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矛盾冲突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哑了的三角琴巴金①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②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③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④“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⑤“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⑥“‘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⑦“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⑧“典狱一点也不惊惶,他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用充满爱怜的眼光望着它,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⑨“我们听见他的哭声,心里很不安,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夫妇引起来的。我们走到他面前,想安慰他。‘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⑩“‘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的灵魂早升天堂。’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站在圣坛前面的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却丢了斧头让别人把他捉住。他永远不肯说明他犯罪的原因,也不说一句替自己辩护的话,只是闭着嘴不作声。他给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他在这里住了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听见他像今天这样说了这么多的话。他的事情,只有魔鬼知道!’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又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我们以后也没有机会再看见拉狄焦夫。” “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我觉得我要哭了。1.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城三月(节选)萧红翠姨在我家,和我住一个屋子。月明之夜,屋子照得通亮,翠姨和我谈话,往往谈到鸡叫,觉得也不过刚刚才半夜。那个时候,我们的县里早就有了洋学堂了,小学好几个,大学没有。只有一个男子中学,往往成为谈论的目标。因为他们一切洋化,穿着裤子,把裤腿卷起来一寸,一张口,“格得毛宁①”外国话,他们彼此一说话就“答答答②”,听说这是什么俄国话。而更奇怪的就是他们见了女人不怕羞。这一点,大家都批评说是不如从前了,从前的书生,一见了女人脸就红。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他们开了不少的眼界,回到家里来,大讲他们那里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同学。翠姨听了很多的故事。关于男学生结婚的事情,有的结婚了,从此就不回家了;有的娶来了太太,把太太放在另一间屋子里住着,而且自己却永久住在书房里。每逢讲到这些故事时,多半别人都是站在女的一面,说那男子都是念书念坏了,一看了那不识字的又不是女学生之类就生气。天天总说是婚姻不自由,可是自古至今,都是爹许娘配的,偏偏到了今天,都要自由。看吧,这还没有自由呢,就先来了花头故事了。这些都是念书念坏了的。翠姨听了许多别人家的评论。大概她心里边也有些不平,她就问我不读书是不是很坏的,我自然说是很坏的。而且她看了我们家里男孩子、女孩子通通到学堂去念书的。而且我们亲戚家的孩子也都是读书的。但是不久,翠姨就订婚了。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在外祖父的家里。人长得又低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五耳帽子。翠姨的母亲常常替翠姨解说,劝翠姨不要难过,婆家有钱就好的。聘礼的钱十多万都交过来了,而且就由外祖母的手亲自交给了翠姨,而且还有别的条件保障着,那就是说,三年之内绝对不准娶亲,借着男的一方面年纪太小为辞,翠姨更愿意远远地推着。翠姨自从订婚之后,是很有钱的了,什么新样子的东西一到,虽说不是一定抢先去买了来,总是过不了多久,箱子里就要有的了。那时候夏天最流行银灰色市布大衫,而翠姨的穿起来最好,因为她有好几件,穿过两次不新鲜就不要了,就只在家里穿,而出门就又去做一件新的。那时候正流行着一种长穗的耳坠子,翠姨就有两对,一对红宝石的,一对绿的,而我的母亲才能有两对,而我才有一对。可见翠姨是顶阔气的了。还有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流行高跟鞋了。可是在我们本街上却不大有人穿,只有我的继母早就开始穿,其余的就算是翠姨。并不是一定因为我的母亲有钱,也不是因为高跟鞋一定贵,只是女人们没有那么摩登的行为,或者说她们不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我们有时也去打网球玩玩,球撞到她脸上的时候,她才用球拍遮了一下,否则她半天也打不到一个球。因为她一上了场站在白线上就是白线上,站在格子里就是格子里,她根本不动。有的时候,她竟拿着网球拍子站着一边去看风景去。尤其是大家打完了网球,吃东西的吃东西去了,洗脸的洗脸去了,唯有她一个人站在短篱前面,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影痴望着。有一次,我同翠姨一同去做客。我继母的族中娶媳妇。她们是八旗人,也就是满人,满人才讲究场面呢,所有的族中的年轻的媳妇都必得到场,而且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似乎咱们中国的社会,是没这么繁华的社交的场面的。也许那时候,我是小孩子,把什么都看得特别繁华,就只说女人们的衣服吧,就个个都穿得和现在西洋女人在夜会里边那么庄严。一律都穿着绣花大袄。而她们是八旗人,大袄的襟下一律的没有开口,而且很长。大袄的颜色枣红的居多,绛色的也有,玫瑰紫色的也有。而那上边绣的花色,有的荷花,有的玫瑰,有的松竹梅,一句话,特别的繁华。她们的脸上,都擦着白粉,她们的嘴上都染得桃红。翠姨早就熟识她们的,有的叫表嫂子,有的叫四嫂子。而在我,她们就都是一样的,好像小孩子的时候,所玩的用花纸剪的纸人,这个和那个都是一样,完全没有分别。都是花缎的袍子,都是白白的脸,都是很红的嘴唇。就是这一次,翠姨出了风头了,她进到屋里,靠着一张大镜子旁坐下了。女人们就忽然都上前来看她,也许她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今天把别人都惊住了。依我看,翠姨还没有她从前漂亮呢,不过她们说翠姨漂亮得像棵新开的蜡梅。翠姨从来不擦胭脂的,而那天,又穿了一件为着将来做新娘子而准备的蓝色缎子,满是金花的夹袍。当天吃饭饮酒的时候,许多客人从别的屋子来呆呆地望着翠姨。翠姨举着筷子,似乎是在思量着,保持着镇静的态度,用温和的眼光看着她们。仿佛她不晓得人们专门在看着她似的。但是别的女人们羡慕了翠姨半天了,脸上又都突然地冷落起来,觉得有什么话要说出,又都没有说,然后彼此对望着,笑了一下,吃菜了。(有删改)[注]①格得毛宁:英语Goodmorning的音译,意为早安。②答答答:俄语的音译,意为是的,对的。2.有人说,文中的翠姨是生活在矛盾冲突中的,那么翠姨面临哪些冲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宅门》(节选)郭宝昌人们悲伤地看着,不少人落下了眼泪。景琦轻轻抱起颖宇向外走,人们让开了一条路。外面传来警车的叫声。王喜光和汉奸们向门外跑去。景琦抱着颖宇慢慢下了台阶,人们跟在后面走着。日本宪兵冲进大门,分开站住了。景琦抱着颖宇,从日本宪兵的刺刀面前走过。后面跟着长长的人群。景琦抱着颖宇向大门口走,轻轻说着:“三叔,咱们回家去,三叔!”新宅上房院北屋。供桌上摆着三老太爷的照片,桌前摆着三老太爷未喝完的半瓶洋酒,桌边放着一把鬼头刀。景琦站在桌旁,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严肃。堂屋里黑压压地坐满了白家全族的人,谁也闹不清这位七老爷又想干什么。静静地坐着没有一点声音。景琦声音低沉地开口了:“我,白景琦,光绪六年生。五十七岁,身板儿硬朗,什么毛病都没有,一顿能吃一只烤鸭,喝一坛绍兴黄,离死还早着呢!可今儿……我要立遗嘱!”全族的人都是一惊,嗡地一声议论起来。景琦的声音盖住了大家:“三老太爷走了,他走得惊天动地!他没向日本鬼子弯腰,他没有卖祖求荣,他为了我,为了咱白家大宅门的全族.顶天立地地走了……”屋里又鸦雀无声了,人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白七爷。“他给咱全族增了光,给咱们全北平的药行增了光!谁心里都明白,下一个该轮到我了,日本鬼子不会放过我,也就这三五天的事,不就是个死嘛!死我不怕,可死了以后的事我不放心,我得立个遗嘱!敬业——”坐在人堆儿里的敬业吓了一跳,忙站了起来,怯怯地:“我在这儿呐!”“站到前边儿来。”景琦不动声色,敬业战战兢兢地走到了屋子中间。景琦从供桌上拿起刀,噌地将刀拔出了鞘。刀出鞘,寒光闪闪。景琦一声断喝:“跪下!”敬业吓得“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下,惊恐而又茫然。全屋的人都紧张地望着。白景琦用刀尖指着敬业“说!做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敬业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景琦凶狠地望着。敬业大叫:“真没有!”景琦厉声地喝:“你今儿要敢说一句瞎话,我就用你脑袋祭奠三老太爷的在天之灵!”敬业心虚胆怯地:“爸!我到底做错什么了?”“秘方!”景琦狠狠地,“你把祖传的秘方给了日本人田木青一!”敬业大叫:“我没有!天地良心呐!”景琦大喝一声:“小胡总管!”站在门外的小胡忙走进门,惊慌地望着,走上前怯怯地说:“大爷把秘方交给田木,是我……亲眼所见!”景琦举起刀杀气腾腾地缓缓走向敬业。全屋的人都吓得站了起来,只有杨九红坐在角落里没动,闭着眼默默地数着念珠。敬业惊恐地趴到地上向后退:“爸!……爸!……别……您听我说,我是拿了几张方子给田木,可后来我一想,万一叫您知道了,我就没命了,我……我又要回来了……”景琦站住了:“胡说!他就乖乖儿地还给你了?”敬业急忙说道:“我说那方子是假的,试试他给多高的价儿,既然价钱合适,我明儿再给他送真方子过去,他上过一次当,所以还给我了,不信您问香秀!”景琦把眼一瞪:“嗯……香秀是谁?这也是你能叫的吗?”敬业忙抽了自己一个嘴巴:“瞧我这张臭嘴,不信您问我妈!”一直站在景琦身后已经是太太打扮的香秀忙走上前,说:“敬业说的是实话,是我叫他编个瞎话要回来的!”景琦垂下了刀:“你还算有一怕,可你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宅门儿就不能容你,从今儿起,把你赶出家门,不混出个人样儿来,永远不许进家门儿!”敬业傻了:“爸!我以后……”景琦不容分说:“来人!把他赶出去!”小胡和几个仆人生拉硬扯地把敬业架了出去,敬业杀猪般地嚎叫着,全族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没人敢动。景琦回身将刀放到条案上:“言归正传。”他看了一眼香秀,香秀忙从条案上拿起写好的遗书递给景琦。景琦慢慢将遗书展开,一张黄桂纸上整整齐齐地写着楷书,响起了景琦低沉的声音:“我,白景琦,生于光绪六年,自幼顽劣,不服管教。闹私塾,打兄弟,毁老师,无恶不作。长大成人更肆无忌惮,与私家女私订终身,杀德国兵,交日本朋友,终被慈母大人赶出家门;从此闯荡江湖,独创家业。骗了两千银子,收了沿河二十八坊,独创‘泷胶’‘保生’‘九宝’‘七秀’三十二张秘方,济世救民,兴家旺族;为九红,我坐过督军的大牢,为槐花,坐过民国的监狱,为香秀,得罪过全家老少,越不叫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除了我妈,我没向谁低过头,没向谁弯过腰!”全族的人都屏声静气地听着。景琦念着,越来越激动:“如今,日本鬼子打到了咱们家门口,逼死了三老太爷,我立誓,宁死不当亡国奴!我死以后,本族老少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骂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诛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他举起了鬼头刀:“照着我这口刀说话!”景琦将刀狠狠地劈了下去,条案上的花盆被劈得粉碎,庄严地:“立遗嘱人,白景琦!”白七爷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3.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其越激烈作品的艺术张力越大。试分析选文部分的矛盾冲突。答案1.(1)爱和恨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爱安娜,却因安娜没有嫁给他,爱深成仇,把她砍死在婚礼上。(2)争与忍的矛盾冲突(反抗与顺从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砍死安娜,却不上诉要求减刑;他为了三角琴怒吼要杀人,却又放弃了抵抗。(3)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为人和善,本质善良,但做事容易失去理智,行为冲动、鲁莽。2.①旧生活环境与新事物不断出现的冲突。对花头故事的评论、年轻媳妇们的穿着都彰显了翠姨生活的时代旧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但同时网球场、高跟鞋、县里的洋学堂等现代事物不断出现,翠姨就生活在这样的冲突中。②翠姨对旧婚姻的屈从和对新文明的向往的冲突。翠姨接触了一定的现代文化,对读书人钦佩,对新文明渴望。但她是一个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传统少女,面对家长安排自己的婚姻是屈就的,翠姨的内心是矛盾冲突的。3.①外部矛盾:家国矛盾,以白景琦为代表的白家人宁死不作亡国奴,白家人誓死保护药方的坚决态度。②内部矛盾:父子矛盾,白敬业不顾民族大义,卖药方求私利,终被白景琦赶出家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