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近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超级细菌”。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细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也有遗传物质B.“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C.“超级细菌”不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没有微生物进入乙试管内B.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说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C.甲、乙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为玻璃管是否弯曲D.甲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3.如图是小明设计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却,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再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据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4.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利也有弊。下列图示与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正在细胞核分裂的细菌 B.正在分根繁殖的根霉C.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D.通过种子繁殖的香菇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属于一种细菌,能进行分裂繁殖 B. 青霉是多细胞真菌,依靠种子进行繁殖C. 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属于植物 D. 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细胞都有细胞核6.细菌、酵母菌、霉菌的主要生殖方式依次是( )A. 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B.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繁殖C.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繁殖 D.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7.如图,利用“曲颈瓶”进行如下实验:①甲、乙两瓶内装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②接着,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出芽生殖使细菌大量繁殖 B. 步骤①中乙瓶内的肉汤能“仍然保鲜”C. 使肉汤变质的是细菌等微生物 D. 乙“曲颈瓶”内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8.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如图所示为携带遗传物质(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属于螺旋菌B. 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C. 超级细菌携带的NDM-1基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核内D. 细菌很小,肉眼很难看到,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9.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这种生物可以用来酿酒,它的名称是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C.生物③是细菌,靠出芽生殖,有些细菌对人体也是有益的D.生物④主要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10.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瓶号 甲 乙 丙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 25℃ 5℃ 25℃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A.2组,温度、细菌 B.2组,温度、空气C.2组,温度、消毒棉球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11.为了研究链霉素对三种细菌的杀菌效果,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 B. 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 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 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12.如图是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其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用来酿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B. 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酵母菌C. 图片中有的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D.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13.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14.细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青霉菌都属于微生物,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人类生产生活也密不可分。(1)乳酸菌用于制泡菜、酸奶,酵母菌用于发面、酿酒。这两种生物体的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的孢子,其作用是 。(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请列举一种防 止或减慢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15.当把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如图显示了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以看出,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用酵母菌发面时,要将其溶于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或“温水”)中。(3)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它还会发酵吗?请解释原因:________。16.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 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将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人肉汤中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人乙试管内(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17.如图所示,保存不当的面包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操作 恒温培养(1周) 实验结果甲 将质量、大小、形状相同的四块面包片分别放入四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经过高温处理后待用。 加入少量清水,将瓶口塞紧 25℃ 发霉乙 加入少量清水,将瓶口塞紧 5℃ 不发霉丙 不加清水,将瓶口塞紧 25℃ 不发微丁 不加清水,将瓶口塞紧 5℃ 不发得(1)霉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2)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对比 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 有利于食品的长时间储存。1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培养皿号 A B C实验步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 。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需相同?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针对“手机屏幕的细菌比马桶按钮的多”的传言,两组科学兴趣小组分别用无菌棉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取样后制成10mL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放入同一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1)实验前将培养基高温灭菌,目的是___________。(2)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20.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组别 A B C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分析实验,回答问题:(1)选择A、B两组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了B、C两组对照实验,C组中的①、②处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通过上述探究,请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解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A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核区,核区中存在着遗传物质;故AD正确;B、细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B正确;C、细菌没有叶绿体,只能通过从外界摄取有机物生存;故C错误;2.A【解析】A.通过甲和乙装置的对照,乙装置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弯管阻挡了微生物进入肉汤中,故A正确。B.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故B错误。C.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细菌,目的是探究细菌是肉汤变质的原因,故C错误。D.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能形成对照实验,故D错误。3.D【解析】A.我们知道由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在依附其上利用食物的养分,生长与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等味。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正确。B.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故正确。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故正确。D.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两者原理不同,故错误。4.C【解析】A.由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不能看到正在细胞核分裂的细菌,A不符题意。B.根霉是真菌,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D.香菇属于多细胞真菌,香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D不符合题意。5.D【解析】A、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酵母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A不符合题意;B、青霉属于真菌,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C、蘑菇属于真菌,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6.D【解析】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 酵母菌是出芽生殖,即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D选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7.D8.B9.C【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它们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主要靠孢子繁殖后代。A、图①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用来酿酒,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酵母菌、②霉菌、④蘑菇都属于真菌,它们和③细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生物③是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如乳酸菌,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生物④蘑菇主要是通过菌褶中产生孢子进行繁殖,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0.A【解析】对照组就是和实验组对照的一个组,这个组不做任何变化或者做的变化和实验组不一样,便于来观察实验组就是做实验的那组。其中实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常识。实验组是复杂的,有许多的变量,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甲乙组的变量是温度,甲丙组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A正确。11.D【解析】A、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最短,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A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比霍乱菌的菌带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实验结果看,结核杆菌的菌带比伤寒菌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对伤寒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的说法是错误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2.C【解析】A、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A错误;B、光学显微镜能够看到酵母菌;故B错误;C、由图可知,部分酵母菌已经出现了芽体,说明酵母菌正常进行出芽生殖;故C正确;D、酵母菌是真菌,依靠出芽生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13.B【解析】本实验总计有4组对照,分别是1和2,变量是温度;1和3,变量是温度;1和4,变量是抗生素X;1和5,变量是抗生素Y。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信息可知,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题意;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不符合题意;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14.(1)有无成形细胞核(2)繁殖(3)真空保存(冷藏、高温、干藏、腌制等)【解析】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和细菌是微生物,它们的繁殖能引起食物变质。(1)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真菌,它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而乳酸菌属于细菌,它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青霉是真菌,它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3)微生物在食物中生长,导致食物变质,可以采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避免食物变质,比如真空保存(冷藏、高温、干藏、腌制等)。15. (1)增加(2)温水(3)不会,低温抑制酵母菌繁殖【解析】(1) 由图可以看出,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2) 在用酵母菌发面时,要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由图可知,温度为30℃左右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温度过高反而会受到抑制,所以要将其溶于温水中。(3)由图可知,当温度较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少,说明酵母菌未能很好的进行发酵;所以可知如果把生面团放到冰箱里, 低温抑制酵母菌繁殖,不会发酵。16.(1)高温杀灭肉汤内原有的细菌等微生物(2)B(3)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4)温度(5)温度较低 ,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解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2)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故选B。(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4)将甲装置放在25℃的室温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内。甲、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唯一变量是温度。(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7.(1)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温度(3)甲、丙(4)低温、干燥【解析】(1)霉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2)甲将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温度较高25℃,实验结果长满霉菌;乙将烘干的面包片,加入少许清水,放在温度为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没有发霉,所以甲、乙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中甲与乙这组对照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丁组中的实验处理是不加清水,丁与甲也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实验结果显示是不加水分的面包是不发霉,因此对比甲、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4)实验结果显示高温、潮湿的食物容易发霉,因此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低温、干燥有利于食品的长时间储存。18.(1)细胞核;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2)对照(3)是(或需要)(4)无菌落(5)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解析】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2)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属于空白对照,属于常用的方法,而C组并不作任何处理,因此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对照实验中,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的相同,因此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应该相同。(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无菌落。(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洗手后的培养基表面相比不洗手的培养基表面菌落要少得多,因此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19. 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不相同 形成对照【解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实验前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2)两实验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都不相同。(3)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20.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湿润 低温(或寒冷) 低温贮藏食物(或将食物烘干后贮存)【解析】(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有影响吗?(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3)通过实验,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保存食品要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中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微生物的繁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