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2 兰溪市模拟)近年,兰溪在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下列不属于文明行为的(  )
A.就地焚烧垃圾,避免污染环境
B.聚餐时提倡使用公勺公筷
C.养护公园里的花卉绿植,美化环境
D.骑电瓶车时佩戴头盔,保证出行安全
2.(2023 萧山区模拟)农历2023年癸卯年是兔年。兔的种类多,有一种北极兔(如图),体型巨大,身体肥胖,耳朵较小,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夏季身体背面浅灰色,冬季身体背面白色。下列有关北极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兔的体型大、耳朵小主要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B.北极兔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主要是有利于它能快速的捕猎食物
C.北极兔夏天和冬天的毛色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北极兔属于哺乳动物,体外受精,胎生
3.(2023 临安区一模)经典名句“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学们都十分熟悉,其实橘和枳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橘和柚子为同科同属不同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枳南移还是枳,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决定
B.为保持某名优橘的优良性状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繁殖
C.从生物分类方面考虑,橘和枳的相似性更多
D.南橘北移还是橘,但果实的口感会发生些许变化,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4.(2022 金华模拟)如图所示,“碳足迹”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一般情况下,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下列做法不能有效减小“碳足迹”的是(  )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5.(2022 绍兴模拟)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6.(2022 宁波校级一模)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7.(2021 鄞州区模拟)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8.(2021 南浔区二模)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9.(2021 萧山区模拟)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大,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10.(2021 西湖区校级二模)“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的描述。诗中提及的苔藓植物与被子植物牡丹的共同之处是(  )
A.都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B.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C.都能开花结果
D.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2023 瓯海区模拟)广义的多肉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肥厚肉质茎、叶或根的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仙人掌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属于被子植物。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2吸收越多,因此这类植物晚上可放在卧室中。
(1)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地区,需要的水很少。夏天它会进行“夏眠”,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夏眠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蒸腾作用
B.夏眠时大量浇水会使仙人掌根部损害
C.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状,不进行光合作用
(2)仙人掌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具有    的优点。
12.(2021 永康市模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就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   作出一定的反应.
(2)“蛙鸣求偶”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特征.
(3)青蛙通过求偶产生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成为蛙,说明生物能   .长大后并不是所有的青蛙的样子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生物后代之间存在一定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3.(2023 拱墅区模拟)科学家发现:土壤和某些生物体内存在解钾微生物,能将土壤中的不溶性钾分解产生可溶性钾,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土壤板结。哪些因素会影响解钾微生物的生长呢?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4只相同的培养皿,配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蔗糖培养基,高温灭菌后接种等量的解钾微生物。
②将4只培养皿分别放置在25℃、30℃、35℃、40℃的恒温箱中培养一周,测量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的光密度值。(光密度值是指研究对象的遮光能力,解钾微生物越多,遮光能力越强,光密度值越大。)
③实验数据见下表。
组号 1 2 3 4
温度/℃ 25 30 35 40
培养时间 7天 7天 7天 7天
光密度值 2.9 7.5 7.7 6
该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培养基中有机物种类对解钾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本实验通过    反映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2)分析实验数据表格可得出结论: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如何培养才能获得最大数量解钾微生物    。
14.(2022 乐清市一模)满江红、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
(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满江红、金鱼藻若干,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无色透明塑料桶若干、便携式磷酸盐检测仪及其他实验所需的仪器。
(2)实验前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的目的是    。
15.(2021 南浔区二模)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了严格控制距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的环境,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   .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   和污染   有关.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6.(2023 滨江区一模)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的排放.)
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    .
(2)图中的[C]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    ;a和b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7.(2022 衢江区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等害虫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生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8.(2022 常山县模拟)近年来,常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了矿山复绿和农田改造等生态修复工程。昔日尘土飞扬、满目疮痍的矿山,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如图甲)。如图乙为新型的稻田生态系统,与传统稻田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植树和种草,矿山附近的空气质量显著提高,体现了生物    (选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2)通过矿山复绿和农田改造,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3)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   。
(4)简述开展生态修复的意义    。
19.(2022 温州模拟)如图所示的树懒是世界上运动最慢的动物之一,最高速度仅为3厘米/秒,这样行动缓慢的树懒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材料一:树懒生活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树懒终年栖居在树上,以树叶和身上的藻类为食,一般每天仅食用60克树叶,除寻找配偶外,仅一周下树排便一次;
材料二:树懒体表覆盖有厚而密的皮毛,初生时皮毛呈棕色,后因体表着生大量藻类,使部分皮毛呈绿色;
材料三:树懒的肌肉功能蜕化严重,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静止时体温变化幅度在28~35℃之间;
材料四:树懒蛾生活在树懒的皮毛内,以藻类为食,产卵于动物类便中。研究发现,树懒蛾的密度越高,树懒皮毛中的氮元素含量也越高;
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树懒能适应树栖生活的原因。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2 兰溪市模拟)近年,兰溪在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下列不属于文明行为的(  )
A.就地焚烧垃圾,避免污染环境
B.聚餐时提倡使用公勺公筷
C.养护公园里的花卉绿植,美化环境
D.骑电瓶车时佩戴头盔,保证出行安全
【解答】解:A、就地焚烧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属于文明行为;
B、聚餐时提倡使用公勺公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属于文明行为;
C、养护公园里的花卉绿植,美化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属于文明行为;
D、骑电瓶车时佩戴头盔,保证出行安全,属于文明驾驶,属于文明行为。
故选:A。
2.(2023 萧山区模拟)农历2023年癸卯年是兔年。兔的种类多,有一种北极兔(如图),体型巨大,身体肥胖,耳朵较小,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夏季身体背面浅灰色,冬季身体背面白色。下列有关北极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兔的体型大、耳朵小主要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
B.北极兔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主要是有利于它能快速的捕猎食物
C.北极兔夏天和冬天的毛色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北极兔属于哺乳动物,体外受精,胎生
【解答】解:A、北极兔的体型大能够贮存更多的脂肪等供能物质,耳朵小主要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这些都是它能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A正确;
B、北极兔通过奔跑来逃避天敌,因此它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主要是有利于它能快速的捕猎食物或逃避被猎食者捕猎,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北极兔夏天和冬天的毛色不同是保护色,这种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北极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是体内受精,D错误。
故选:D。
3.(2023 临安区一模)经典名句“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学们都十分熟悉,其实橘和枳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橘和柚子为同科同属不同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枳南移还是枳,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决定
B.为保持某名优橘的优良性状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繁殖
C.从生物分类方面考虑,橘和枳的相似性更多
D.南橘北移还是橘,但果实的口感会发生些许变化,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北枳南移还是枳,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决定,A正确。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为保持某名优橘的优良性状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繁殖,B正确。
C、橘和枳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橘和柚子为同科同属不同种,从生物分类方面考虑,橘和柚子的相似性更多,C错误。
D、南橘北移还是橘,但果实的口感会发生些许变化,说明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4.(2022 金华模拟)如图所示,“碳足迹”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一般情况下,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下列做法不能有效减小“碳足迹”的是(  )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解答】解:A、节约使用纸张,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有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正确。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
D、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
故选:C。
5.(2022 绍兴模拟)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解答】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表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是相对的。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有利于保护自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B、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表明雷鸟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符合题意;
C、有些天敌不吃死昆虫如青蛙,因此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是竹节虫的一种假死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 宁波校级一模)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所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中既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A正确。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反映了农作物和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水稻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青蛙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水稻为食,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青蛙、水稻、害虫之间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C错误。
D、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成分)在发挥作用,而“春泥”更护“花”,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D正确。
故选:C。
7.(2021 鄞州区模拟)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解答】解:A、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长骨中空等;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A正确。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反映了农作物和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水稻属于生产者,害虫和青蛙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水稻为食,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青蛙、水稻、害虫之间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C错误。
D、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成分)在发挥作用,而“春泥”更护“花”,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D正确。
故选:C。
8.(2021 南浔区二模)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前来采蜜,有利于捕食。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故选:A。
9.(2021 萧山区模拟)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大,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解答】解: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晒焦导致死亡。能产生向上力,促进水、无机盐吸收等,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的湿度大,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故选:A。
10.(2021 西湖区校级二模)“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的描述。诗中提及的苔藓植物与被子植物牡丹的共同之处是(  )
A.都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B.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C.都能开花结果
D.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解答】解:A、苔藓植物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而被子植物牡丹用种子繁殖后代,A错误。
B、苔藓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B错误;
C、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藓不能,C错误;
D、苔藓和牡丹都属于植物,因此细胞中都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2023 瓯海区模拟)广义的多肉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肥厚肉质茎、叶或根的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仙人掌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属于被子植物。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2吸收越多,因此这类植物晚上可放在卧室中。
(1)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地区,需要的水很少。夏天它会进行“夏眠”,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B 
A.夏眠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蒸腾作用
B.夏眠时大量浇水会使仙人掌根部损害
C.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状,不进行光合作用
(2)仙人掌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具有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的优点。
【解答】解:(1)A、仙人掌夏眠时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蒸腾作用,A错误。
B.仙人掌属于多肉植物,并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夏眠时大量浇水会使仙人掌根部损害,B正确。
C.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状,但能通过绿色的肉质茎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故选:B
(2)仙人掌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叶片退化为刺状,它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的优点。
故答案为:(1)B
(2)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12.(2021 永康市模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就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 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2)“蛙鸣求偶”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遗传 特征.
(3)青蛙通过求偶产生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成为蛙,说明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 .长大后并不是所有的青蛙的样子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生物后代之间存在一定的 变异 .
【解答】解:(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蛙鸣求偶”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3)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长大后并不是所有的青蛙的样子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生物后代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1)对外界刺激 (2)遗传
(3)生长和繁殖 变异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3.(2023 拱墅区模拟)科学家发现:土壤和某些生物体内存在解钾微生物,能将土壤中的不溶性钾分解产生可溶性钾,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土壤板结。哪些因素会影响解钾微生物的生长呢?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4只相同的培养皿,配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蔗糖培养基,高温灭菌后接种等量的解钾微生物。
②将4只培养皿分别放置在25℃、30℃、35℃、40℃的恒温箱中培养一周,测量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的光密度值。(光密度值是指研究对象的遮光能力,解钾微生物越多,遮光能力越强,光密度值越大。)
③实验数据见下表。
组号 1 2 3 4
温度/℃ 25 30 35 40
培养时间 7天 7天 7天 7天
光密度值 2.9 7.5 7.7 6
该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培养基中有机物种类对解钾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本实验通过  光密度值大小 反映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2)分析实验数据表格可得出结论: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在35℃时最大。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如何培养才能获得最大数量解钾微生物  在35℃含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 。
【解答】解:(1)光密度值是指研究对象的遮光能力,解钾微生物越多,遮光能力越强,光密度值越大,所以,本实验通过光密度值大小反映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2)依据实验数据图表,在25﹣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密度值增大,解钾微生物越多,在35﹣4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密度值减小,解钾微生物减少,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在35℃时最大。
(3)依据“探究培养基中有机物种类对解钾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图,在相对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在可溶性淀粉中,光密度值最高,解钾微生物最多,所以,要想获得最大数量解钾微生物需在35℃含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
故答案为:(1)光密度值大小。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解钾微生物的生长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在35℃时最大。
(3)在35℃含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
14.(2022 乐清市一模)满江红、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
(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满江红、金鱼藻若干,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无色透明塑料桶若干、便携式磷酸盐检测仪及其他实验所需的仪器。
(2)实验前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的目的是  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
【解答】解:(1)该实验是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第二步:取4个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桶,编号为①、②、③、④。在②、③、④组中各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5~10根幼苗,使每组植物重量相等。每组另外增加2个重复组。
第三步:①~④组均加入等量上述污水,然后放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晚上补光,连续培养4周。
第四步:每周最后一天同时从各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其中磷酸盐的含量,然后计算去除率。每组磷酸盐的去除率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单位:%)。
(2)第一步: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目的是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故答案为:
(1)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流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第二步:取4个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桶,编号为①、②、③、④。在②、③、④组中各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5~10根幼苗,使每组植物重量相等。每组另外增加2个重复组。
第三步:①~④组均加入等量上述污水,然后放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晚上补光,连续培养4周。
第四步:每周最后一天同时从各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其中磷酸盐的含量,然后计算去除率。每组磷酸盐的去除率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单位:%)。
(2)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15.(2021 南浔区二模)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了严格控制距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阴暗潮湿 的环境,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 如果数量少,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 距离 和污染 时间 有关.
【解答】解:(1)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每组栽种250株的原因是如果数量少,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数量越多.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污染时间有关,离污染源越近,污染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故答案为:(1)阴暗潮湿;如果数量少,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2)距离;时间.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6.(2023 滨江区一模)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的排放.)
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二氧化碳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  光合作用 .
(2)图中的[C]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  细菌、真菌等; ;a和b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消费者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2)图中的C过程是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再返回环境中被植物体利用,可见细菌、真菌等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而a和b两类动物则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作为消费者也促进了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2)细菌、真菌等;消费者.
17.(2022 衢江区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等害虫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非生物 因素;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
(3)生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 ,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解答】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主要表现在生物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而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据此可知,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非生物因素。
(2)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从获得途径看,青蛙捕食蝗虫、三化螟等害虫的行为属于捕食行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用食物链来表示: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所以生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1)非生物
(2)水稻→蝗虫→青蛙(或水稻→三化螟→青蛙)
(3)自动调节能力
18.(2022 常山县模拟)近年来,常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了矿山复绿和农田改造等生态修复工程。昔日尘土飞扬、满目疮痍的矿山,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如图甲)。如图乙为新型的稻田生态系统,与传统稻田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植树和种草,矿山附近的空气质量显著提高,体现了生物  影响 (选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2)通过矿山复绿和农田改造,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自动(我)调节 能力。
(3)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 水稻→昆虫→鸭(水稻→昆虫→青蛙) 。
(4)简述开展生态修复的意义  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解答】解:(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首先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要被淘汰,可见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当然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沙漠等地区会出现自然灾害,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可以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生态修复,矿山实现“尘士飞扬”到“绿水青山”的转变,反映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3)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昆虫→鸭;②水稻→昆虫→青蛙;③杂草→鸭;可知最长的食物链:水稻→昆虫→鸭(水稻→昆虫→青蛙)。
(4)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应该指,通过多种生态环境修复手段,对矿山开采导致的矿山生态系统破坏,进行修复与重建。
矿产开采必然导致矿山环境的生态系统破坏,故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针对的是矿山开采引发的问题,其内涵是平衡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事实上,这是一种平衡人类发展破坏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手段,其作用包括: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故答案为:
(1)生物能影响环境。
(2)自动调节。
(3)水稻→昆虫→鸭(水稻→昆虫→青蛙 )。
(4)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9.(2022 温州模拟)如图所示的树懒是世界上运动最慢的动物之一,最高速度仅为3厘米/秒,这样行动缓慢的树懒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材料一:树懒生活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树懒终年栖居在树上,以树叶和身上的藻类为食,一般每天仅食用60克树叶,除寻找配偶外,仅一周下树排便一次;
材料二:树懒体表覆盖有厚而密的皮毛,初生时皮毛呈棕色,后因体表着生大量藻类,使部分皮毛呈绿色;
材料三:树懒的肌肉功能蜕化严重,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静止时体温变化幅度在28~35℃之间;
材料四:树懒蛾生活在树懒的皮毛内,以藻类为食,产卵于动物类便中。研究发现,树懒蛾的密度越高,树懒皮毛中的氮元素含量也越高;
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树懒能适应树栖生活的原因。
【解答】解:树懒已高度特化成树栖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逆向生长,毛上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发现。三趾树懒分布较广,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树懒分布略狭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这些严格的植食者主要吃树叶、嫩芽和果实。难得下地,靠抱着树枝,竖着身体向上爬行,或倒挂其体,靠四肢交替向前移动。它们能长时间倒挂,甚至睡觉也是这种姿势。前肢增大,明显长于后肢。在地上时,四肢斜向外侧,不能支持身体,只得靠前肢爬,拖着身体前进。在热带盆地,雨季地面泛滥时,树懒能游泳转移。树懒栖息的热带环境,那里温度比较稳定。树懒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全,静止时体温变幅在28~35℃之间。当环境温度降至27℃时,便有发抖现象,可见它适应温度的范围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树懒已高度特化成树栖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逆向生长,毛上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发现。三趾树懒分布较广,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树懒分布略狭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这些严格的植食者主要吃树叶、嫩芽和果实。难得下地,靠抱着树枝,竖着身体向上爬行,或倒挂其体,靠四肢交替向前移动。它们能长时间倒挂,甚至睡觉也是这种姿势。前肢增大,明显长于后肢。在地上时,四肢斜向外侧,不能支持身体,只得靠前肢爬,拖着身体前进。在热带盆地,雨季地面泛滥时,树懒能游泳转移。树懒栖息的热带环境,那里温度比较稳定。树懒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全,静止时体温变幅在28~35℃之间。当环境温度降至27℃时,便有发抖现象,可见它适应温度的范围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