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十二):平面镜成像【word,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十二):平面镜成像【word,含解析】

资源简介

1.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幢大楼,它临街的一面是用玻璃装饰的,如图所示。小刚在十字路口中心面向北而立,从大楼玻璃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转弯向南行驶。这辆汽车实际是(  )
A.向西行驶转弯向南行驶 B.向南行驶转弯向西行驶
C.向北行驶转弯向东行驶 D.向北行驶转弯向西行驶
2.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烛焰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发生的是漫反射
B.若平面镜向右移动,则蜡烛的像将变小
C.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是因为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D.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的挡板,蜡烛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像
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未点燃的蜡烛。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
B.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C.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靠近玻璃板
D.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4.如图所示,小鸟贴着平静的湖面匀速飞行,湖面映照着小鸟的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湖面所成的像是实像 B.鸟离湖面近像会远离
C.鸟到湖面距离比像远 D.湖面所成像与鸟等大
5.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在2号地砖表面看到了灯的像,在3号地砖表面也看到了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6.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10∶12 C.10∶51 D.21∶01
7.如图所示,颐和园玉带桥半圆形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桥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大圆”。已知该桥长约11m,正中“大圆”直径为1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虚像
C.桥洞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10m D.桥长在水面的像长22m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  )
A.3m B.2m C.1m D.0.5m
9.下面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
10.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 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 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 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    房间的亮度。
11.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金进行了如图实验。
(1)小金应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
1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金进行了如图实验。
(1)小金应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
13.小红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莹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小莹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 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器材调整正常后,若不计薄平板玻璃的厚度,当蜡烛A距平板玻璃10 cm时,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所示,小莹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此时最好选用 (填字母)。
A.A B.B C.C D.D
15.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像。
(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 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   。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2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
17.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从大楼玻璃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转弯向南行驶画出物体,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小车向北行驶向西转弯,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A.蜡烛烛焰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若平面镜向右移动,则蜡烛的像将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眼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蜡烛的虚像,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成像,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正确。
3.A
【解析】A.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只是无法看到后面用于寻找像的位置的另一支蜡烛,故A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则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不能够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AD.平静的湖面是一个水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湖面所成的像是虚像,湖面所成像与鸟等大,故A错误,D正确;
B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小鸟和小鸟的像到湖面的距离相等,故BC错误。
5.B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分析题干可知无论是把哪一块砖看作平面镜,灯的大小,与到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所以像的大小与位置也都是相同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6.C
【解析】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像,如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A.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桥孔通过平静的水面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
C.大圆的直径是10m,桥洞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5m,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故桥长在水面的像长11m,故D错误。
8.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为6m,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为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
故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1m=2m
故ACD 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9.3:40;12:05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解答】(1)如甲图所示,实际的表针位置与它们的像关于12点和6点的连线对称,如下图所示:
实际实际为3:40.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电子表盘的数字与实际数字关于纸面对称,只需将试卷左右翻篇即,如下图所示:
实际时间为12:05。
10.(1)反射;虚(2)A
【解析】(1)先在房间 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 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 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A 房间的亮度。
11.(1)玻璃板 (2)不变 (3)使像更加清晰
【解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既可以让前面的蜡烛在里面成像,也可以通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这支蜡烛的移动,让其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从而找到像的位置;
(2)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3)物体越明亮,发出的光线越多,所成的像自然更清晰。
【解答】(1)小金应选择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
(3)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使像更加清晰。
12.(1)玻璃板 (2)不变 (3)使像更加清晰
【解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既可以让前面的蜡烛在里面成像,也可以通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这支蜡烛的移动,让其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从而找到像的位置;
(2)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3)物体越明亮,发出的光线越多,所成的像自然更清晰。
【解答】(1)小金应选择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
(3)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使像更加清晰。
13.(1)便于观察到像的位置;垂直
(2)玻璃板较厚,前后两个表面各成一个像;像与物大小相等
(3)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观察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分别测量物距与像距
【解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不但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B,从而移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只有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时,蜡烛A所成的像才会成在桌面上,才能使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
(2)玻璃板有前后两个面,光线会发生两次反射,从而形成前后两个像。完全重合后,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且形状相同。
(3)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解答。
【解答】(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便于观察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是:玻璃板较厚,前后两个表面各成一个像。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这样操作: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观察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分别测量物距与像距。
14.(1)3 (2)20 (3)A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下图所示:
则图3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根据平面镜“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蜡烛A到玻璃的距离为10cm时,它的像到玻璃的距离也是10cm,那么像到A的距离就是:10cm+10cm=20cm。因为蜡烛B与A的像重合,所有蜡烛B与A相距20cm。
(3)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关系,所选择的物体就不能是左右对称的。根据图片可知,只有字母C不是左右对称的,故选A。
15.(1)D
(2)不能
(3)0.4
(4)无论怎 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解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后,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是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如果玻璃板不与水平桌面垂直,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于是蜡烛B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蜡烛A的像是光线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形成的,而蜡烛B是其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故选D。
(2)蜡烛A在玻璃板内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光屏上不能成正立的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玻璃板的厚度等于两个像之间距离的一半,即:0.8cm×=0.4cm。
(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16.(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C(3)A
【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下图所示:
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我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C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相对物体左右颠倒,因此选择的物体不能左右对称。在字母C、A、T、V四个字母中,只有字母C不是左右对称的,故选A。
17.(1)大小(2)A(3)不变(4)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射光线而成像
【解析】(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蜡烛A的反射光线与A在同一侧,则实验时,小明应在A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可知,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射光线而成像。
平面镜成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