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期末复习第二章微粒模型与符号 实验探究与计算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下期末复习第二章微粒模型与符号 实验探究与计算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期末复习第二章微粒模型与符号 实验探究与计算题
一、原子结构模型
1.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并提出类似 “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⑴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⑵金箔-作为靶子,厚度 lum(1um=10-6m), 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⑶荧光屏- 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⑷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a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米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a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 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 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 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 的是原子核 【版权所有:21教育】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D.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
现象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 1 产生的原因:   。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 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选填“质子”或“中子”)
3.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4.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二、表示物质的符号
5.2022年,首届完全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其中,国家速滑馆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应用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热点。它取代氟利昂这一类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人工合成制冷剂,更为环保、节能。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减少”、“增加”或“不变”);
(3)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该模型说明理由:
   。
6.牡丹中含多种有用物质,尤其是牡丹产品之一的牡丹油,用途很广。在牡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其中a亚麻酸(化学式为C18H30O2)占42%,同时含有牡丹酚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看,牡丹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个a-亚麻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a-亚麻酸由3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低的是   (填名称)元素。
(2)a-亚麻酸的化学式C18H30O2表示的意义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
(3)你认为保存牡丹油时应注意什么?   (只答一条即可)。
7.“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时间 人物 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1803年 道尔顿 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1809年 盖·吕萨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
1811年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学说。引入分子概念,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897年 汤姆生 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03年 卢瑟福 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道尔顿原子论中由“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代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
(2)根据盖·吕萨克的分子假说,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   。
(3)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如图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甲、乙、丙、丁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填标号)。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三、物质的量计算
9.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21*cnjy*com
(1)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从微观角度解答)
(2)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
①柠檬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0.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对铝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004 g以下。
[提示: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 (填字母)。
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
(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K)∶m(Al)∶m(S)∶m(O)∶m(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21*cnjy*com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 g某食品(1 kg该食品中加入明矾2 g),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自然界中存在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光合作用;另一层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   。
(2)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O3)在日光作用下转化成O2。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B.臭氧和氧气混在一起是混合物
C.臭氧和氧气,物质分类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3)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新的二氧化碳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A属于   元素(填元素种类);
(2)D原子与钠发生化学反应时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5)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的化学性质相似
13.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回答: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
(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4)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
14.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
www-2-1-cnjy-com
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含有   种元素,PO4的化合价为   
(2)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    g(保留到0.01g);2·1·c·n·j·y
(3)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为0.1%);
(4)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15.我国对食品加工业在添加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某食品级防腐剂的主要成分为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白色或黄色结晶,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久置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硫酸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写出上述描述焦亚硫酸钠的一种化学性质   。
(2)焦亚硫酸钠中钠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请将该防腐剂久置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 Na2S2O5+O2=2Na2SO4+2   。
16.如下图,向A.B 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等分子数的无色硫化氢(H2S)气体
和二氧化硫气体。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 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    (填化学式)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    ,原因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17.《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碳和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冶炼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
2ZnO+C2Zn+CO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ZnO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18.某地一家面馆误把亚硝酸钠(NaNO2)当成食盐和进面里,导致多人中毒。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2)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牛奶中钙的吸收率可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以上, 一般食物中钙的吸收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喝牛奶补充体内的钙是理想的选择。请按某品牌纯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 100 毫升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钠钙 194 千焦(k)3.3 克1.5 克4.9 克46 毫克120 毫克 2%6%3%2%2%15%
说明: 表中所列“碳水化合物”主要指一些糖类物质。
(1)在七大类营养素中,除水、维生素之外,表中没有列出的是    ;
(2)若每日饮用 200毫升该牛奶, 则补充的钙元素质量是   毫克;
(3)若钠元素全部由氯化钠提供, 求每100 毫升纯牛奶中含氯化钠质量。
20.一项刊登在《自然 · 医学》上的研究显示,一种被广泛用在食品和饮料中的糖替代品——赤藓糖醇,可能与引发血栓、中风、心脏病发作或死亡有关。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赤薛糖醇会刺激血栓形成,血液中这种代糖浓度更高的人可能更容易中风或心脏病发作。据了解,赤碎糖醇像山梨醇和木糖醇一样,是一 种糖醇、代糖,它的甜度只有糖的70%,目被认为是零卡路里,所以常被用在低卡或零卡的食品中。赤薛糖醇的化学式为C4H10O421教育网
(1)赤薛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赤藓糖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61克赤藓糖醇与多少克水(H2O) 所含氢元素质量相等
21.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据此回答:
(1)硝酸铵由   种元素组成。
(2)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4)4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
(5)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 g尿素[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22.大多数厨师炒菜时,既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化学式 C2H4O2 C3H6O2 C3H6O2 X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甲酸乙酯(C3H6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比较、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23.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偏二甲肼常用作火箭常规推进剂,它的化学式为(CH3)NNH2,它的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②能和四氧化二氮反应,两者接触即自动起火;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来源:21cnj*y.co*m】
(1)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
(2)12kg偏二甲肼中含有   kg的氮元素。
24.褪黑素(C13N2H16O2)是脑部松果体分泌物之一,有助于改善睡眠。C13N2H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
(1)褪黑素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该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之比是   。2.32毫克该物质中含   毫克氧元素。
25.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为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 ℃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
(1)羟基磷灰石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计算式即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000
℃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   。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解析
1.(1)不会
(2)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方向不改变
(3)A;B;C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受到较大的排斥力,即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方向不改变。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C正确;
D.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D错误。
故选ABC。
2.(1)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
(2)不能
(3)质子
(1)出现实验现象1的原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
(2)根据三种实验现象,只能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空间,且原子核带正电荷,以及原子核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的结论。
(3)α粒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氮原子带7个单位的正电荷,而氧原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轰击前后电荷数守恒得到:2+7=8+x,解得:x=+1,即被打出的微粒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肯定为质子。
3.(1)D
(2)被弹射回来
(3)1个质子和1个中子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故A不合题意;
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C不合题意;
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质量大体积小的微粒,故B不合题意;
根据现象可知,没有信息可以反映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3)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微粒,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根据前后粒子数守恒得到:
质子数:2+7=x+8;
解得:x=1;
中子数:2+7=y+8;
解得:y=1;
则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
4.(1)D
(2)被弹射回来
(3)1个质子和1个中子
(1)A.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
5.(1)O3
(2)不变
(3)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1)根据图片可知,每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即化学式为O3;
(2)根据图片可知,过氧化氯为反应物,而同时还是生成物,因此经过①②③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不变。
(3)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该模型说明理由: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6.(1)混合物;50;氢
(2)表示一个 a-亚麻酸分子(合理即可)
(3)低温、 密封等(合理即可)
(1)牡丹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由所给化学式可知,1个a-亚麻酸分子中有18+30+2=50个原子, a-亚麻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8):30:(16×2),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低;
(2) a-亚麻酸的化学式C18H30O2从微观角度上可表示一个 a-亚麻酸分子或一个a-亚麻酸分子由18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3)由题中所给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可知,保存牡丹油时应注意低温、 密封等。
故答案为:(1)混俣物;50;氢;(2) 一个 a-亚麻酸分子(合理即可) ;(3) 低温、 密封等。
7.(1)化合物
(2)2∶1
(3)电子
(4)甲
(1)道尔顿原子论中由“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构成,即该物质由不同元素组成,应为化合物。
(2)根据盖吕萨克的理论可知,气体的体积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二者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
(3)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a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二者靠近时产生排斥力,因此a粒子会远离原子核,则不可能的运动轨迹为甲。
8.(1)N2
(2)A
(3)Al2O3
(1)根据表格可知,元素②的原子序数为7,为氮元素,组成单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
(2)根据表格可知,元素不同,则原子序数不同,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故选A。
(3)根据表格可知,第8号元素为氧元素,第13号元素为铝元素,则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
9.(1)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有机物;15:2
(1) 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①柠檬烯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5:2.
故答案为:(1)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有机物;15:2.
10.(1)A
(2)39∶27∶64∶320∶24;5.7%
(3)解:100 g该食品中铝的质量为 ×100 g×5.7%=0.0114 g>0.004 g,所以超过了安全摄入量。
答:其摄入的铝的量超过了安全摄入量。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因此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的是铝元素,故选A。
(2)根据化学式KAl (SO4)2·12H2O可知,
明矾中K:Al:O:H的质量之比为:(39×1):(27×1):(32×2):(16×20):(1×24)= 39∶27∶64∶320∶24 ;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21cnjy.com
11.(1)氧气
(2)2O3 3O2;A
(3)B
(1)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也能释放氧气。
(2)①臭氧能在日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A、氧气在空气的体积分数为21%,A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臭氧和氧气都属于气体,但是化学性质并不同,C不符合题意。
(3)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的产物是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反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守恒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氧气(2);A (3)B
21·世纪*教育网
12.(1)非金属
(2)得到
(3)MgCl2
(4)Na+
(5)A
(1)A的质子数为14,那么它为硅元素,由于不含有金字旁,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
(2)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因此与钠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
(3)B的质子数为12,则为镁元素;D的质子数为17,则为氯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4)E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11,那么E为钠元素,则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写作Na+。
(5)A.Y和Z在同一行,且Z在右边,因此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B.X和Y在同一列,因此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是Y比X多一个电子层,因此二者的核外电子数肯定不同,故B错误;
C.Y和Z在同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故选A。
13.(1)-3;+5
(2)175
(3)设硝酸铵的质量为x
解得:x=160g
(4)硝酸铵中N%=28/80×100%=35%
N%=90%×35%=31.5%
(1)在 NH4NO3 中,硝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得到:x+(-2)×3=-1,解得:x=+5;
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那么得到:y+(1×4)=+1,解得:y=-3。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www.21-cn-jy.com
14.(1)4;-3
(2)0.28
(3)Ca%===39.8%
(4)人体每天从牛奶获取钙元素的质量:0.6g×90%=0.54g;
则每天至少要喝牛奶的合署:。
(1)根据化学式 Ca10(PO4)6(OH)2 可知,羟基磷酸钙由Ca、P、O、H共4种元素组成。其中Ca的化合价为+2,O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10+6x+(-1)×2=0,解得:x=-3。
(2)根据标签可知,每100mL牛奶种钙元素的含量≥0.11g,则一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
15.(1)久置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硫酸钠
(2)2:5
(3)SO2
(1)焦亚硫酸钠久置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硫酸钠体现了氧化性,为化学性质;
(4)焦亚硫酸钠中钠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5;
(3)所给方程式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钠4、硫4、氧12,反应后为:钠4、硫2、氧8,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还缺少4个氧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横线上应填SO2。
故答案为:(1)久置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硫酸钠;(2)2:5;(3)SO2
16.(1)-2;+4
(2)S
(3)变瘪(凹进去);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1)在H2S中,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2;
在SO2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y+(-2)×2=0,解得:y=+4;
(2)反应完毕,瓶内壁上的淡黄色固体颗粒是S;
(3)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凹进去),原因是: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17.C;+2
所给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为C,氧化锌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锌元素化合价为+2价。
故答案为:C;+2.
18.(1)+3
(2)7:16
(1) 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 Na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2=7:16;
故答案为:(1)+3;(2)7:16.
19.(1)膳食纤维
(2)92
(3)由标签中数据可知,每100毫升牛奶中钠元素为120毫克,钠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钠,则每100 毫升纯牛奶中含氯化钠质量为120毫克÷= 305.2毫克。
(1)表中列出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则除水和维生素外,还缺少膳食纤维;
(2) 由标签中所给内容可知,每100毫升牛奶中含钙元素46毫克,若每日饮用 200毫升该牛奶, 则补充的钙元素质量是92毫克;
(3)由标签中数据可知,每100毫升牛奶中钠元素为120毫克,钠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钠,则每100 毫升纯牛奶中含氯化钠质量为120毫克÷= 305.2毫克。
故答案为:(1)膳食纤维;(2)92;(3)305.2毫克。
20.(1)122
(2)赤藓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0):(16×4)=24:5:32。
(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61g××100%=x××100% ;
解得: x=45g。
(1)赤薛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4+1×10+16×4=122。
21.(1)三 (2)80
(3)7:1
(4)140
(5)120克尿素含有氮元素质量=120× = 56g
NH4NO3含氮百分数= =35%
所以需要NH4NO3质量= =160g
(1)根据化学式 NH4NO3可知,硝酸铵由N、H、O共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 NH4NO3可知,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4+16×3=80;
(3)根据化学式 NH4NO3可知,
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2):(1×4)=7:1;
(4)4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22.(1)6:1 :8
(2)43.2%
(3)含7.2g碳元素的乙酸甲酯的质量:
(4)C4H8O2
(1)根据化学式 C2H4O2 可知,
甲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
(2)根据化学式 C3H6O2可知,
甲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比较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甲酯”和“乙酯”相差一个H2,那么乙酸乙酯比乙酸甲酯多一个H2,即X的化学式为: C4H8O2 。
23.(1)①③④
(2)5.6
(1)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故选①③④;
(2)12kg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2kg××100%=5.6kg。
24.(1)有机物
(2)1:8;0.32
(1)褪黑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该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2:16=1:8, 2.32毫克该物质中含氧元素质量为2.32mg×=0.32毫克。
故答案为:(1)有机物;(2)1:8;0.32。
25.(1)四; ×100%
(2)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根据化学式 Ca5(OH)(PO4)3 可知,羟基磷灰石由Ca、O、H、P共四种元素组成。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1000 ℃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