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知识提纲(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知识提纲(素材)

资源简介

《地球和宇宙》知识提纲
一.太阳
1.特征: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0C,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0C。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作用: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3.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二.月球
1.特征: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位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月陆月海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三.月相
1.月相是人们在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即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的变化周期是指从新月开始,经上弦月到满月,再从满月经下弦月到新月的过程。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制定日历中的农历部分依据。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4.月相与日、地、月三者关系及对应日期
月相名称 日期 日、月、地相对位置 形状
新月 农历初一(朔)
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
满月 农历十五、十六(望)
下弦月 农历廿二、廿三
四.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 与太阳升落关系 月升落时间 月相可见时间
新月 同升同落 早晨升、傍晚落 通宵不见
满月 日落月升 傍晚升、早晨落 一轮明月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中午升、半夜落 上半月上半夜、西边天空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升、中午落 下半月下半夜、东边天空
1.记忆分析: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月面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月面的东侧半边明亮。
2.规律原理:
(1)月球公转周期为30天。一天24小时,平均每天晚50分钟左右升起和落下。
(2)初一新月早上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晚上不可见月亮。十五终夜可见。
五.描写月相的古诗
1. 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幸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初月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3.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确是------上弦月
4.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5.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6.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7. 客岁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8.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海角共此时。恋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满月
9.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满月
10. 《半夜吴歌(秋歌)》;“彼苍有月来几时?本人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成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满月
1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
12. “江干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头照人?人生代代无量已,江月年年只类似。”--满月
13.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满月
14.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1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弦月
16.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残月
六.日食
1.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
类型 概念 形状
日全食 月亮遮住全部的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日食现象
日环食 月球位于太阳的中间遮住了中间的光线,使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圆环
日偏食 月球挡住部分太阳光所形成的日食现象
3.三种日食的过程: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西侧开始,东边结束。
5.日食现象的观测方法
(1)日食观测首先要了解信息,可通过各种媒体的预报或上网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做到事先有所准备。
(2)观测日食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眼睛。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墨水法、胶片法、玻璃法、针孔法、投影法等。
七.月食
1.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叫月食。
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即农历十五或望日。
2.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月食是没有环食的。
类型 概念 形状
月全食 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
月偏食 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
3.月食的形成原理。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区,从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因此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发生月食时,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
4.月食的过程。
月全食五步: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过程:亏损于东,复圆于西。
5.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原因: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
八.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现象:星星的视运动、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1)自转轴: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转轴,是想象中连接N极和S极的线。
(2)自转姿势:倾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夹角为66.5°。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4)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4.地球自转示意图:
九.昼夜交替
1.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
3.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它由晨线(圈)和昏线(圈)组成。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圈),是日出之处;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圈),是日落之处。
十.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过程。
2.地球公转姿势: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4.地球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轨迹:近似圆形。
6.地球公转的效应:
a.杆影季节变化; b.四季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十一.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太阳光热越多。
2.杆影是杆子受阳光照射后投在地上的影子。杆影的长度和位置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杆影越短。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地点即太阳高度为90度时的地点。在太阳直射点上,杆影长度为0。
4.影响杆影长度变化的三个因素:
①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 ②季节变化(地球公转); ③纬度位置。
十二.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
1.定义: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地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a.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
b.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
c.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 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十三.太阳系的组成
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十四.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十五.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带
(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
(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
(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十六.星座
1.星星数目: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星星大概有 6000多颗。
2.古时的命名:
(1)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星座。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 48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3.现在的命名: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4.北极星与方向
(1)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我们在晚上,如果找到了北极星,也就找到了正北的方向。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北极星与北斗星的位置关系:
(3)方法:先找到大熊座(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斗”状),再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4)北斗七星的朝向: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晚上8、9点)。
5.星等
(1)概念: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
(2)大小:星等越小,亮度越大。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6.银河系: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几千亿颗。由于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千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