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2 分)
中世纪大学对现代西方大学影响深远,现代西方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传承和发展。(2 分)
关系类
(2022 贵港)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日本采取了强有力的对策,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材料二: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行,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工业化和民族独立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2分)
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是实现民族独立的目的和方向等。
关系类
(2022 通辽)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2分)
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
“举措”或“措施”类
【解题技巧】要讲具体怎么做,要有行为动词。(如实行或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权利法案》的颁布)(2022 广州)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近30年的建设,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78年,中国的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深度融入世界经济。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7%。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摘编自《求是》杂志评论员《在历史纵深处看全面小康伟大成就》材料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1978年以来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1点2分,共6分)
“举措”或“措施”类
(2022 镇江)材料二:明治政府参照赴欧美考察的使节团所报告的先进经验,进行近代化建设。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发展经济。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国有企业主导和“示范”的工业化方针,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从而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为加速工业化进程,1880年以后,政府实行“官业下放”,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相应举措。(5分)
特点: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政府干预);模仿西方(按照西方的样板);(2分)
举措:兴办官营企业;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官营转私营)。(3分)
“趋势”类
【解题技巧】要根据大题的主题,简单概括为一句话,一般为1分。①根据图表数据判断趋势:一般呈上升趋势(逐步上升、逐步增加)、下降趋势(逐渐下降、逐渐减少)
②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向西方学习)③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加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2 通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3分)
持续增长或迅速增加;(1分)
蒸汽机的改良和内燃机的发明。(2分)
“趋势”类
(2022 聊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呈现的趋势。(4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2010年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趋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并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逐步迈向全面小康。
“趋势”类
(2022 镇江)19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但20世纪初期,这一格局改变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战后,欧洲走向没落,美国和日本则利用战争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纽约取代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本成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依据实力强权,确立了从欧洲到非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国际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以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强大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这两股政治力量的结合,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过程。这表明,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世界历史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趋势。(2分)
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民族解放运动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