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选编:默写题1.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______ , ______ ”。(2)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 ______ , ______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蕴藉深沉。(3)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补记“庭有枇杷树, ______ , ______ ”,睹物怀人,寄寓悼亡之思。(4) 我们可以用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提醒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2.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漫漫人生路触动诗人几多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遗谁, ______ ”;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酌酒以自宽, ______ ”。(2) 《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李白以“ ______ , ______ ”表白心志,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是中国文学史上狷介之士的杰出代表。(3) “独坐书斋自吟啸”是古今读书人的乐事,归有光居于窄小的“项脊轩”,“借书满架, ______ , ______ ,万籁有声”。(4) 卒章显志是史论的常用手法。贾谊的《过秦论》以“ ______ ”总结全文,指出秦亡原因,暗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苏洵的《六国论》以“苟以天下之大, ______ ,是又在六国下矣”收束全篇,表明对屈辱赂敌的不满。3.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______ , ______ ,画图难足”几句,动静相生,色彩对比鲜明,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金陵风物图,视野开阔旷远,气度雄壮宽广。②《屈原列传》中的“屈平 ______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______ ,可谓穷矣”一句,概括了屈原的人格风采和悲惨境遇。③诗人面对人生现状和社会现实,往往借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如陆游《书愤》中的诗句:“ ______ , ______ !”④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是促进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代欧阳修所说的“ ______ , ______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4.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杜甫《登岳阳楼》第二联“ ______ , ______ ”,将洞庭湖水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描绘出来。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______ , ______ ,表里俱澄澈”三句,描绘了明月光辉四射,银河、明月一同映入洞庭湖水之中的场景。(2)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介绍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即“面对面社群”。归有光《项脊轩志》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说他日常接触的总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3) 有人将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锲斋”,其出处为荀子《劝学》“ ______ , ______ ”。5.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飞鸟常被古代诗人用于诗中表情达意。在“ ______ ,雄飞雌从绕林间”中,李白借悲鸣之鸟的意象渲染蜀道的险与难;在“舍南舍北皆春水, ______ ”中,杜甫以鸥鸟群飞的意象表达自己闲居乡村的寂寞,衬托客至的欣喜。(2) 张若虚将大雁飞不出月光的想象化为《春江花月夜》中的“ ______ ”,李贺欣赏李凭弹箜篌时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展开“ ______ ,芙蓉泣露香兰笑”的联想。这样的想象和联想让诗歌具有新奇的魅力。(3) 苏轼从水与月不变的视角体悟到“ ______ ”之理;柳宗元从橐驼“ ______ ”“不抑耗其实”等不违背生长规律的养树之道领会到养人之道。(4) 勇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认为士“任重而道远”,“任重”的原因即“ ______ ”;魏征认为国君一定要“ ______ ”,才能像疏浚泉源使水流得远、加固树根使树长得好那样,使国家安定。6.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描写月光清澈无边,又暗含鱼雁不能传递音讯之意。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③我国素来有尊师传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语句是:“ , ”。④小赵和朋友到泰山旅游,他借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描绘出了日出那一刻彤云托日的极美景致。7.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张孝祥在《念奴娇 过洞庭》中用“应念岭海经年, , ”来抒写自己在坎坷困顿中的孤高品质、磊落襟怀。(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发出了千古咏叹:“ , ”。(3)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 , ”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立意深远的赞赏。(4) 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 , ”,鼓励他向前看。8.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 古人诗文中常借“扁舟”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 ,何处相思明月楼”,寄托了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前赤壁赋》中的“ ,凌万顷之茫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之乐。(2) 古代散文或以情见长,或以理取胜。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抒发了对亡妻的追怀,感人肺腑;《石钟山记》中的“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3) 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来访,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杜甫《客至》中的诗句“ , ”,表达对外国朋友的欢迎。(4) 青年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才能担当起国家兴盛的重任,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言,“ , ”。9.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陆游也有被罢官的人生经历,他在《书愤》中用“ , ”来抒发自己已然年老但是壮志未能得酬的悲愤。③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讽喻现实人生,是古代文章写作的常用手法。杜牧就曾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④在“学会学习”主题班会上,有人提出身边人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并引用《论语》中的“ , ”,来说明会学习的人善于借鉴经验,也善于汲取教训。10.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文中作者常常运用借古讽今手法,对自己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中心论点“ ”,意在规劝汉文帝要施行仁政,勿蹈暴秦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借秦统治者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唐敬宗要节俭爱民。古诗中作者常常用典,传达出壮志难酬的感慨,如:杜甫在《蜀相》中用典“ , ”;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廉颇老矣, ”。古诗中作者也慨叹时光易逝,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春与秋其代序”。虽然我们挽回过去不太可能,但未来可期,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 , ”。11. (2023·北京市县·模拟题)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 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 , 。”《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 , ”的自然之理。(2) 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 ”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来鼓励他。12.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 ”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 ”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 ,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 , 。”参考答案1.【答案】【小题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小题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小题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小题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解析】故答案为:(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重点字:存)(2)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重点字:衰)(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重点字:亭)(4)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重点字:汩)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师说》名句辑录:1.《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答案】【小题1】所思在远道,举杯断绝歌路难【小题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小题3】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小题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故答案为:(1)所思在远道 举杯断绝歌路难(重点字:断)(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3)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重点字:偃)(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重点字:施)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3.【答案】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故答案为:①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重点字:鹭)②正道直行 谗人间之(重点字:谗)③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重点字:堪)④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逸、豫)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屈原列传》名句辑录: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答案】【小题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小题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小题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故答案为:(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重点字:坼)(2)久之 能以足音辨人(重点字:辨)(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重点字:锲)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5.【答案】【小题1】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见群鸥日日来【小题2】鸿雁长飞光不度,昆山玉碎凤凰叫【小题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害其长【小题4】仁以为己任,积其德义【解析】故答案为:(1)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见群鸥日日来(重点字:鸥)(2)鸿雁长飞光不度 昆山玉碎凤凰叫(重点字:雁)(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不害其长(重点字:害)(4)仁以为己任 积其德义(重点字:德)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6.【答案】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解析】故答案为:(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潜)(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重点字:渊)(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惑)(4)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重点字:摇)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7.【答案】【小题1】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小题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小题3】其文约,其辞微【小题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解析】故答案为:(1)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重点字:肝、肺)(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逢)(3)其文约 其辞微(重点字:辞)(4)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重点字:谏)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4.要留意具体环境。5.要留心语句顺序。6.要注意语句出处。8.【答案】【小题1】谁家今夜扁舟子,纵一苇之所如【小题2】今已亭亭如盖矣,事不目见耳闻【小题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小题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析】故答案为:(1)谁家今夜扁舟子 纵一苇之所如(重点字:扁、苇)(2)今已亭亭如盖矣 事不目见耳闻(重点字:盖、闻)(3)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重点字:曾、缘)(4)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毅)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春江花月夜》名句辑录:(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9.【答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故答案为:(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重点字:悟)(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鉴)(4)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贤)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4.要留意具体环境。5.要留心语句顺序。6.要注意语句出处。10.【答案】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尚能饭否,日月忽其不淹兮,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解析】故答案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势)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哀)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捷)尚能饭否(重点字:否)日月忽其不淹兮(重点字:淹)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重点字:谏)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过秦论》名句辑录: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式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并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最能揭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外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武攻之举措。在南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在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5.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11.【答案】【小题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小题2】复得返自然,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故答案为:(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鉴、哀、逸、豫)(2)复得返自然 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返)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阿房宫赋》名句辑录: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写出秦的奢侈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12.【答案】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承天景命,能克终者盖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故答案为:①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重点字:颠)②承天景命 能克终者盖寡(重点字:寡)③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重点字:攻)④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