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课件(共30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课件(共30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目录
1.什么是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
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
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2023年3月1日,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趋多元,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据介绍,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体上升,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持续多发。五年来,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万人,年均上升3.6%。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治杀害、伤害、性侵、拐卖、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从年龄上看,“法律为我们护航”中的“我们”是谁?
“我们”是未成年人。以下哪些人是未成年人?
婴幼儿 二年级学生 八年级学生 高三学生 大二学生



X
X
我国法律规定,多少岁的人是未成年人?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1.什么是未成年人?
虐待儿童
不让子女上学
拐卖儿童
校园欺凌
非法使用童工
未成年人进入法定禁止的场所
结合以下图片思考:这些事件为何频繁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
未成年人的发展关系人类的未来,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但这是否意味着未成年人就已经避免了伤害呢?
现实永远比电影中更为残酷。在我国,29%的学生曾在30天内遭到过校园霸凌、55.5%的校园暴力案件因琐事而起、案件多发生在厕所等隐秘场合、57.5%的案件涉及故意伤害、11.59%的案件导致受害死亡......
校园霸凌并不仅是殴打。暴力殴打、虐待以及肢体冲突,这是大部分人理解中的校园霸凌,但校园霸凌远不止此,还包括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等多种形式。
未成年人保护现实不容乐观
资料链接
2、未成年人需要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感受法的关爱
《未成年人保护法》之“为少年的你”撑起一片晴空!
3、哪些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保护
专门法律:
其他法律:
①宪法 ②民法典 ③义务教育法等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绝对平等
相对平等
平等包含两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也是平等原则的真正体现;从长远来看,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
4.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P99①②③④⑤⑥
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网络保护
⑤政府保护
⑥司法保护
主体
地位
判断方法
学校等教育机构
全社会
父母、其他监护人
国家司法机关
重要保障
重要作用
第一个阵地基础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看是谁在保护未成年人。
2.司法保护主要是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在办理与未成年人有关案件时的保护。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主体责任
网络生活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家庭保护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
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阵地,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学校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1)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3)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4)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5)不得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
地位: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他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2.网吧、酒吧老板不允许未成年进入;
3.国家制定相关法律。
地位: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
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网络游戏实名制;
APP设置青少年模式;
网络游戏时间限时;
地位: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监护人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照料的状态,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
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将其送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司法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一般不出庭作证;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有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姓名、影像、住所、就读学校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
地位: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①妈妈辅导小建做作业,生活上关怀无微不至
②教育部印发通知,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校园
③封存无人抚养儿童的犯罪记录
④法院批准了遭受父亲暴力的小磊的人身保护令
⑤法院和检察院到校开展法治宣传
⑥学校邀请法院和检察院到校开展法治宣传
⑦《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⑧王者荣耀规定未成年人每天限玩游戏1.5小时
家庭保护
政府保护
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针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如设立少年法庭/检察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和未犯罪但进入司法程序的未成年人
(如审理的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监护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等。)
司法保护对象:①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如设立少年法庭/检察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②未违法犯罪但进入司法程序的未成年人(如审理的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监护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等)
司法保护
学校保护
国家制定
社会保护
网络保护
判断以下内容属于哪项特殊保护
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
政党
武装力量
社会组织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其他成年人
共同责任
众多主体来护航
《刑法》第17条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条
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观点辨析,明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
未成年人违法
【归纳总结】
未成年人纵然、随心所欲
承担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2)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3)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5.未成年人如何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学会自我保护!
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需要
特殊保护
感受法的关爱
课堂小结
未成年人的含义
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的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自身特点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保护未成年人权
益的六道防线
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
正确对待法律的特殊保护
1.习近平在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们回信中写道: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澳门的未来。希望同学们不辜负杜岚老校长的期望,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这表明 (  )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
③启示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A
课堂练习
2.“见义勇为”一词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护”“懂自救”“远离毒品”,这在教育界内外迎来掌声一片的原因有 ( )
①中小学生不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②这是对中小学生命健康的关爱与保护
③中小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④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与保护已经成为共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3.一个13岁男孩偷骑家里报废摩托车上学,途中被交警查获。在了解情况后,交警依法对其不予行政处罚,扣留车辆后责令其父母将男孩带回家严加管教。经过交警和父母的教育,男孩认识到了错误,承诺不会再犯。对此,下列看法符合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的是 (  )
A. 未成年人违法无关紧要,理应不予行政处罚
B. 应加重对男孩处罚,才能起到警醒作用
C. 不予行政处罚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D. 违法必究,不应免除男孩的行政处罚
C
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